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暫停如何區分輕重度?可穿戴設備“血氧飽和度呼吸睡眠監測儀”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治療的價值,是否值得信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睡眠呼吸暫停如何區分輕重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可穿戴設備“血氧飽和度呼吸睡眠監測儀”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治療的價值,是否值得信賴?
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之際,世界睡眠學會秘書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韓芳教授協同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睡眠相關學科的多個領域專家,通過線上學術座談交流的形式,分享了可穿戴設備——血氧飽和度呼吸睡眠監測在睡眠呼吸暫停診斷、應用和價值方面的實用成果,并就“基于氧飽和度呼吸睡眠監測管理的新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韓芳強調,在每5位打鼾人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如得不到重視,常常引起高血壓、糖尿病、情緒改變等全身損害,還會對孕婦、胎兒造成影響,甚者引起猝死等更大的風險。因其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涉及多個學科,現在可以通過便捷的監測設備就能把各個學科串聯起來,幫助各科專家精準定位,對高危人群早發現、早診治。
韓芳教授:“睡眠呼吸暫停”早診早治是關鍵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一種睡眠時呼吸反複停頓為特征的睡眠障礙,在早期常常被忽視。它不僅僅是打鼾那麼簡單,可以影響睡眠、降低血氧飽和度,進一步導緻高血壓、冠心病、腦梗、腦出血、糖尿病、呼吸功能不全,甚至焦慮、抑郁、癡呆等神經精神症狀,甚至在深夜睡眠過程中發生猝死。韓芳教授指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作為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比沒有該病症的人群猝死率高出3倍,早發現、早診治至關重要。
當前,對睡眠障礙造成的缺氧症狀,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韓芳表示擔憂,他說:這些是與對監測設備的認識和普及程度不足有着密切關系,也與學術領域重視不夠有關。就拿長期氧療的這項治療來說,如何去評估氧療後血氧飽和度提升的效果,因不重視,自然就會出現吸多吸少無所謂,是否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也就搞不清楚了。
很多研究已經證明,對睡眠呼吸障礙病人進行有效治療,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他并發症的發生,對病人的預後是非常積極的。我們知道,血氧是第五大生命體征,現在使用的手腕等穿戴設備等可以查心率、血壓、呼吸、體溫,在國外會常規把血氧也加進去,這種在家的血氧監測,除了可以方便患者自己在家觀察自我調整,同時無線傳輸給專業人員持續監測,一旦發現血氧下降,在線引導患者是否需要提高氧量。就像心電Hoter一樣,通過儀器持續記錄24小時,并整個納入疾病的篩查管理,這樣患者不用到醫院去,通過平台醫務工作人員給病人反饋指導。
近些年,盡管全國目前己有 3000 多家醫療機構可以提供睡眠醫學服務,但能力仍需有待提升。因此,随着互聯網、移動設備、人工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讓節省醫療資源、降低醫療成本,患者随身攜帶的遠程醫療服務平台管理逐漸走進家庭,讓患者在家中就能得到權威專業的指導,由醫生對其數據進行分析解讀,進而幹預患者出現的問題,以減少将來并發症的發生率。
郭兮恒教授:傳統“複雜”的監測設備不便于普及應用
近兩年,一些研究表明,患有睡眠呼吸障礙的新冠肺炎患者,其發展成為重症或者危重症的風險是明顯增加的。而因疫情特殊時期防控的要求,患者來院診治率相對減少,對臨床上對睡眠呼吸障礙的診治工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有10億成年人患有睡眠呼吸暫停,中國至少有6,000萬人深受其擾,卻僅有很少一部分人得到臨床診斷。原因很多,可能與我國睡眠專業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能夠開展睡眠呼吸監測工作的醫院相對不足有關。
