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産生的痛感怎麼來的?來源:溫州新聞網溫州網訊 有的人可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崴了腳之後,還會再次崴腳難道崴腳會“上瘾”?臨床數據顯示,曾經踝關節扭傷患者在今後運動中再次扭傷的發生率為4%-29%若早期沒有得到正确治療,有高達50%的患者将出現習慣性崴腳因此,崴腳之後還需引起重視,進行正規治療,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崴腳産生的痛感怎麼來的?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有的人可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崴了腳之後,還會再次崴腳。難道崴腳會“上瘾”?臨床數據顯示,曾經踝關節扭傷患者在今後運動中再次扭傷的發生率為4%-29%。若早期沒有得到正确治療,有高達50%的患者将出現習慣性崴腳。因此,崴腳之後還需引起重視,進行正規治療。
青少年、運動員是崴腳高發群體
去年底,小王因為再次崴腳前往溫州市中醫院骨傷科進行治療。該科主治中醫師孫耕是小王的治療醫生,見狀,他初步判斷是小王沒有遵醫囑,無奈地搖了搖頭。
小王今年25歲,是一名體育健将,酷愛球類運動,籃球、足球、羽毛球樣樣精通。去年11月,他在一次籃球比賽中,因為争搶籃闆球,落地時不慎扭傷右腳。當時,腳踝部疼痛劇烈,活動受限,随後腫脹明顯,行走不利。後前往溫州市中醫院骨傷科就診。X片檢查結果提示小王踝關節無明顯骨折錯位,軟組織有腫脹。孫耕考慮小王是踝關節扭傷,建議其在48小時内冰敷患處,并用支具固定患肢,制動保護6周,期間需拄拐行走,避免負重。
如果按照正确的治療程序,小王是不會在治療1個多月後再次出現崴腳的。原來,在治療2周後,小王患處腫脹消退,疼痛緩解,可正常行走,他便自行去除支具及拐杖。結果沒想到,4周後,小王在下樓梯時,再次扭傷了右腳踝。這次進行了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右踝關節軟組織腫脹,關節腔有積液,前距腓韌帶撕裂,距骨挫傷,踝關節不穩。孫耕給予冰敷、石膏固定制動等治療,并再三叮囑小王一定要嚴格執行醫囑,切不可像之前那樣自行縮短治療時間。
崴腳,醫學術語稱踝關節扭傷,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問題,尤其是青少年、運動員多見。孫耕說,臨床上,像小王這樣的患者并不少見,因為未嚴格執行醫囑,導緻反複扭傷。還有的人是因為不夠重視,沒有進行治療,結果崴了一次又崴第二次。
踝關節易受傷,需重視
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負重關節,相對下肢負重關節中髋關節、膝關節更為靈活,因此也更為薄弱。在運動時,足踝部承受的力量是人體重量的3-4倍,所以踝關節扭傷是運動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
“大多數扭傷發生在踝關節内翻位置。”孫耕表示,習慣性崴腳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扭傷時對韌帶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雖然身體自身有一定的修複能力,但自愈恢複如初還是很難的,會增加再次扭傷的風險。另外,踝關節韌帶當中的本體感受器可以感知速度和位置,扭傷後本體感覺損傷,将讓患者在行走及運動時難以準确感知腳踝的位置狀态,維持身體平衡。
如何避免崴腳,孫耕給出兩點建議:
1.選擇合适的鞋。盡量不穿鞋跟高于6cm的高跟鞋,以及鞋底被磨損不平的鞋子。運動時選擇合适的運動鞋,提供足夠的緩沖力,可用運動繃帶在足踝部纏繞保護,加固踝關節穩定性。
2.運動量力而行。運動前要進行拉伸和熱身,避免疲勞性損傷,尤其不要使踝部韌帶過度疲勞。奔跑時最好腳掌落地,避免僅腳尖着地。
一旦出現崴腳,應給予足夠重視,及時就診進行專業治療。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