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宋·朱淑真
12月21日即将迎來2021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一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過了這天,太陽逐漸北移,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
冬至三侯
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
二候麇角解: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養生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陽氣初生時,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隻有人體内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一、多着衣避寒邪
冬至陰寒之氣隆盛,成為“進九”之始。在冬至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所以冬至養生首先要做好防寒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應注意保暖,提高警惕。
冬至養生講究“去寒就溫”、“無洩皮膚”,平日要小心保護自己,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
正所謂“寒從足下生”,中醫認為,寒邪屬陰,下半身屬陰,所以冬天腿腳的保暖尤為重要。對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
泡腳的時候,最好選用高一點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将整個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涼。根據各人喜好,還可以加入幾片姜或些許鹽,也有助于驅寒和治療腳部皮膚等疾病。
二、早卧晚起護心陽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如果身體某方面的功能比較弱,冬至前後的反應就會比平時明顯,人體心陽最弱,最容易出現問題。這個時候不舒服的地方往往表示那裡的陽氣不足。
有的人腰痛,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膝蓋冷,這些都是陽虛的信号。有的人冬至前後感覺比平時難以入睡,特别是到夜半時分,很可能是心陽不足,心髒功能變弱的信号。
順應這一節氣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内的陽氣,補養腎髒十分重要,發現身體異常要及時就醫。
同時,冬至“養心”也很重要,應避免過于抑郁,思慮,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三、飲食應溫補适宜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藥補不如食補”。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而飲食調養則是最主要的調養方式之一。
在飲食上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
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食宜溫熱熟飲,多吃堅果類食物,可禦寒、補腎健腦、強心健體。
另外還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隻可生陽動火,導緻内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緻飲食不化,聚濕生痰。
四、運動要動中求靜
運動方面,由于大雪節氣萬物潛藏,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于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進行适當的禦寒鍛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适應性和耐寒能力。
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忌過于運動出汗,要在動中求靜,以達到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五、防止疾病複發
1、防流感
流感病毒擁有較強的傳染力,直接吸入空氣中的病毒,或經手将病毒帶入呼吸道都會引發流感。
2.防心腦血管疾病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減少被傳染的概率。
3.定期複診
高血壓患者不可根據一兩次自測的血壓結果,随便換藥或改變用藥劑量,應定期複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
4.随身攜帶急救藥物
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時要随身攜帶急救藥物,當出現呼吸困難、肢體麻木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或撥打120,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