說到評價睡眠情況的手段,大家都比較熟知,就是傳統經典的夜間睡眠呼吸監測,可以精準的計算出病人的睡眠時間。患者通常在睡眠中心睡一覺,就可通過睡眠監測獲得包括腦電圖、眼動圖、肌電圖等睡眠信息的多導睡眠圖,來評價睡眠情況。北京朝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郭兮恒教授介紹道: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呼吸方面的信息評價,來了解病人異常的呼吸事件,其中包括口鼻氣流呼吸、胸腹呼吸運動、血氧飽和度、鼾聲等信息,并通過心電監測圖了解心髒情況,還通過血壓、下肢肌電圖等指标來進行其他的評估,最後形成一個評價睡眠結構和睡眠質量的睡眠監測報告。
但有時也會因佩戴過多的傳感器,受其幹擾不能像平常那樣睡眠,患者常常訴說睡不好而影響評價結果。而且,操作這樣複雜的檢查過程,必須是由有資質的技術人員來完成,對于基層醫院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郭兮恒教授:便攜式篩查設備在家庭的應用價值
随後,郭兮恒教授以《便攜式篩查設備對睡眠呼吸暫停應用的價值》為題,引出近年來一些研究已經證實,便攜式儀器對于睡眠呼吸暫停的臨床評估和治療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
郭教授介紹道:如果能找到一個更簡單的方法,能夠在某些功能上替代傳統睡眠監測,就有可能大大提高監測效率。為此,我們通過臨床監測數據的曲線分析,可以發現患者異常呼吸事件(呼吸暫停)一定是發生在睡眠狀态下,也正是患者的睡眠時間。我們繼續觀察發現,呼吸暫停和血氧飽和度高度相關,換句話說,一定長度的呼吸暫停,會出現明顯的血氧飽和度下降,我們就可以根據減氧飽和度指數與呼吸暫停指數相對應,評估呼吸暫停情況,來評價睡眠中的風險。
目前,便攜的睡眠監測儀器與傳統的多導睡眠圖相比,最大區别就在于是否能監測到睡眠相關的信息(比如:腦電圖、眼動圖、肌電圖、口鼻氣流、鼾聲等)。便攜的監測儀器監測不到睡眠的信息,其觀察病人最主要信息就是呼吸方面信息,包括胸腹呼吸的形式以及血氧飽和度的情況。
當前,便攜式睡眠呼吸監測儀在臨床中應用的非常廣。郭教授繼續介紹道:通常打鼾的病人如果伴有睡眠呼吸暫停,以臨床經驗基本可以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性大,我們通過使用便攜式睡眠監測儀給病人進行院外檢查和病房内監測,特别在疫情期間,可以降低風險,讓檢查過程變得簡單,同時也沒有漏掉監測重點,能夠達到臨床上的必須要求。
另外,我們還發現,通過對血氧飽和度的監測,還可以測量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脈搏。脈搏變化、心率變化跟交感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狀态密切相關,而植物神經功能狀态變化的規律,與呼吸變化幅度密切相關,這樣通過一些特殊算法,就能估算出病人呼吸的信息,對睡眠呼吸監測方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臨床中,可以針對睡眠呼吸障礙、呼吸困難、日間嗜睡、慢阻肺的病人,以及一些可能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病人,通過這種操作便利的可穿戴設備進行篩查,指導臨床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同時,對于醫務人員來說,能夠非常直觀的觀察到監測數據,而且通過與醫生相關聯,讓醫生及時掌握病人情況。因此,這種可穿戴式設備,特别是帶有血氧飽和度監測重要信息的設備,在臨床中會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
董霄松主任醫師:“血氧”監測仍是重要的臨床指标
在睡眠領域的血氧飽和度監測,與重症監護領域、呼吸領域常用的血氧儀并不是一回事,有其很多獨特的地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董霄松主任醫師結合經驗,用實例對脈搏血氧飽和度的臨床應有價值做了闡述。她說血氧飽和度動态監測在睡眠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北大人民醫院在睡眠呼吸深耕将近30年,對其最早應用,并在家庭血氧飽和度監測方向做了一些探索式研究。
近些年,睡眠監測的穿戴式設備通常在睡眠中心、鼾症篩查中心、體檢中心用于統計氧減事件、氧減指數,來初步篩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董霄松介紹道:從呼吸暫停事件的定義,可以看到監測脈搏血氧飽和度對于睡眠呼吸事件的判定是非常重要的。從臨床“金标準”的多導睡眠監測到3級到4級便攜式監測的發展過程中,雖說“舍棄”了一些功能,但都保留了血氧飽和度,其中4級就是血氧飽和度和脈搏為主的監測設備,可以看出來血氧是一個重要的指标。
