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其父王國器是趙孟頫的女婿,王蒙為趙孟頫的外孫,幼承家學,少時才華俊發,有傳記其“文章不尚矩度,頃刻數千言可就”。他的一生,總是在出世與入世,仕與隐的矛盾沖突中糾結彷徨。元末在割據蘇州的張士誠府中做“理問”(即法官),後苦于亂世兵争,隐居杭州仁和縣東北黃鶴山中,故此經常往返于松江、蘇州、無錫、荊溪等地,結交黃公望、倪瓒、楊維桢、陸友仁、顧德輝等文人名士。明初出任(山東)泰安知州,倪瓒曾賦詩勸阻,不聽,後因胡惟庸案所累,卒死獄中,真實原因是他曾仕張士誠的經曆而遭到朱元璋的報複。王蒙師法董源、巨然、李成、郭熙和趙孟頫諸家,其畫氣韻渾厚郁勃,構景繁複稠密,極盡筆墨表現的各種狀态。如繁密的解索皴、牛毛皴,曲郁松糯,收放自如,運用蒼毛、幹渴、蓬松的筆意,從筆尖到筆根翻轉皴擦來表現濃郁蒼翠的山林氣象,各種皴法、點法的繁複交替中融虛幻于實景,在他的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圖》中得到淋漓盡緻的表現。青卞山是王蒙的表兄弟趙麟的隐居地。此畫作于1366年,王蒙時年58歲,這一年,他還畫了《破窗風雨圖卷》,倪瓒畫《楓落吳江圖軸》、《古木竹石圖軸》,馬琬畫《春山清霁圖》(元人集錦:八家合卷之一),陳汝言畫《羅浮山樵圖軸*絹本》,徐贲畫《龍隖春雲圖軸》。
《青卞隐居圖》深得蒼郁繁茂,渾厚華滋的氣象。王蒙強調以書入畫,以篆籀筆法寫解索皴。倪瓒評他;“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龔半千論“北宋人千丘萬壑,無一筆不簡,元人枯枝瘦石,無一筆不繁”,此一簡一繁,亦可移論王蒙之渾茫繁密,雲林之蕭散簡遠。
王蒙畫法有粗有細,有工有寫,畫法樣式多富變化,充公體現了他對山水程式語言的延續與拓展。他以董巨為宗,亦兼取“北宗”技法與經營布置,丘壑多取層巒疊翠,千山萬崇的全景式山水表現。三遠兼備,其山水意蘊,表現出蒼茫秀潤,渾淪深邃的山川氣象。
王蒙對以後山水畫的發展影響極大,幾乎所有的山水大家無不法乳王蒙,其豐厚的筆墨資源成為強調抒情寫意的山水畫最為重要的傳統。像明代沈周的名作《廬山高圖》,董其昌的巨制《青卞山圖》更是直接以《青卞隐居圖》為藍本的變體,沈、董的造境是以各自的才情閱曆從《青卞隐居圖》的筆墨意象和程式語言中尋找到從景到境的拓展、升華。王克文說:“他對後世的影響不僅在于筆墨的表象——生成形态、程式規範上,更在于内美、氣息、逸品、神韻、書意、筆墨等内涵上,融合前賢之長,而不露承襲之痕迹。”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 164cm×42cm 1994年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局部)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局部)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局部)
王蒙與《青卞隐居圖》
《青卞隐居圖》為王蒙的代表作之一,主要筆墨特點是:
1、筆法豐富,墨色層次微妙,疏蕩而不病于放,綿密而不嫌于弱。體現了典型元人山水風格的“松”“糯”“毛”。
2、以渴成潤,用較枯之筆層層積染皴擦,筆墨融合,溫潤凝淨。
3、山石披麻皴、牛毛皴、解索皴交互使用,皴擦并舉,山頂多作礬頭。
4、樹法多用點葉樹,穿插枯枝、松樹。
5、各種點法交互穿插使用,焦墨渴筆點多用于峰巒山脊、石嘴、頂巅、凹隙及脈絡轉折處,有的似皴擦似苔點交融為一。近中景、山坡、樹幹樹葉則多用疏朗圓筆攢點,以濕墨濃重處理。
6、畫法由小到大,由近到遠,層層生發。
臨摹提示:
1、臨摹此畫選用不太滲化的紙為宜(半生熟)。
2、宜用彈性較好的狼毫、精毫筆。
3、墨最好是研的。(可用中華墨汁膠較輕滲水再研過,也算便捷)。
4、動筆前,要對作品的章法、結構、形質、筆墨等細節作認真細緻的觀摩。
