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廚藝,重新定義了“溫暖”這個詞。它像是一隻手,把你一直往前奔的那個身體拖住了,拽一拽,拽回來,然後說:“孩子再忙,也要好好吃飯。”
愛你的人,總想把最好的味道留給你。
謝謝媽媽,這麼多年愛的款待
01
遠方的一句“抱怨”,她聽到心裡去了。
我剛畢業工作,一個人在不大的租房裡,下班累了又嫌做飯麻煩,點外賣的頻率非常高。附近的外賣沒啥好吃的,有一次和家裡視頻,抱怨了一句,也沒放在心上。
幾天後,媽媽竟拖着一箱子土特産坐火車來了,“揚言”要給我養胖五斤再走。她在寶貝箱子裡塞滿了土雞蛋、臘腸、自家結的核桃和花生……媽媽總擔心我的胃,她恨不能把自己在老家菜園子用汗水耕耘出的味道都拿給我,恨不能把十八般廚藝統統使出來讓我再胖一點、再壯實一點。
@思齊
02
那縷熱氣在,再冷都不怕的。
小時候,一到冬天家裡就特别冷,隻有媽媽做飯的時候,鍋竈下木柴噼裡啪啦作響,鍋蓋四周“撲哧”出的熱氣,把家裡烘得暖和和的。媽媽用一口黑漆漆的大鐵鍋和莊稼地裡的作物,喂飽了我和弟弟的肚皮,調養了生病的爸爸孱弱的身體。
竈台前她忙裡忙外的背影,和那縷剛出鍋的熱氣,成為我們家撐過難關的希望。
@剛仔
03
稀疏平常,诠釋了什麼是大道至簡。
我媽有一樣本事,别看她做出的飯樣貌平平,吃起來滋味甚佳。撒一點毛毛鹽的素面、煲一碗純純的土雞湯、拌一點新鮮的時蔬瓜果、蒸一屜香噴噴的排骨或豬腳。對了,還有她做的醪糟粉子蛋,甜甜的絕味!
但我媽對自己的手藝并不自信,總是念叨:都是家常菜,哪有那麼好吃哇!我說,您這簡單手藝可不一般,把我的嘴巴都吃刁了。别看外面的吃食花團錦簇,都不及您烹饪的這口清味。媽媽聽後笑不攏嘴。
@梁大喵
04
豆沙包女王,要的就是這個範兒。
在我的東北老家,每逢年節,家家戶戶都要蒸幹糧,軟糯的豆沙包尤其受歡迎。而我媽可以稱得上是我們鎮豆沙包女王,手藝好到常有街坊專門來家裡“拜師學藝”。每到除夕前幾天,女王上任,其他人都隻能打下手。
揉面、發面,左手倒右手,一個面團在她手裡出落得勻勻淨淨,中心描上一點紅,有時畫上一朵小梅花,喜興。媽媽說,隻有一個真正的方子,那就是——飯做給愛的人吃,手頭就有了情感。
@胖丁一枚
05
說實話,我媽做飯沒那麼好吃。
媽媽的飯真的是最好嗎?也未必。隻是記憶裡的味道最好,是其他任何人都複刻不了的。長大後,無論是宿醉還是熬夜,甚至生病,最想、最念、最饞的都是記憶裡媽媽的“拿手菜”,那熟悉的味道不驚豔,不會好吃到讓你掉下巴,但總能摸到心裡柔軟的密碼。想着想着,兩行眼淚跟着掉下來。
@小仙藻
06
愛是一種不能說,
隻能嘗的滋味。
有誰懂得個中滋味?
我媽性格大條,在吃飯這件事上卻頂認真,“怎樣吃,就是怎樣生活”已成為她的重要哲學。為了讓家人吃上熱滾滾的好飯,她總是很早起床忙活。尤其是夏天,廚房狹窄,熱浪翻滾,她每次做完飯都汗透衣衫,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
煙火氣并不全是美的、溫暖的東西,它的底色很辛苦的,是一日又一日的重複,是需要對家人深澈的愛做支撐。每想到此處,好想抱抱我的媽媽。
@赫爾
圖 | 視覺中國、《早餐中國》紀錄片
每個人的媽媽都有不一樣的手藝,但媽媽們都有同樣的牽念和期盼。那就是,通過她們愛的勞作,教會子女一些質樸的道理:人生如做飯,把酸甜苦辣鹹都燴到一起去。無論發生什麼,都要好好吃飯。生活有“熱量”,日子才有奔頭和希望嘛。
媽媽“各有千秋”的手藝,也讓我們體驗到了一種名為幸福的情感:胃變得妥帖,心裡感受到一份有歸屬的、穩穩的安定。四季流轉,但廚房裡忙碌的身影是恒常的溫暖,一桌又一桌的豐盛,勾芡了相互陪伴的回憶。
有人說,好不容易到了要安慰媽媽的年紀,已經太懂事,真不好意思開口說:“媽媽辛苦了,我愛你。”但這一次,請大大方方地說出這句話,并允諾她在以後漫長的時日裡,穩穩地照顧好自己:
讓她知道你能吃得好,
讓她知道你一切都好。
留言區分享:
媽媽手中讓你“一口回家”的菜!
監制 | 李浙 主編 | 王若璐
編輯 | 李津婵 校對 | 少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