孫建國教授:走進社區推動遠程管理挑戰瓶頸
睡眠呼吸領域面臨特别大的問題就是診斷率、治療率都比較低,如何突破這個個瓶頸,在于如何走向社區、走向家庭,做好人群篩查。對此,複旦大學的孫建國教授,作為生物工程學博士,同時也是管理學的博士,他從1997年就是通過遠程醫療的角度一直推動睡眠醫學的遠程醫療,并通過中美及歐洲的遠程連線做出相應的嘗試。早在2004年在學術會議上,他提出來遠程管理的目标和概念,現在逐漸基于血氧飽和度或者基于鼾聲等技術,從社區人群裡篩查睡眠呼吸暫停,從而打開診斷的口子,這是特别重要的一個領域。
睡眠呼吸領域面臨特别大的問題就是診斷率、治療率都比較低,如何突破這個個瓶頸,在于如何走向社區、走向家庭,做好社區人群篩查。對此,作為世界上第一台“數字無創呼吸機”的主要研發者,生物醫學工程博士、複旦大學孫建國教授,從1997年就通過遠程醫療的角度一直推動睡眠醫學的遠程醫療,并通過中美及歐洲的遠程連線做出相應的嘗試。早在2004年在學術會議上,他提出來遠程管理的目标和概念,現在逐漸基于血氧飽和度或基于鼾聲等技術,從社區人群裡篩查睡眠呼吸暫停,從而打開診斷的口子。
多學科專家:探讨氧飽和度呼吸睡眠監測管理模式
韓芳強調:任何技術都會有局限性。血氧飽和度監測是機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命體征,對這項監測技術,我們做了一系列研究,最後如何才能夠應用于臨床,實際上需要發展建立慢病管理模式,克服技術的局限性,才能夠真正落地應用起來。
睡眠相關的疾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往往需要多個學科的協作配合。為此,會議特意邀請與睡眠相關的諸如呼吸、神經、口腔、心血管、全科、高原醫學等多個領域的一批專家,包括從呼衰、神經肌肉疾病等比較全面進行睡眠呼吸領域應用的中日友好醫院張曉雷副教授、睡眠呼吸領域在口腔醫學領域篩查應用的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高雪梅教授、将睡眠監測與高原醫學結合的雲南省人民醫院呂雲輝主任醫師,呼吸睡眠領域與神經認知功能障礙領域結合的蘇大附屬二院陳銳主任醫師,睡眠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的北京安貞醫院謝江主任醫師,把睡眠拓展到全科醫學的無錫人民醫院崔小川主任醫師,共同為下一步建立一個針對人群睡眠呼吸障礙篩查和管理的新模式——“基于氧飽和度呼吸睡眠監測管理”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高雪梅教授作為口腔正畸專家,她表示睡眠是多學科交叉領域,脈氧飽和度睡眠監測在口腔科有特殊應用,我們需要一款簡潔、穩定、敏感的儀器,以配合可調式阻鼾器的居家調試。口腔掃描、3D打印制作、發達的物聯網已經使阻鼾器下沉到廣大國土區域,患者積極參與這一環需要好的便攜式裝置和管理平台才能實現。
中日友好醫院的睡眠呼吸專家張曉雷教授指出,在國外很多醫院,不管是睡眠中心還是呼吸科,血氧飽和度的監測應用非常廣泛,對于一些睡眠低通氣性疾病、睡眠低氧性疾病,它的診斷和鑒别診斷都是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臨床信息。而在我國還有一定差距,希望方便的便攜式設備能夠在患者慢病管理方面發揮作用。
陳銳主任醫師總結道,脈氧飽和度是多導睡眠圖(PSG)通道中最少需要人工校正的通道,數值最為客觀;另外,ODI(氧減指數)在數值上非常接近AHI(呼吸紊亂指數),故記錄整夜脈氧飽和度的變化來初篩診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既可以反應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又可以反應夜間低氧的程度,不失為價廉物美的好手段。
呂雲輝主任醫師總結到,睡眠呼吸障礙疾病非常普遍且危害巨大,但人群知曉率低,診斷和治療率就更低。對于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的檢查,傳統方法是進行多導睡眠呼吸監測,該項檢查雖然精确度高,但是檢查繁瑣複雜、對技術要求高、耗時長,無法大範圍普及推廣,不能滿足對大量睡眠呼吸障礙疾病患者及時發現、盡早治療、長期療效評估的需要。“基于脈氧飽和度呼吸睡眠監測管理的新模式”将是解決這一現實困難的有效手段,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可以通過記錄整夜睡眠過程中脈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來有效篩查出中重度睡眠呼吸障礙的患者,并且監測儀體積小巧,操作方便,可以遠程傳輸數據,特别适合居家或者診所、社區監測,通過一個中心即可對大範圍人群進行篩查,高效地識别出需要進行診治的睡眠呼吸障礙疾病患者,并進行療效評估和長期監測管理。因此,在中國這樣地域寬廣、人口衆多的國家,特别适合推廣應用這一新模式來保障人民大衆的健康需求。
