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大敞亮的排練廳裡,陽光灑進來,戚冰雪以“光”之名引領着一群“影”奔跑嬉戲。她們身着傳統古典芭蕾的腳尖鞋和tutu裙,卻以現代舞姿講述着一個關于“光”的故事。作為編導,吳虎生站在側旁數着拍子、掌控調度、揣摩着每個動作細節。
圖說:《大地之光》排練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 (下同)
11月20日、21日,上海芭蕾舞團2022年原創芭蕾新作《大地之光》将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迎來世界首演。昨日,這部由新晉副團長吳虎生編導的作品首度公開排練。
現場,微笑着靜靜伫立一旁的辛麗麗說:“《大地之光》的誕生展現了上芭人自主創新、勇于攀登藝術高峰的努力和決心。而海派芭蕾的發展需要健康的人才梯隊建設,這也是我們新時代文藝工作者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而從演員邁向編導之路,吳虎生誠摯道:“正因為曾經我被光照亮過,如今我也想成為光,照亮别人。”
困境中誕生 逆境中生長
《大地之光》聚焦當代生活,以人們身處逆境時的内心活動為切入,将希望之力、信仰之力喻為“光”,講述了一個生于混沌之境的“逐光者”為改善境遇、點亮世界,而追逐光、播種光,最終成為“光”的故事,以贊揚生命在陷入困境時的無畏、不屈與頑強。
《大地之光》的創作過程十分艱辛。吳虎生告訴記者,早在今年3月作品便進入排練階段,“居家”時期主創團隊堅持“停演不停工”,通過線上會議讨論劇本、舞美等方方面面的創作。5月3日,辛麗麗帶領吳虎生、戚冰雪、張文君等一支七人“突擊隊”實行駐團閉環管理。
6月5日,在曆經三個月的潛心創作後,《大地之光》在線上進行了首次排練直播,吸引了超過41萬人觀看。網友通過這種全新的方式感同身受地參與到這部新作品的誕生和成長中,也給予主創信心。
之後,在上海和全國各地巡演的間隙,《大地之光》見縫插針、加班加點地排練,吳虎生說:“編導是我走過的最難走的路。但是前有辛團的鼓勵和引領,後有師弟師妹們的信任和幫扶,我慢慢不再忐忑和彷徨。我想交出最好的作品,不辜負他們的期待,不辜負觀衆的期待。”
“月光”給靈感 大師給翅膀
《大地之光》最初的創作動機源于德彪西《月光》帶來的心靈震撼。吳虎生說:“我覺得德彪西的音樂中有種革新的精神和創新的力量,沖破禁锢,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這于我就是光的感覺。”因而,《大地之光》選用了德彪西的《月光》和貝多芬《月光》的第三樂章,并進行全新編曲,讓音樂整體連貫流暢、層次更豐富。
這是吳虎生在叙事性編舞上的一次嘗試和探索,為了讓作品在呈現形式美感的同時,也能展現出藝術創作的思想性,文本四易其稿,設定了“逐光者”“守夜人”“光”三個具有鮮明符号性的人物,故事圍繞“逐光者”摘取光的曆程展開。
22歲的許靖昆在劇中飾演“逐光者”,他說:“虎哥給我的定位是需要向陽而生的生物,所以得追着光跑。”而出演那束“光”的則是戚冰雪,“最初我找不到光的感覺,是虎哥告訴我,演光,注重的是那種感覺,無需太多表情或是情感,但要展現出女性的溫暖和包容。”
“《大地之光》所要展現的核心是追逐夢想的勇氣。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束光,它源自内心的希望和憧憬,而我們不斷前行都是朝着那束光的方向……”吳虎生說。(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記者手記|一束光
吳虎生的編創之路自2017年始,在辛麗麗的鼓勵和上芭年輕主創團隊的扶持下,相繼推出《難說再見》等一系列原創芭蕾作品,經過五年的沉澱和積累,《大地之光》既是傳承,也是突破。
5年前,站在編導之路的起點,吳虎生的彷徨和迷惘就跟十多年前剛邁入上芭的大門一樣。曾經,是辛麗麗給予這個略顯羞澀的男生一份肯定、一份鼓勵;如今,依舊是她,将他推向編導這條全新的路:“沒有她的鼓勵和引領,不會有這些作品。”
從創作中心部主任晉升為副團長,吳虎生說:“每往上走一步,意味着更多的責任和擔當。”無論頭銜如何變幻,他依舊是師弟師妹口中的那個“虎哥”,他們喜歡他、信任他、願意跟随他的腳步。
圖說:吳虎生
許靖昆說:“虎哥就是那種溫柔的王者,你不會聽到他發脾氣或是罵人,但在排練場,隻要他的臉冷下來,頓時鴉雀無聲,他就是有這種氣場和震懾力。”
從默默無聞的小花漸成“超級替補”,戚冰雪常常加班加點、沒日沒夜地“自我加練”。加練需要搭檔,而她的搭檔正是吳虎生。“他是我見過最有耐心和韌勁的人。我進團的時候他就是首席了,但我練舞,他總是默默陪着,毫無怨言。在他身上,我們從來看不到首席舞者的架子。”有時候一段舞練了許久,還是錯,戚冰雪會着急,反倒是吳虎生沉着淡定:“再來一次。”
《大地之光》中,逐光者最終成長為一束光,成為光明的所在;而現實中,吳虎生也正從追光人變作年輕演員眼中的光,是榜樣、是力量,更是方向。(朱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