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國崛起之路上,湧現了許多彪炳史冊的國君和曆史名人,其中秦獻公的兒子公子虔算得上是位無名英雄,他不僅輔佐秦獻公、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三位明君,而且還戰功顯赫,為大秦帝國的崛起忍辱負重犧牲自我,他這種甘當人梯的精神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公子虔都做了哪些值得稱道的事情。
秦公子虔,嬴姓名虔,秦獻公庶子,秦孝公大哥,秦惠文王右傅(師傅),他的一生可以總結為四個階段:即秦獻公時期統兵征戰的戰将,秦孝公繼位時期的主動讓賢,商鞅變法時期的隐忍配合,秦惠文王時期的挺身護法。
東征河西,西平戎狄,公子虔一生橫刀立馬,為收複秦國失地屢立戰功。
早在秦獻公流落魏國之時,公子虔就随父忍受着魏國人的白眼,忍受着常人難以理解的離國之痛。所以,從小他就立誓要回國複仇。等秦獻公繼位以後,公子虔順理成章成了秦國的主戰大将軍,在對魏國收複河西的曆次戰争中,都少不了公子虔的身影。
在連年的征戰中,公子虔通過身先士卒聚攏了一大批謀臣武士,手上的兵權也是無人能及。但他從小就尊重秦獻公,對獻公的話言聽計從,也是深得獻公喜愛。但是,公子虔能武卻并不能文,這點與公子渠梁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每每一場大仗下來,秦獻公都要找他商量如何治軍的事,卻對治國的事閉口不談,這點,公子虔心裡是清楚的。
在秦魏河西少梁那場大仗,由于秦獻公在公子虔和一些主戰派的堅持下,雖然活捉了魏國國相公叔痤,但秦獻公本人也是中了箭毒,這件事對公子虔影響很大。因為當初沒出發前,公子渠梁就建議冬歇春打,但公子虔堅持要出戰,為此獻公還撤掉了渠梁的副将軍之職。為這,公子虔一直感到心裡不舒服,要不是他堅持出戰,秦獻公也不會受傷。
臨危受命,主動讓賢,公子虔斷指血書宣誓,為秦孝公順利繼位保駕護航。
從河西戰場回來,秦獻公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就着手安排接班人的事。可是,由于公子虔在戰場上的功績,秦國根本沒人能比得了,在大臣們眼裡,包括在貴族大夫眼裡,公子虔是唯一接班的候選人,甚至杜摯甘龍等大臣都為公子虔繼位在做登基前的準備。
但是,秦獻公心裡想的可不光是能打仗的事,他要考慮的是能夠把秦國帶向更長遠的接班人,所以他把公子虔找到病榻前,直截了當地問他想不想當國君?但公子虔好象早就心裡有數一樣,隻是謙虛地說,主公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秦獻公知道他還在猶豫,就開導他說,你認為渠梁怎麼樣?公子虔一下子明白了獻公的想法,馬上改口說渠梁更合适。
見目的達到,獻公就以自己曾經五歲當太子後被叔父攆走的經曆,要求公子虔寫個東西表明心迹。沒想到公子虔揮劍斬下自己手指寫下血書,獻公才放心把王位交給了秦孝公。
雖然公子虔讓賢這件事非他本人所願,但他主動斷指表明心迹,給秦獻公一個莫大的安慰,這件事讓獻公感動,更讓他弟弟渠梁感動。而且在秦孝公繼位以後,他仍然一如既往的支持工作,當西戎獂王與魏國聯合兩面夾擊秦國時,公子虔還帶兵圍攻陝城,消滅了西戎的獂王,說明在他心裡,秦國的利益還是第一位的。
為人師長,代人受過,公子虔甘願劓刑受罰,為商鞅變法起模範帶頭作用。
随着秦孝公的繼位,公子虔主動收藏自己的鋒芒,進而在秦孝公要求下,他和公孫賈一起做了秦孝公兒子嬴驷的師傅,公孫賈為左傅他為右傅。按理,這是個不顯山不顯水的活兒,朝中有弟弟當政,輔佐的是下一任國君,他隻需當好人梯做好鋪路石就行。但随着商鞅變法的出現,公子虔無故受到牽連。
對于商鞅變法這件事,朝中大臣和舊貴族都是堅決反對的,原因就是觸動了他們的切身利益,但有秦孝公支持,商鞅堅持對秦國朝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進而要求所有人對新法無條件的遵守,甚至對新法都不能私下議論。這樣一來,秦國上下談法色變。而商鞅又暗地裡安排了密探四處搜集消息,發現私議新法者從嚴處罰,緻使鹹陽上下噤若寒蟬,相互見面都抿嘴不語。
但朝中自有膽大者,自恃年邁官威,于是杜摯私下到甘龍府上談論新法的情況,不料被密探知曉,早朝就被孝公問罪。公子嬴驷自恃是太子,就找商鞅當面理論,結果也觸犯了新法,商鞅看他是太子的面子,就将兩個師傅代處刑罰,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
很多人認為,公子虔受此冤枉必然會起而反制,殊不知公子虔是個明事理的人,他知道秦孝公變法的目的是為了秦國的崛起,因此,他忍辱負重甘願沉寂二十多年,一直等到孝公去世,他再度複出護法。要說公子虔的功績,在這一點上算得上比千軍萬馬還重要。因為,連他都帶頭遵守新法,其它人還有什麼不能遵守的呢?從一定程度上說,公子虔為商鞅變法的順利推行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見微知著,重出江湖,公子虔力排衆議護法,為大秦帝國崛起再立新功。
秦孝公死後,他唯一的兒子嬴驷繼位成了秦惠文王,但當時的環境也是比較複雜,讓商鞅變法壓制得擡不起頭來的舊貴族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妄想秦惠文王推翻新法,恢複到從前貴族掌權時代。當孝公猶豫不決之時,公子虔勇敢地站了出來,他之所這時候挺身而出,出于兩個目的,一是報商鞅劓刑之仇,一是挺身護法。
對商鞅的死暫且不表,因為屬于個人恩怨。單說公子虔出來護法,他力排衆議,向大臣們述說秦孝公變法的重要意義,維護了秦國王室的尊嚴,更加維護了秦國的法制建設繼續健康發展,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所以,當秦惠文王車裂商鞅,貴族們以為新法也要廢除時,文王嚴肅地說,商鞅功高蓋主,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但新法沒有錯,大家仍然要遵守。秦惠文王能做到這一點,也與他的叔父右傅公子虔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秦國公子虔在秦國崛起曆史上,雖然不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但他卻是個值得紀念的王室公子,他一生輔佐三任國君,沒有給他們出難題,更沒有惹出什麼麻煩。相反,他為了秦獻公打天下受傷多處,為了秦孝公順利繼位自斷手指,為了秦惠文王違犯新法而替他受過,這樣的人曆史上再無二人。而最讓人敬佩的,還是他甘當人梯的精神,隻要有了這種自甘奉獻的精神,做人才是偉大高尚的。(圖片來源于網絡)
學史明理,知史悟道。關注島主說事,了解更多春秋戰國曆史解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