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怎樣看椎管腫瘤

怎樣看椎管腫瘤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13 00:00:08

近日,一篇題為“僞影”的文章在社交媒體轉發頗多。年過半百的女患者很長一段時間頻發腰痛、右腳發麻,輾轉滬上幾家三級甲等醫院被診斷為腰椎椎管腫瘤、亟待開刀治療,直至前往市六醫院、華山醫院,兩家醫院均提出腫瘤是“僞影”,隻要定期理療可以緩解症狀。女患者最終選擇相信後者說法,時至今日8年有餘,定期理療果然緩解了疼痛,并無其他大礙。

怎樣看椎管腫瘤(疑似椎管腫瘤竟是)1

“僞影”算是誤診嗎?精準儀器怎麼也會“看走眼”?診斷發達了誤診會否消失殆盡?針對一系列問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嘗試采訪專家解答。

精準儀器下為何會有“僞影”

椎管腫瘤其實并非腫瘤,隻是“僞影”,來自兩家醫院的結論,免除了患者的開刀之苦。那麼前幾家三級醫院的診斷,該怎麼看待?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衛生技術評估研究部副主任何達告訴記者,随着人類對疾病整體認知的不斷提高,患者健康素養的大幅提升、醫學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檢查、檢驗、影像等醫學技術高度發達,大部分疾病的誤診率已顯著下降。不過,這并不意味着誤診徹底消失。

當前,誤診率高的疾病主要為發病率較低的疾病(如罕見病),以及症狀相似的各種疾病。“此次提到的核磁共振報告中出現‘僞影’,被多名三級醫院專家誤判為‘椎管腫瘤’,這是典型的不同醫師對同一份影像檢查材料得出的不同結果。”

專家說,醫師對待檢查材料都非常認真負責,但還是出現不同的結論,原因就是認知水平不一緻,“再往深了說,就是經驗多少不同。”檢查報告上的“黑影”,顔色的深淺、位置等,都會影響醫生的最終判斷。

現代醫療診斷儀器十分精準,為何還會有“僞影”?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放射科技師盛忠鳴解釋,以CT圖像為例,CT比傳統X線更容易出現僞影,而且CT僞影往往更狡猾、更複雜。

“雖然僞影形神善變,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條狀僞影,主要由于數據采集不當、部分容積效應、患者運動、金屬物、射線束硬化、噪聲、螺旋掃描以及機器故障導緻。第二,陰影狀僞影,主要由于部分容積效應、射線束硬化、螺旋掃描、散射線、焦外輻射以及投影數據不全等。第三,環狀和帶狀僞影,主要由于探測器通道故障或者電網電壓不穩。”盛忠鳴說。

現代醫學仍是經驗主導的科學

文中雖未提及醫生名字,記者多方證實,最終判定為“僞影”,解除患者腫瘤警報的華山醫院醫生是我國著名放射領域專家、該院放射科耿道穎教授。30餘年臨床經驗,練就患者口中耿教授的一雙“火眼金睛”:8年前,她看到女患者腰椎核磁共振上有腦脊液流動造成的僞影,它看上去像個腫瘤,但實際并不是。這樣的甄别,最終明确了患者的疾病性質。

耿教授弟子、華山醫院放射科尹波主任醫師直言不諱:高精尖醫療儀器再發達,現代醫學仍有局限性,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作為典型的經驗科學,醫生臨床技能、經驗積累對疾病判斷仍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診斷儀器日漸發達,醫生的作用又是如何體現的?“診斷不該是冷冰冰的一句話。”耿道穎教授一句常挂在嘴邊的句子,或能找到答案。

看病問診大有學問,尹波說,老師問診非常細緻,常會從患者的典型症狀入手,聊到為何出現症狀、家庭關系、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等等,醫患間建立類似親人般的信任,很多時候,談話中的“蛛絲馬迹”就可能對疾病診治派上大用場。

“人體猶如一台複雜而精密的儀器,疾病往往由身心兩方面共同所緻,診斷需要更全面細緻的觀察。”

