對于孩子,我們更多的時候将重心放在了如何糾正孩子的行為上,卻忽視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往往一頓操作下來,孩子更加抗拒你,而家長也想不出孩子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無理取鬧。
玩遊戲玩輸了,氣的砸手機,高興的時候又會手舞足蹈,情緒上的波動非常大。
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喜歡躺在床上什麼事情都不做,沉默寡言。
甚至對周圍環境非常緊張,想要你陪着睡覺。
當孩子出現以上這些行為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趕快應付這些現象?還是直接選擇無視?
孩子可能因為年齡、語言等原因無法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他的情緒,自我保護機制就會使得他們表現出異常的行為,以此達到引起家長的注意的目的。
作為家長,我們就要解讀出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并用正确的方式給予孩子有效地幫助。
1
現在的孩子吃穿無憂,可他們内心之中,也有着許多的憂愁:
多動 焦慮
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小動作過多。
同時情緒反應很強烈,性格暴躁,愛發脾氣或者摔東西。一些時候孩子出現焦慮,抑郁,甚至是狂躁的狀态。
恐懼 失眠
不隻是大人失眠,孩子也會出現無法入睡的情形。睡覺也會被噩夢驚醒,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整個人無精打采。
有時候孩子的恐懼來得莫名其妙,明明一點都不可怕,但是卻過度緊張、對周圍一切都高度警覺,經常神經繃緊。
極強攻擊性
常常表現出不服管教,以違抗父母的管束為樂,做事一意孤行的情況。
在社交中出現破壞規則、行為暴力等表現,可能會遭到同齡伴的排斥或者容易引發矛盾沖突。
2
如何接納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感受
用擁抱替代講道理 …
據統計顯示:10%的父母很少擁抱他們的孩子,85%的父母有時擁抱孩子,而隻有6%的父母經常擁抱孩子。
父母往往忽視了其實身體語言能比口頭語言傳遞出更多的信息。
當孩子出現焦慮時、恐懼等行為時,就是在傳達獲取關注和需要安慰的信号。他們急需從父母處尋求安全,來重新搭建他們的自信和勇氣。并且孩子有着相當敏銳的感官,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中甚至是微表情中都能感受出情感。
父母把情感都傳遞給孩子,當孩子的情緒需求得到滿足,他就會慢慢平靜下來。所以,面對情緒不佳的孩子,千萬不要小瞧一個簡單的擁抱發揮出的作用。
引導孩子讨論解決之道 …
小競還記得曾經接觸過一個孩子,當他試探着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被老師采納時喜悅的神情。
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多時候不願意去聽孩子說的一些幼稚的話。但這樣往往讓孩子不敢去表達自己,害怕會得到父母的嘲笑。慢慢的,孩子的性格就變得比較消極。
其實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更多地傾聽孩子的表達,即使孩子說話沒有重點也要保持耐心,不要急着打斷或者替他們把意思說完。
家長可以經常通過家庭讨論,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有些多動症孩子本身性格比較内向,再加上表達不流暢就更不願意表達自己。
家長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找到一些重點,引導他們把想法完整的表達出來。
等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麼,即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正确的幹預訓練 …
孩子情緒的來源和控制與我們的大腦息息相關。可以說大腦不同的區域負責産生和傳遞不同的情緒,但最終由大腦皮層的額葉區域幫助我們理性思考和行動。
如果額葉區域的功能失衡、落後,孩子的情緒就無法得到合理的調整和控制,就會反應出一些不良的行為問題。
而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實質上就是對大腦進行鍛煉,确切地說,是科學的訓練方法教大腦如何自我控制。此外還可以在訓練時,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有針對性地進行點位訓練,使得訓練效果更加高效,孩子情緒管控更穩定。
當我們理解孩子背後的需求,就能重新看待孩子的很多“不當行為”,采用更加有效的養育方式。
随意敷衍的結果就是錯過了最佳的幹預時機,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