如用兩周時間臨摹,第一周進行較細緻的讀畫、練筆,盡量理解畫中的形體結構、組織規律及筆法、墨法規律,捕捉其沉厚郁密,靈秀灑脫的氣息。體會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作畫心境。調整自我平靜的狀态。
第二周正稿臨摹,自下而上,由近及遠,随勢生發。
樹的畫法
畫樹步驟:
1、勾樹幹落筆要肯定,用筆要松動,以卧筆中鋒連拖帶寫。接筆處與轉折處要有筆意的呼應。
2、先畫主幹再畫次幹,中枝的出枝要注意角度和姿态。樹幹要有組織結構。枯樹先畫樹身左邊枝,自上而下,枝梢取橫勢,左右兩筆呈扁平“V”形,内角較大,逐個生發。要有疏密,松緊的節奏。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3、當中兩棵點葉樹用大混點。注意筆蘸墨要考究——筆嘴墨較濃重,筆肚則淡些,筆根幾乎是清水,下筆時筆尖向外,卧筆橫取,在紙上稍作停留(筆與紙面大約呈40度),其墨韻的微妙變化是通過毛筆的運用及其落墨過程的濃淡相破而産生的。另,點葉樹中的一些出枝,也不能馬虎,隻有這些出枝到位,所點的葉子才能嵌準結構。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渴筆點:全用焦墨點之,畫時可在另紙将筆調整好,筆鋒散開,看準應點的地方,集中精力,以腕重擊桌面有聲從容落下,筆頭猛着畫面,層層而上,要注意點與樹幹碰離關系。
松樹畫法
全用中鋒筆線寫出,用筆如書法中行草筆法,體會“平”“圓”的感覺,要注意筆勢的回收與連貫性。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畫中近景樹林基本是由各種點葉樹組成,關系較複雜、疏密有緻,大體上樹直者用橫點、圓點;欹側者用散鋒渴筆點、枯樹則矯然于林外,左右盼顧,若即若離。叢樹整立而近邊樹則較翩跹。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臨摹時要注意:
1、樹幹多用長線條結合短線,筆線與筆線之間要順勢生發。
2、多種點葉要注意組織、疏密、松緊、濃淡、枯濕等筆墨關系。用筆要帶有寫的意味,不要謹勾細描。
3、同類點葉樹點葉要抱緊樹身、注意點葉與樹幹的碰讓關系,一棵一棵由前到後逐次完成。
山石畫法
山石畫法步驟:
勾、皴、擦、染,有時也交互進行。勾勒宜用含水較少的筆頭,用筆要有變化,随山石形體的走勢來行筆。要有頓挫、轉折的筆意。筆與筆要有碰有讓。此圖畫法基本上是勾皴并舉,邊勾邊皴邊擦,皴筆則由石塊的陰面皴起。勾皴石頭注意不要筆筆勾死,不能太實(易闆刻),也不要太虛,(不見骨力),注意山石的大小、疏密相間。另,轉折處忌妄生圭角。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局部)
畫解索皴尤貴筆意,下筆要沉着痛快,藏鋒入筆,寓剛于柔,筆筆送到,忌浮滑。畫時要注意筆線之間的組合關系,不要太規則,成“8”字形,要根據山脈的結構,一組一組地生發,尤貴畫得“毛”“松”。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由于王蒙的解索皴頗為繁密,故練筆時要抓住皴法中“筆路”的源頭,找出其自上而下的序次,由此來分辯判斷其組織結構以及筆墨關系。
枯筆牛毛皴,畫時自右而左,用曲屈筆線緊排旋轉而出之,帶篆隸筆意,筆線較短,幹後用淡而潤的皴筆複加,四五遍而成,亦是以渴成潤法,第一遍當出效果。牛毛皴多與解索皴夾用,較少單獨成幅。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課徒稿
這塊山石屬披麻破,所以運筆多帶平行,但不可絕對。執筆要松、行筆要松,體會毛筆在紙上時頂住紙面欲入又不全入的感覺。披麻破三五成組,筆緻與形體的凸凹相聯系,凹處簸筆宜多而濃,凸處宜淡而少,筆線之間宜少交叉,要有條理,可邊皴邊擦連續出之。
丘挺臨王蒙《青卞隐居圖》(局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