專家對此舉例:門診來了一名肺癌患者,如果醫生從早期觀察到中期甚至晚期,或許立刻就得知這是個肺癌;但如果是非典型的晚期肺癌,好比“毛毛頭”長成了小夥子,很可能認不出來,這就會造成誤診。為避免這樣的誤診,臨床鼓勵醫生需要更多輔助手段去診斷。

除卻高度責任心,耿道穎教授經驗極其豐富、基本功非常紮實,也是值得學習之處。尹波介紹,老師專門攻讀解剖學的博士後,隻為更清晰了解人體正常組織結構,臨床中比對“正常與異常”的片子。基于廣闊知識、豐富經驗,才有底氣做出“椎管腫瘤其實是‘僞影’”的結論,最終幫助患者免除痛苦。

“模糊診斷”增加現象何以改觀

醫學發展日新月異,但在專家看來,任何單一檢查,仍隻能看到疾病的一個側面。随着患者數量增加、儀器應用普及,臨床誤診概率小了,模糊診斷卻增加了。“僞影”便是典型。

何達說,盡管文中女患者在多家醫院被診斷為椎管腫瘤,但此前出具的影像學報告隻是參考資料,術前醫患充分溝通,将可能發生的小概率考慮進去,其實不存在誤診的說法。

一邊是海量患者,一邊是有限醫生資源,怎樣才能讓日漸增多的模糊診斷更為精準,切實幫助患者提升療效、減少波折呢?專家對此列出建議。

首先,行醫的經驗總結與積累、高度責任心,無論何時都不為過。尹波說,前輩豐富的經驗就是寶貴财富,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大幅提升診斷精準率。以華山醫院放射科為例,科室已連續25年舉辦面向全國的授課培訓班,同時加入中國醫學影像聯盟,與130餘家醫療機構同道一并,幫助青年醫生短期快速積累大量影像診斷經驗。

“當下一些醫生經驗還不豐富,缺少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時間,投入精力少、态度相對冷漠,導緻關乎患者的信息較匮乏。改變這一狀況,靜下心來與患者做好溝通,注重問病史,将可減少部分誤診的發生。”業内專家評價。

其次,利用好人工智能等技術,也能實現高效精準診斷。“一名醫生每天看近10小時幾百張片子,讀片的準确率确實會打折。”尹波說,“這為人工智能應用帶來更大空間。”

他舉例:患者有肺結節需要做CT,肺部CT一般是500餘張成像,有經驗的醫生需要十幾分鐘,人工智能10秒鐘即可完成。而針對腫瘤蛋白質的特殊表達等屬性,團隊正在研發的靶标等,未來也将基于讀片,大幅提升精準診斷率。

最後,面對臨床确實出現的誤診,醫院和醫生均應承擔相關責任,以此保障患者權益。何達表示,近年來問世的“醫責險”,将為醫院和醫生誤診操作等完成保險功能,從框架上督促醫生減少誤診率,确保醫療行業形成良性發展。

【小知識】

做CT時醫患雙方如何最大程度避免“僞影”出現?

  1. 如是由于患者運動造成“僞影”,分為随意運動僞影(呼吸和吞咽運動)和非随意運動僞影(心髒跳動和胃腸蠕動),可盡量縮短掃描時間或降低心跳和胃腸蠕動頻率。

  2. 如是金屬“僞影”作祟(如耳環、項鍊、鑰匙、硬币、腰帶、節育環及起搏器等)造成放射形條狀僞影,需要醫技人員在掃描前告知患者,提前去除金屬攜帶物,如金屬異物無法去除,可采用傾斜CT機架角度避開或采用能譜CT掃描。

  3. 如是射線束硬化、部分容積效應等設備導緻“僞影”,可将圖像處理根據參考值,對射線硬化做校正補償,或掃描時盡量避開骨性結構;也可采用薄層掃描、改變圖像重建的方法或者采用容積僞影抑制掃描技術等。

(仁濟醫院放射科醫師張一銘 提供)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顧泳 黃楊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