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王姓的由來和曆史

關于王姓的由來和曆史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8-09 12:12:40

  

  (王姓始祖太子晉像)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家天下的意識和傳統,家的概念是中國人生存發展延續的核心概念,“家和萬事興”的觀念深入人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個人修為的至高追求。在世界上,恐怕沒有比中國人更講究“家”的觀念的國家了。從黃帝堯舜禹時代至今,姓氏是一個家族區别于其他家族的标志性代号。姓氏的起源,十分複雜,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需要深入了解、研究中國遠古曆史的發展與沿革。

  遠古時代,至少上自黃帝時代,下至夏商周時代,最初的姓氏主要是按照出生地或生長地名為姓,後按分封地命為姓。由于炎黃子孫、華夏民族姓氏十分複雜,這裡僅就王姓的得姓及其演變略作闡述。當然,王姓得姓有多種說法,這裡僅說其一。

  黃帝像

  黃帝,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華夏大地的帝王,生在壽丘,長于姬水,居軒轅之丘,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鄭縣),國号有熊,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有熊氏直系第79代帝,被尊稱為中華始祖,為第一世。據《索引》引皇甫谧雲:“黃帝,生于壽丘,長于姬水,因以為姓。”據此,黃帝姓姬。從黃帝時期到商周時期,因實行分封制,有些姓是根據封地而得姓。《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都是将分封地名作為姓氏。“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侯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史記》)

  黃帝“長于姬水,因以為姓”,姬姓無疑是第一大姓,到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中十四個兒子分别得姓,此後黃帝子孫曆代繁衍,姬姓無疑演變成很多姓氏。據史料分析,中國絕大大多數姓氏都起源于姬姓。換句話說,中國絕大多數姓氏原都姓姬。(在此不贅述)

  這裡單說王姓的起源及其演變。

  黃帝為第一世,傳至第十九世為姬昌,即周文王,第二十世為姬發,即周武王。武王伐纣,滅商,建立周朝。

  

  周靈王姬洩心

  傳至第四十一世周靈王,即姬洩心(?―公元前545年)。

  第四十二世姬晉,字子喬,己卯年(公元前565年)五月生,靈王即位立為太子,史稱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喬或王子晉,是周靈王姬洩心之子。

  

  太子晉,王子喬

  《列仙傳》中記載,太子晉天性聰明,善吹笙。有史料記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十分器重他,諸侯也都遵從他。然而,一次對父王靈王的頂撞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濫發大水,眼看将要危及王宮,靈王決定以壅塞的方法堵住洪水,太子晉進谏說萬萬不可,提出聚土、疏川、障澤、陂塘等方法治理洪水,并用鲧治水失敗的教訓以古說今對靈王講明利害。沒想到太子晉的直谏觸怒了靈王,靈王一氣之下将其廢為庶人,就是将其太子身份貶為普通百姓,在講究門第身份的古代社會,這一身份的變化非同小可,實質上也就意味着太子晉跟帝王家沒有了關系。前後可謂天壤之别。太子晉由此郁郁不樂,不到三年就死了,年僅十七歲。

  太子晉死後,周靈王十分難過,公元前545年十一月的某天夜裡,周靈王夢見太子騎着白鶴來迎接他,靈王不久駕崩。次子姬貴嗣位,這就是周景王。

  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得了個名為司徒的官職,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辭了官職,退避太原。當時人們仍然稱呼宗敬家為“王家”,意為帝王之家,于是,就以王為姓,成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為“系姓始祖”。

  宗敬死後,葬于晉陽城北五裡,其墓地成為“司徒冢”,宗敬的後裔,瓜瓞綿綿,人才輩出,成為太原著姓,子孫繁衍,遍布各地。太原于是成為了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成為了為王氏之總号。

  關于王姓家族由山西太原開始,後裔遷移各地及至遍布全國的情況,另文再說。

  [說明: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參考文獻:漢代司馬遷著《史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