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沒有筷子是怎麼吃飯

古人沒有筷子是怎麼吃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4:50:22

古人沒有筷子是怎麼吃飯?文/山鬼 (曆史研習社作者)在武俠小說中,總是能看到夕陽如血,秋葉飄零中,絕世劍客或是多情浪子一人落寞的走在街頭的情形,一般在這樣的情況裡,畫外音中一定還會出現悅來客棧店小二一句幹脆利落的:客官留步,請問您是打尖還是住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古人沒有筷子是怎麼吃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人沒有筷子是怎麼吃飯(為什麼古人把吃飯叫做)1

古人沒有筷子是怎麼吃飯

文/山鬼 (曆史研習社作者)

在武俠小說中,總是能看到夕陽如血,秋葉飄零中,絕世劍客或是多情浪子一人落寞的走在街頭的情形,一般在這樣的情況裡,畫外音中一定還會出現悅來客棧店小二一句幹脆利落的:客官留步,請問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打尖還是住店?等等,住店的意思明白,打尖也大概能猜出來是吃飯休息的意思,可是為什麼叫得這麼怪異,古人的詞典裡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打尖呢?

按照清代福格《聽雨叢談》中“打尖”條目的記載來看,當時清代人在出門遠行的時候,會在中午的時候找飯館吃飯,這被稱之為打尖。可是為什麼必須是打尖,說成“打圓”可不可以呢?針對這樣的疑問,緊接着福格又引用了《翠華尋幸》中的記載,說打尖之意,應當是從“打火”而來的,因為當時人們還習慣于将午飯稱呼為“中火”,而且在宋元前輩的小說、雜劇和話本中,也從未見過打尖二字,與之相同的乃是“打火”這個詞,所以打尖應當是打火的訛傳。

可是好好地吃飯為什麼要叫做打火呢?在北朝民歌《木蘭辭》中就有“出門看火伴, 火伴皆驚忙”的字句,這裡的火,其實是南北朝時期,北魏軍隊中的一種建制,當時軍中規定,十人為一火,這個火就像是如今的一個班,隻不過後勤部與炊事班也分散到了各個“火”中,因此誕生于北朝的《木蘭辭》才有“火伴”的稱呼,我們今天常用的夥伴一詞,也是由此引申過來的。

既然沒有火就無法做飯,那麼為何還要打火呢,鑽木取火才是燧人氏傳下的正理啊。

不曉得打火機的工作原理,大家仔細研究過沒有,最早的火石打火機,就是在用力撥動鋼輪之下,通過與火石之間的摩擦産生出火花,然後引燃打火機中的氣體,才産生的火苗,因此“打”字也就很形象了。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現代的打火機,但火也是需要一下一下打出來的。

打火的這個工具就叫做火鐮,火鐮其實就是一塊小的鐮狀或刀狀金屬片,隻有與火石和艾絨放在一起,才能碰撞出熾熱的火花。使用火鐮時先将用艾草嫩葉制成的幹燥的艾絨放在火石下面,然後用火鐮往火石上猛力的擊打,在碰撞之下,火石會迸發出一些火星,而打火者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微不足道的火星,準确無誤的落入易燃的艾絨裡,然後才能生出火苗。在《水浒傳》84回宋公明兵打薊州城,盧俊義大戰玉田縣中就有:“自有引火的藥頭、火刀、火石、火筒、煙煤藏在身邊。”的描述。

作為成書于元末明初的《水浒傳》,在創作上還延續了元代雜劇和話本的一些叙事風格和遣詞造句,由于描寫的是宋朝的故事,所以也會在語句的斟酌上,盡量貼近前代的生活,因此在《水浒傳》第60回中也就出現了吳用和李逵去往北京大名府的路途中“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的描寫,注意,這裡打火與投宿是分開的,所以對應的也應該就是吃飯的意思。

同樣的,在《水浒傳》問世之前,《西廂記》裡也有“咱早行一程兒,前面打火去。”的字樣,最直白的就是馬緻遠在《黃梁夢》中的叙述:“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飯與我吃。行人貪道路,你快些兒。”,馬緻遠在這裡可以說是準确無誤的表明了,打火與做飯密不可分的關系,甚至打火在一定的場合還是做飯的替代詞彙。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可能促成“打火”這個詞語演變的因素,那就是明清兩代由于官府厲禁邪教和非法社團,所以各種灰色勢力,就轉為地下變成了各種秘密社黨,而作為保密性極強的團體,他們互相之間也是有自己的暗語存在的。例如在清代天地會的暗語中,行走江湖時就将吃飯叫做“打沙”,喝粥稱為“打浪”,這樣的黑話一方面可以讓“自己人”辨識自己,另外這樣一套自成系統的語言,也更加的隐秘和安全,很有可能打火轉換成打尖就是由此而起的。

至于打火什麼時候變成打尖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但在清代文人李汝珍所創作的《鏡花緣》裡,就已經出現了“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聞是上等過客,必殺雞宰鴨”的描寫,根據這些相同的動作,再加上“尖”與“火”在字形上的相近性,誤讀或是誤寫的可能性更大,而這種錯誤的說法和寫法,在經過漫長的時間改變之後,也就變為了約定俗成的固定詞彙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