附:相關科普小問答
打呼噜并非睡得香
很多人認為,打呼噜是一種睡得香的表現。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它是一種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疾病,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甚者會有猝死的風險。
韓芳指出“如果有這種鼾聲,證明就是呼吸暫停。”第一是鼾聲高,“高到隔壁房間都能聽得着”;第二是鼾聲高低不均,一般的仰卧位、酒後鼾聲是比較輕且均勻的,呼吸暫停患者的打呼噜,會在期間突然“沒聲了”,過了幾十秒之後,出現帶勾的鼾聲;第三,病人家屬經常這樣描述“憋得滿頭大汗、還蹬胳膊蹬腿”,但翻個身,馬上又鼾聲如雷。
韓芳還表示,如果睡眠期間總有口幹舌燥、床頭需要備水的情況,是打呼噜張口呼吸造成的,也要提防是呼吸系統暫停綜合征。
睡眠呼吸暫停為啥多見青壯年?
打呼噜是病,重了會要命。韓芳認為,這個病多見于40歲左右的年輕人,該年齡段通常上有老下有小,經常喝酒應酬、出差,起得早睡得晚;還有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人開車多與走路;加之工作壓力較大導緻肥胖,睡眠不好感覺力不從心,犯困記憶力下降,張口呼吸,口幹睡不好……
但臨床調查發現,65歲以上這類病人反而少了,最嚴重的多在30-50歲之間,原來睡眠呼吸暫停引起死亡還是很常見的,比如一部分病人酒後發生夜間猝死,多歸因于心髒猝死,但“呼吸暫停”這個夜間殺手卻逍遙法外;另一部分死于因長期呼吸暫停伴發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過去常講的“代謝綜合征”由“X綜合征”增加了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而變為“Y綜合征”。 韓芳特别強調,睡眠呼吸暫停是夜間殺手,很多人并不重視,尤其危害的年富力強養家糊口的青壯年。
睡眠障礙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一回事嗎?
不是。睡眠障礙是對于睡眠疾病的大概念。按照國際疾病分類來講,睡眠疾病有專門的診斷标準,目前為止,睡眠疾病有90多種疾病,睡眠呼吸暫停是其中的一種。郭兮恒教授介紹道:睡眠呼吸暫停的診斷标準是在7小時的睡眠過程中,發生呼吸暫停和低通氣超過30次以上,或者是每個小時的睡眠過程中發生呼吸暫停和低通氣5次以上,再結合臨床症狀,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是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病,呼吸暫停的長度通常界定在10秒或者10秒以上。
肥胖與睡眠呼吸暫停有關?
是的。睡眠中的呼吸暫停,大多發生在飲酒、長期過勞、肥胖以及高齡的人群,韓芳指出:很多人誤以為肥胖是導緻睡眠呼吸暫停的原因之一,經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也會誘發肥胖。
為什麼睡眠呼吸暫停診治率不高?
我國有近1/4的成年人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其中4%-5%程度比較嚴重、需要接受治療,但就診率和治療率都不高,這是為什麼?
韓芳告訴筆者:大衆普遍認為打呼噜不是病,沒有把它與疾病聯系起來,很多患者往往是以糖尿病、高血壓、牙齒不齊等症狀去就醫,并不知道這些可能是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并發症。
睡眠呼吸暫停還能危及生命?
是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者,其呼吸道就好像一個哨子,氣流在通過狹窄的部分形成渦流,就會發出響聲,這就是打呼噜地原因,如果突然不打呼噜了,那可能患者的氣道完全堵塞了,這種情況非常危險。韓芳提醒:這類患者很多因沒有及時就診,在睡眠過程中特别是後半夜極易發生猝死。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
郭兮恒介紹道:我們在臨床診治的打鼾患者中發現,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它有一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睡眠障礙。換句話,就是說打鼾的病人不一定睡眠呼吸暫停,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都有打鼾。既然知道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很容易分辨出來,睡眠過程中既有打鼾,又有呼吸暫停的人,就要特别注意了。
出現什麼情況,就需要去醫院診治?
