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甯10月10日電(記者羅博、徐海濤)金秋時節,又到了百坭村水稻收獲的時節。脫貧戶班龍乘一早來到稻田,流轉土地種下的10餘畝水稻熟了,這個壯族漢子忙着為機械進場收割做最後的準備。不遠處的文秀幼兒園裡,他的一對兒女在老師帶領下開始了新一天的課程。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馳 攝
百坭村是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的一個邊遠山村,“七一勳章”獲得者黃文秀生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過去山路難行,在村裡建一所幼兒園是黃文秀駐村時的心願之一。今年7月,文秀幼兒園第一批38名大班幼兒順利畢業。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裡的文秀幼兒園。(受訪者供圖)
“村裡有了幼兒園很方便,而且教學環境很好。”班龍乘隻念過小學,每天接送孩子,看到寬敞漂亮的學校,自歎“讀書少”的他心裡有種踏實感。文秀幼兒園園長韋林肖說,幼兒園現有4個班共137名學生,教職工已從去年剛開園時的15名增至目前的21名。
文秀幼兒園裡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百坭村走訪,與村民們提到孩子教育,他們的話明顯比前些年多了不少。“今年夏天,我們村又多了11名本科生,大家經過商議,決定用村集體經濟收益給金榜題名的學生每人獎勵1500元,激勵更多孩子讀書成才。”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話中透着自豪感。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部分村屯風貌。新華社記者 徐海濤 攝
近幾年,百坭村變化的不僅是基礎設施、鄉村産業,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一些村民告訴記者,黃文秀書記的先進事迹傳遍全國,也深深烙在他們心中,“現在總想着讓孩子多讀書,孩子們也以文秀書記為榜樣”。
走進村民楊通芳家,兩個孩子的獎狀整整齊齊貼滿房屋一整面牆。“大女兒正在讀初二,小兒子五年級,到今年暑假,兩個人已經拿了53張獎狀。”楊通芳說,他和愛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沒讀過什麼書,也很少外出打工,這些獎狀成了家裡脫貧後最貴重的“寶貝”。
楊通芳家所在的長沙屯距離村部10餘公裡,是百坭村最偏遠的幾個屯之一。長沙屯村民黃仕京一家曾因學緻貧,黃文秀駐村時曾幫他的兩個孩子申請了“雨露計劃”,如今兩個孩子已大學畢業。“文秀書記駐村時就很關心我家,她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兄妹倆。”黃仕京的女兒黃快祝說。
“文秀書記在年輕一代心中種下了感恩、奮進的種子。”在百坭村黃文秀先進事迹展館,駐村工作隊員黃思薇給參觀者分享着村裡近些年的變化。兩年前,黃思薇從中山大學碩士畢業,受黃文秀事迹感召考取了廣西選調生,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百色工作,并主動請纓到百坭村駐村。
百坭村駐村工作隊員黃思薇在入戶走訪。(受訪者供圖)
如今的百坭村,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現在每年寒暑假,除了外地來的大學生實踐團,還有不少本村的學生主動申請到村部幫忙。今年初,村裡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報名的本村大學生就有30多人。”24歲的百坭村村委委員羅彩航說。作為當時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羅彩航大學畢業後同樣選擇回到村裡工作。
在百坭村新村部,國旗迎風飄揚。“2018年以來,全村有超過50名學生考上大學,有5人考取了碩士,這在全縣60多個脫貧村中都是叫得響的,”周昌戰說,今後這個“光榮榜”一定會越來越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