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29 04:12:50

導讀:在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裡面,有一個鏡頭,車子裡行駛過程中,被陷到了一條深深的軌道裡,而這條軌道也就是兩千多年前的“車軌”!

後人在論起大秦帝國對後世的貢獻時,無不論及“修長城、通直道、統度量、車同軌、書同文”這幾件大事情。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1

司馬并排的車子造型

車同軌,最早見于《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也中有這樣的記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這裡的“石”是一種計量單位。在秦朝,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一斤等于現在的256.26克。秦時的一丈等于十尺,約等于現在的2.707米。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秦帝國以國家的名義,用法律的形式統一了計量單位,規定國家車輪之間的間距為六尺,統一了在原來秦國基礎上改進了的文字。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2

2000多年前的“車轍”的形成

秦朝的車子和現在的車有很大的不同,那個時候的車子是木制的,車輪子也是木的,車輪子和地面上的摩擦,對車輪的磨損很大。

為了減少車輪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讓車輪子更加經久耐用一些,當時的造車人就想了一個主意:将車輪子做的更窄一些,同時在木輪子的周圍箍上一層鐵。通過這一技術,車輪子不僅經久耐用,而且行駛地非常輕快自然,這就是那個時候的車輪。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3

過去的車輪子,都是木制的

再說到秦朝時期的道路,兩千年前的道路和現在自然不同,那個時候的道路大多是石闆路或者是泥土路,車輪子在道路上面滾動行走,通過和地面上的摩擦,就會在路面上留下一道道摩擦的痕迹;

同時,很多重要的地方多為關隘,運輸的貨物非常沉重,通過的時候,山路很窄,各種貨車遵循同一個标準,來回都是同一條道,經年累月,壓出了重重的痕迹,而這些痕迹就是當時的“車轍”!

車子長時間行走在道路上,道路上的車轍印子不斷地加深,當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回形成一道車轍痕迹,而這些車轍痕迹會對行駛的車輪子有一定的固定作用,這時候的車轍溝壑就變成了一條條軌道了,這就是“車同軌”中的“軌”!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4

當路面上有了這樣兩條固定的軌道之後,行駛的車輛也隻能沿着軌道行走,車輪子被牢牢地固定在軌道裡面,這樣才能夠行駛的更快捷。

如果車輛脫離了當時的軌道,那麼就隐藏着很大的風險。因為“出軌”後,就會有一個再次“入軌”的過程。而當車子再次進入到兩條軌道之中,輕者隻是颠簸一下,如果隻是一條輪子進入軌道,那麼就有可能讓車身傾斜甚至翻車造成交通事故。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5

秦朝的馬車

三、“軌”的确切含義和定義

關于“軌”的定義,一般指的是如下三個概念:

第一,迹:車輪行駛後留在路面上的痕迹;

第二,轍:車輪行駛後在路面上留下較深的痕迹;

第三,軌:車輪長時間行駛後,路面上的車轍不斷變深變化,進入制約到車輪的行駛。

“轍”由“迹”而來,“軌”由“轍”生成。三個概念相互聯系,又有相關的區别,即“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6

“軌”可以制約車子的行駛路線,“轍”可以間接地影響車子的行駛路線,“迹”對車子的行駛路線影響甚微。

當時的“軌”的含義哈我們現在的“鐵軌”含義大緻相同,所不同的是,“車同軌”時期的“軌”是自然形成的,而我們現在的“鐵軌”是人為制造的。如今的鐵軌就是古“軌道”的發展,而當年的“軌道”就是今天“鐵軌”的原型。

在現在的河北省石家莊市附近的井徑地區保留着一段古道,而這段古道厚厚光滑的基岩路面上,“鑲嵌”着兩條深深的車軌,深度足有50厘米,而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影片中的車子陷到了軌道裡面的鏡頭也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7

四、“車同軌”的曆史必然意義

在兩千年前的土石道路上,“鑲嵌”着兩條深深的車“軌”,這就意味着車輪間距和兩條軌道之間的間距必須吻合,才能夠行駛的更加穩定和快捷,要不然就會出問題。

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其車子和輪子的距離都是不同的,在道路上行駛所形成的軌道也是各有不同。也就是說,本國的車子隻能在本國區域内行駛,而不能到别的國家。

在戰國時期,七國争雄,戰車是軍隊中最常見的一種裝備,而“軌道”也成為了一種自己國家的國防戰略武器。

各國在制造戰車的時候,都考慮到将自己國家的車輪子距離保持統一,同時又區别于别的國家,目的就是為自己在自己的國家道路上形成固定的“軌道”,隻方便自己國家車輛行駛,也可以防止其他國家的戰車進入自己國家境内。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8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大秦帝國,分布在全國的不同規格的“軌道”嚴重地影響和阻礙着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嚴重地影響和阻礙着國家的經濟發展。

于是,他廢棄了原有六國的防禦工事,他收繳了各國的軍事武器,對全國不一樣的車輪間距和不同軌道重新統一。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衣服、旄旌(讀如毛京,古代祭祀時用的物件,用來接引神祇)、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9

如果輪距是六尺,一尺約23厘米,六尺就是138厘米,古時的車輪在車廂兩側,這就限制了車廂寬度,估計也就120厘米左右,從現代人的視角看,稍微有點窄。

大秦帝國的“車同軌”舉措,形成了以馳道為主、以鹹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的全國主要交通幹線,适應了其全國範圍内土木工程、軍隊調遣、郵傳驿遞、情報傳遞等工作的需要;此外,其北通九原的直道,也是當時可圈可點的國防工程,這就是大秦帝國和秦始皇所推行“車同軌”的偉大曆史意義之所在。

秦始皇為何改進馬車車輪(秦始皇統一車轍)10

參考文獻:

1,《禮記·中庸》

2,《史記·秦始皇本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