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吃得飽”,是幾千年來大家的追求。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好好吃飯”。
有些人為了減肥,選擇“不吃主食”;有些人就算吃,也會精打細算,絕不多吃……
過去,主食和米飯是生存之本;如今,主食和米飯則“罪證累累”: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多吃主食死得快”
“米飯就是最垃圾的主食”
“……”
想要健康長壽,一日三餐到底該怎麼吃才好呢?
一、吃得少一點,活得就越久?
目前有個很流行的說法,那就是“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限制飲食有助于延壽”,有科學依據嗎?别說,還真的有。
一項發表在《Nature Aging》的研究,探讨了關于“飲食和壽命”的關系。該研究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通過對早衰小鼠限制飲食中的支鍊氨基酸水平,結果雄性小鼠的壽命延長了30%。
研究人員稱,支鍊氨基酸能夠通過促進胰島素和生長激素釋放的方式,來促進合成代謝,達到增加肌肉、減少脂肪、提供營養的作用。因此減少蛋白質攝入,或許能作為健康長壽的一種幹預措施。
另外,一項發表在《細胞·代謝》雜志上的研究,揭示了輕斷食和壽命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每天一頓和熱量限制這兩種斷食方式都可以通過激活身體代謝,從而保持肝功能的機制來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
同時,“适當挨餓”還能帶來不少好處,比如,降低壞膽固醇、減輕體重、控制血糖、促進血液循環、降低患癌風險。目前流行的輕斷食方法包括:
在很多人眼裡,主食是肥胖的“元兇”,還會加速衰老,誘發糖尿病……主食和米飯真的會對人體健康有害嗎?
“多吃主食死得快”的說法來源于一篇《多吃主食死得快?柳葉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醫生、營養師的臉》的文章。文章中發布的結論顯示,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可能提高總死亡率。
但其實研究中的高死亡率,是指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可能引起全因死亡率增加,并且這個“高”,要高到60%以上。實際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上升到60%之前,個體死亡風險都沒有明顯的升高趨勢。
而且主食不全等于糖類,它不同于吃糖時隻獲得了甜。米飯中除了糖類(澱粉),還獲得了飽足感,以及中和了菜肴的鹹味,讓味覺更舒适,米飯中還含有少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如果選擇不吃主食的話,反而還會帶來不少危害,比如口臭、營養不良、疲憊、嗜睡、肌肉流失、低血糖等。
而關于米飯是“垃圾”主食的說法。
主要是由于白米飯确實屬于高升糖食物,糖尿病人群确實需要控制這類主食的攝入。從營養角度,精米營養多為澱粉,較為單一,因此可以選購一些沒有精細加工的粗糧,搭配米飯一起食用。
三、一日三餐怎麼吃?看看鐘南山院士的食譜
早餐、午餐、晚餐,一頓不吃都可能會帶來健康隐患,但又該怎麼吃、吃什麼呢?我們來看看鐘南山院士的“長壽食譜”。
在一次采訪中,鐘南山院士分享了自己的飲食建議,要遵循“早好、午飽、晚少”的原則:
鐘南山重點提到早餐最重要,并強調早餐中雞蛋不能少。他表示,雞蛋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及卵磷脂、高密度脂蛋白、蛋黃素、鈣、磷等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因此,比起吃得少,吃得對更重要,尤其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健康飲食
多吃蔬菜、水果、魚肉、全谷物、堅果、豆類,少吃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和精制谷物。
2、細嚼慢咽
可以嘗試在精白米中添加一些糙米、藜麥等不易咀嚼的粗糧,或者把食物想象成口香糖,細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吸收與消化。
3、食不過量
每頓從少吃一兩口開始,或者在進食期間感覺到飽脹感,就放下餐具停止進食,避免飲食過剩帶來的危害。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節食,對于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備孕、懷孕 人群,還是應參考醫生建議,進食飲食調整。
#健康真知計劃#
參考資料:
[1]《适當“挨餓”能延壽!美國《細胞》子刊找到輕斷食促長壽機制》.生命時報.2020-06-08
[2]《高蛋白,更健康?Nature子刊:恰恰相反,限制蛋白質攝入能讓雄性小鼠延壽30%》.生物探索.2021-02-10
[3]《改變飲食習慣,壽命或可延長10年,60歲再開始也來得及!》.營養師顧中一.2022-03-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