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甯觀潮攻略?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前後都是觀賞錢塘江大潮的最佳時節今天(11日),錢塘潮從浙江海甯的大缺口開始,在這裡潮水會變化出不同的潮型,十分壯闊,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浙江海甯觀潮攻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前後都是觀賞錢塘江大潮的最佳時節。今天(11日),錢塘潮從浙江海甯的大缺口開始,在這裡潮水會變化出不同的潮型,十分壯闊。
潮水一路推進,已經接近位于浙江海甯的老鹽倉。這裡也是一個有名的觀潮點,現場情況如何?在這裡觀潮,又有哪些看點?
老鹽倉三大看點:撞壩 回頭潮 沖天潮
總台記者 李欣蔓:錢江潮一路逆流而上,此刻已經來到了浙江海甯老鹽倉觀潮點。和之前的江道有所不同,在這裡,江道有一個近乎90度的大轉彎,50多年前,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這裡修建了老鹽倉大壩。大壩長達648米,橫向江心。
總台記者 李欣蔓:滾滾的潮水正以“一線潮”的姿态逐漸接近老鹽倉大壩。從起潮點出發,潮水已經逆流而上奔湧了50多公裡,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一個馬拉松還要多。但潮水奔湧的勁頭還是很足,要和橫在眼前的大壩較量一番。
總台記者 李欣蔓:如果把北岸的海塘看成人的身體,這座大壩就像舉起的臂膀,它試圖将奔湧而來的一部分潮水攬入懷中。聽上去溫柔似水,實際上卻是波濤洶湧。
總台記者 李欣蔓:我們通過空中的視角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老鹽倉觀潮點這裡一個近乎90度的大拐彎。被譽為“天下第一潮”的錢江潮可以說是天時地利的完美結合,一天兩次的潮汐,再加上錢塘江入海口是一個大喇叭型的海灣,以及入海口江底的沙坎,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這一自然奇觀。
總台記者 李欣蔓:此刻的潮水相比昨天确實是大了不少,它以一個近乎完美的“一字潮”的形态逐漸靠近老鹽倉大壩。大家看到的視角是我們設在江北岸的機位,此刻,靠近江北岸的潮水呈自東向西逆流的方向向上遊奔湧而去,根據測算每小時可以達到20公裡左右。
總台記者 李欣蔓:江中心的潮水撞上了大壩,濺起的浪花大概有10米左右。老鹽倉大壩分上下兩層,下面一層4.07米,上面一層有7.5米。一波又一波的潮水迅速沖向大拐角,迅速将它填滿。
潮水撞擊大壩 形成回頭潮
總台記者 李欣蔓:撞擊大壩後,回頭潮瞬間形成。與此同時,回頭潮和原本逆流而上的潮水也在相互對抗着,兩股潮水的疊加,讓回頭潮更有氣勢。
總台記者 李欣蔓:“八月濤聲吼地來”“頃刻狂瀾橫眼前”,從古到今,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對錢江潮的描述與贊美。
海塘拐角 沖天一擊
總台記者 李欣蔓:回頭潮敲打着魚鱗海塘,向它來時的方向奔湧而去,距離大壩600多米的下遊位置,即将出現老鹽倉觀潮點第三大看點。
總台記者 李欣蔓:畫面中的海塘出現了一個小拐角,今天的“沖天潮”達到了第二個燈籠的高度,我們挂這一串紅燈籠作為參照物,來看看“沖天潮”的高度到底有多少。第二個燈籠的高度距離海塘大概有7米,昨天隻是達到了第一個燈籠的高度。
總台記者 李欣蔓:這兩段海塘一前一後,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曲折的角度,是因為靠近東面、也就是靠前的魚鱗海塘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當時修建到這個拐角時,底部的沙土比較松軟,無法打樁,到了乾隆年間,靠後退了幾米,繼續完成了魚鱗海塘的修建。所以一前一後,就有了這個小拐角。古人可能沒有想到,當時的工程不僅保一方平安,還留給後人一大視覺享受。
△超高速攝像機捕捉到的潮水撞壩的瞬間,慢動作效果更顯潮水的壯美。
總台記者 李欣蔓:遇到大壩的阻擋,潮水不甘示弱,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回頭潮”讓我們看到了“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的堅韌頑強。今年第一次,我們在“沖天潮”的位置設置了超高速攝像機,讓轉瞬即逝的精彩瞬間,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總台記者 李欣蔓:與往年不一樣,今年,由于當地正在進行“百裡錢塘安瀾工程”,所以老鹽倉觀潮點今年是不對外開放的。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這也是為什麼“錢塘郭裡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