哪些人需要到醫院接受治療?郭兮恒告訴筆者:如果病人出現了明顯的呼吸暫停,造成明顯的缺氧,繼而身體産生了各種各樣的損害,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内分泌紊亂、情緒的改變、精神上的障礙等,就說明這個病人是需要幹預的,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先進行篩查,确診後規範治療。
傳統的夜間睡眠呼吸監測,有哪些不方便?
當病人有睡眠打鼾或呼吸暫停的情況時,醫生要給病人進行夜間的睡眠呼吸監測。睡眠呼吸監測需要一個專門的設備,是在患者睡眠時連接的多導睡眠呼吸監測儀器,這個設備包括腦電圖、眼動圖、肌電圖、口鼻氣流、胸腹呼吸運動、血氧飽和度、心電圖、鼾聲、體位等一系列指标,來明确患者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暫停,還可判斷患者睡眠呼吸暫停和夜間低氧血症的程度,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但這麼多條線、這麼複雜的一個儀器給病人進行整夜的睡眠監測,而且一夜一床隻能完成一個睡眠檢查,耗時長,能接受檢查病人比較有限,董霄松說:這就造成很多睡眠打鼾的病人,等待檢查會很長。而一旦被診斷,治療是很容易的。
孕婦打鼾可能會傷及寶寶?
是的。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孕婦睡眠障礙的比例并不低,至少能達到10%左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打呼噜,有的懷孕前就有,有的是懷孕後出現,在問診中就會發現,本人和家人都會發現有打呼噜的現象,并随着孕周的增加,呼噜越來越頻繁。産科主任醫師劉國莉介紹道:近些年,我們與醫院睡眠中心合作,通過查體(下颌後縮、扁桃體肥大等),并關注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尿頻、睡眠差等高危因素的孕婦。因為處于缺氧狀态下的準媽媽,會影響肚子裡寶寶的發育,出現低體重兒、重度窒息等高危産兒的幾率都會增加。
韓芳說:在睡眠醫學裡,有一類特殊人群就是孕婦,經研究,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準媽媽,通常在懷孕第3個周期(孕21周至20周期間),50%都會出現高血壓、先兆子痫,經睡眠監測時可以發現有明顯的低氧血症。此時做胎心監測,胎兒會随着媽媽呼吸暫停的出現心率下降等危機情況。所以孕婦的睡眠問題同樣需要關注,早發現并給予輔助治療,是有重要價值的。
“打鼾”孕婦如何治療?
當孕婦出現白天嗜睡,晚上打鼾、憋氣、夜尿多,晨起口幹舌燥等情況時,就要小心睡眠呼吸暫停。
孕婦怎麼治療?孕婦因其特殊性,治療通常選擇保守,以前遇到這種情況,隻能住院,一旦出現狀況緊急搶救。劉國莉說:現在,給她們用上簡易呼吸機,就可以幫助她們渡過這最困難的階段,盡量延長孕周期,保證寶寶的健康。另外,遇到高血壓手術風險高等緊急狀态時,可能通過臨時使用呼吸機調整,使血壓下降,保證手術安全。
韓芳說:對具有睡眠呼吸暫停高危的孕婦,在孕早期就應該進行篩查,一旦達到需要醫療幹預條件,要進行整個孕周期的全程管理。對大多數孕婦孕期可以租用呼吸機,由醫生輔助管理,在生産後就可以停用。
經常打鼾孩子會變醜?
孩子打鼾,要引起家長的足夠注意。因為健康的兒童很少出現打呼噜,出現打鼾就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号,可能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正在生理發育期的兒童,就很有可能發生面部輪廓的改變。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高雪梅教授介紹,孩子由于長期張口呼吸,不太用鼻子呼吸,因鼻腔長時間得不到氣流的刺激,造成鼻腔的發育不全,緻使鼻腔、口腔之間的上腭高拱、前突,繼而出現兩眼間距增寬、鼻梁塌平、口唇增厚、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缺乏表情等面部發育變形變醜的“腺樣體面容”。所以,孩子打鼾家長要注意了,早期無需手術,通過佩戴無創的呼吸機和口腔矯正器治療。
(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