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08:58:36
1.環境條件

(1)溫度:蘆筍對溫度的适應性廣。能在40C的高溫下正常生長,同時也能在-33C以下、凍土厚度達1m的嚴寒條件下安全全過冬。但最适宜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其光合作用适宜的溫度是15~20。過高則使光合強度大為減弱而呼吸作用加強,光合生産率降低。

(2)土壤:蘆筍對土壤的要求并不嚴格,适應性較廣。但為了促進生長仍以土質疏松,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好,有機質豐高的肥沃沙壤或壤土,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土壤含鹽不超過2%,pH值在5~9之間的地塊均可種植。重黏土,前作是桑園、果園、林園的地塊均不宜種植綠蘆筍。因為土壤内殘留的樹根經過腐爛容易産生紫紋羽菌,種植蘆筍易産生根腐病。我國南北大部分土地均能栽種。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種植蘆筍的栽培技巧)1

2.育苗

蘆筍種子一般均需進口,很貴,而且第一年不能采收,因此要育苗移栽。首先浸種催芽,催芽前将種子放入459C水中浸泡1小時後搓洗用25-28C水浸泡2天(每天早、晚各水洗一次,同時換水。)然後将種子用幹淨的濕布包好置于25 ~28C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3次即可露白。其次播種,将露芽的種子播在10cm直徑營養缽或育苗地内(育苗土配制同其他蔬菜),播種深度2cm。一般在4-6月播種育苗,每定植667m2需蘆筍種子75g,播種後10-15天齊苗。另外,播種後必須馬上澆一次透水,以後視土壤墒情可7-10天澆一次,待苗齡30天後,每20~30天澆水一次。在苗地上莖達3根以上時即可進行定植。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種植蘆筍的栽培技巧)2

3.定植

(1)整地:因蘆筍是多年生百合科植物,生長期可長達15年之久。種植後很難再進行土壤深耕,為了給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定植前一定要進行深耕。首先按1.2m或1.5m行距南北或東西向畫線,然後挖定值溝,定植溝一般深30 ~ 40cm,寬40cm(白蘆筍栽培為培土方便,溝距為1.8 ~2.0m,寬50 ~60cm)。挖溝時上、下土層要分開放,定植溝挖好後先回填上層土25cm,溝施優質土雜肥3000 ~4000kg(每畝),氮磷鉀複合肥、40kg,将土與肥充分混勻,然後将定植溝填平澆水沉實。

(2)定植:大多數地區-一年四季都可定植,春季定植是在3月中旬幼芽萌動前進行,如果定植太晚,幼芽開始萌動生長,起苗時容易傷害幼芽,春植幼苗生長旺盛且成活率高,秋植應在上凍前進行,第二年幼苗可提前萌芽生長。定植時順定植溝單行裁植,根據品種不同株距在20 ~ 30em之間。定植深度一定要适宜,鱗莖盤一般離地表面10~ 15cm。定植過深因氧氣不足根系發育不良,植株生長弱。定植過淺地上部易倒伏,嫩莖纖維多,品質差,定植後立即澆水,地皮未幹前覆土2 ~ 5em。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種植蘆筍的栽培技巧)3

4.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定植後一個月内要進行查苗補苗,以确保全苗。還要及時深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壯生長。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當年可在蘆筍的行間套種花生、大豆等矮稈作物。

(2)施肥:蘆筍生長的各個時期的吸肥量有很大差異,施肥應以地上莖形成時為重點。一般在春季培土前,每畝施人糞尿500kg;采收結束時,每畝施腐熟堆廄肥2000-2500 kg、尿素7.5kg、過磷釀鈣30kg、氯化鉀15kg作複壯肥;8月上、中旬施秋發肥,每畝用尿素10kg,過磷酸鈣30 kg、氯化鉀15kg。此外不同定植年限的蘆筍需肥量也有較大差異,-般定植第1 ~2年的施肥量為标準施肥量的30%~50%,定植第3~4年為70%,第5年按标準量施肥。施肥時距筍壟15 ~ 30em開溝,深15cm,按照用量順溝均勻施人。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種植蘆筍的栽培技巧)4

(3)中耕除草、澆水:定植後苗較細小,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止草欺苗,特别是高溫多雨季節,更要注意排水和中耕。在采收期間要保持土壤有足夠的水分,保持地表“見幹見濕",使嫩莖抽生快而粗壯。為了保持土壤肥力,并且起到抑制雜草作用,可在行間間作三葉草等豆科固氮作物,并在秋季翻耕留在土中作為綠肥。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種植蘆筍的栽培技巧)5

(4)培土:采收白蘆筍,一般在開始采收前10~15天,距地面10em處,土溫達10C以上時進行培土,須選擇晴天土壤幹濕适宜時進行,要求土粒細碎,培成的土壟寬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莖在土下25~ 30cm為準。采收綠蘆筍也應适當培土,使地下莖收結束,應立即扒開土壟,讓根莖曬2~3天後重新整理畦面,恢複到培土前的狀态。

(5)其他管理:在早春采筍之前要清除田間的殘枝落葉,拔除越冬母莖。進入夏季停止采筍後,要施複壯肥,每株蘆筍留3株母莖放秧生長,其他新長出的筍要及時采收。株高1.2m時打頂尖。要及時剪除枯黃、病枝統一集中無害化處理。為防止蘆筍放秧後倒伏,可用牲畜在蘆筍行兩側中耕培土。為促進下一年增産,立冬前要及時割除(或剪除)地上莖,不能用鋤頭刨,以免将臨近芽盤上的越冬筍芽刨掉。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種植蘆筍的栽培技巧)6

5.采收

隻要肥水管理得當,蘆筍定植後第2年即可開始少量采收,以後逐年提高産量,第四年後進入采收高産期。進入初夏,當嫩莖變細,組織明顯變硬時,應停止采割。

采收綠筍一般要求莖高18-22cm,齊土面割下即可。采收白筍,在每天黎明時,發現培土有裂縫,即扒開表土,按嫩莖的位置插入掘筍刀至筍頭下16~18cm處割斷,不可損傷地下莖及鱗芽,收割後的空洞應立即用濕土填平拍實。春筍盛期宜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以免筍頭松散和組織老化。采筍時,應注意刀具清潔,防止切口感染,采筍時切口應傾斜,防止雨水、露水停留在傷口表面造成感染。

春季采取“剃光頭”法采收,合格的蘆筍采後銷售,不合格的也要及時采下處理,以減少養分消耗。另外,割下的蘆筍秧曬幹粉碎後是牛、羊、豬等家畜等的高蛋白飼料,但發病的秧子一定要集中燒毀。

蘆筍種植方法要求(種植蘆筍的栽培技巧)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