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是東漢時期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祖父、父親在錢塘“以賈販為事”。
王充自幼聰明好學,青年時期曾到京師洛陽入太學,拜班彪為師。
“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辄能誦憶,遂博通衆流百家之言。”
王充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相傳曾做過幾任州、縣的官吏,但都沒什麼實權,多系幕僚質。他嫉恨俗惡的社會風氣,常常因為和權貴發生矛盾而自動辭職。因此,每次入仕都為期極短。
王充把畢生的精力投入著書立說,居貧賤而不倦。他一生撰寫了《論衡》、《政務》以及《養性》等著作,其中《論衡》一書流傳至今。
王充的著述活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經常遭到社會輿論的非難,以緻他的學說一旦問世,便被視為異端學說,甚至遭到禁锢。王充沖破種種阻力,堅持著述。
漢代的唯心主義神學,鼓吹天是至高無上的神,和人一樣具有感情和意志,大肆宣傳君權神授和“天人相與”的“天人感應說”。宣揚“天子受命于天”,“承天意以從事”。天神能賞善懲惡,君主的喜怒、操行好壞以及政治得失都會感動天神做出相應的報答,而自然界的變異和災害就是天神對君主的警告和懲罰。
王充針鋒相對地指出:天是自然,而不是神。
他認為:天和地一樣,是客觀存在的平正無邊的物質實體,它有自己的運行規律。日月星辰也都是自然物質,“系于天,随天四時轉行”。天和人不一樣,沒有口眼,沒有欲望,沒有意識。
在王充生活的年代,各種鬼神迷信泛濫。王充在《論衡》中對各種迷信活動及其禁忌,尤其是對“人死為鬼”的謬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很風趣地說:
“從古到今,死者億萬,大大超過了現在活着的人,如果人死為鬼,那麼,道路之上豈不一步一鬼嗎?”
王充認為人是由陰陽之氣構成的:
“陰氣主為骨肉,陽氣主為精神”。
“精神本以血氣為主,血氣常附形體”。
陰陽二者不可分離。他指出:
“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
也就是說,精神不能離開人的形體而存在,世間根本不存在死人的靈魂。
王充在《論衡》一書中還否定了聖人“神而先知”,“聖賢所言皆無非”。為了适應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需要,漢代的唯心主義神學極力推崇古代的聖人,說聖人是天神生的,“能知天地鬼神”、“人事成敗”和“古往今來”。
王充雖然也承認孔子是聖人,并且也不反對孔子所提倡的封建倫理道德,但他批判了聖人“前知千歲,後知萬歲”,有獨見之明,不學自知的唯心主義先驗論。他認為聖人隻不過是比一般人聰明一些,而聰明又是來自于學習。
《論衡》極具戰鬥性,涉及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宗教以及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闡明了以唯物主義為基本特征的世界觀。
《論衡》是王充從33歲開始,前後用了30多年的時間,直到臨終之時才寫成的,是他畢生心血的凝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