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遣悲懷其一詩歌鑒賞

遣悲懷其一詩歌鑒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7:10:40

寫在前面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故土家園,永遠是遊子心中最溫暖的存在。

南宋滅亡後,有這樣一位遺民,他改名“思肖”,自稱“孤臣”,終身不仕,隐居破廟,日常坐卧,皆要向南背北。

他學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不仕新朝,他擅長畫蘭,但卻從不畫根和土,因為,國土已經淪喪于異族,無從紮根。

他就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鄭思肖,肖是“”字的組成部分,“趙”又是宋朝的國姓,所以,他改名“思肖”就是思念故國,來表達自己誓不向蒙元統治低頭的忠貞。

不知今日月,但夢宋山川。”,他對故國的熱愛和忠誠,一直貫穿在他飽含血淚的文字中,下面這首象征其氣節的《寒菊》詩,就是作于宋亡後。

遣悲懷其一詩歌鑒賞(鄭思肖的一首詠菊小詩)1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甯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 鄭思肖《寒菊》

簡譯:

菊花開在秋天,從不在春天與百花争豔,它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一如既往。

花期過了,它甯可在枝頭枯萎而死,也絕不屈服于北風的淫威,讓凋零的花瓣漫天飄飛。

遣悲懷其一詩歌鑒賞(鄭思肖的一首詠菊小詩)2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絕句,全詩雖然僅有4句話,28個字,卻寫得壯懷激烈,擲地有聲,作者通過贊美寒菊的孤傲絕俗,來表達自己對故國的忠貞不渝和執着堅守。

詩的首句“花開不并百花叢”贊菊花的與衆不同,它卓然不群,不俗不媚,不在春天與群芳争奇鬥豔,而是在清冷的秋天裡,怒放在淩厲的寒霜冷露之中。

次句“獨立疏籬趣未窮”寫菊花獨具的氣韻,百花凋零的季節,隻有它不懼孤單寂寞冷,獨立疏籬,迎寒拒霜,獨放光華,韻味無窮。

誰知秋意凋零後,最耐風霜有此花。”,鄭思肖之所以對菊花情有獨鐘,就是因為它有傲骨,有氣節,就如自己對故國的眷戀一般,一如既往,始終如一。

香草美人,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範成大也曾在其《範村菊譜序》裡以“以菊比君子”,說它有隐士的情操,此詩中菊花所寄托的,就是作者的高尚情懷。

不并”是不合、不靠在一起之意,“疏籬”指稀疏的籬笆,“未窮”意未盡,無窮無盡。

遣悲懷其一詩歌鑒賞(鄭思肖的一首詠菊小詩)3

詩的後兩句“甯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是贊美菊花的氣節,它的堅貞不屈,就是作者“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一腔凜然正氣。

菊花的花期即便過了,其花瓣也不會零落成泥,而是枯萎在枝頭,不離不棄,餘香不散,所以作者說其“枝頭抱香死”。

何曾”即哪曾、不曾之意,“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語義雙關,既是自然界的北風,也暗指來自北方蒙古貴族的殘暴統治。

此地暫胡馬,終身隻宋民。”,宋亡後,鄭思肖堅守自己高尚的民族氣節,絕不妥協,終身不仕,甯死不肯臣服蒙元集團的統治,就如那枝頭的寒菊一般,執着,堅守,忠貞不二。

遣悲懷其一詩歌鑒賞(鄭思肖的一首詠菊小詩)4

寫在後面

鄭思肖,宋末詩人、畫家,有才學,14歲中秀才,20歲左右,為太學優等生,應博學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有《鄭所南先生文集》等著作傳世。

“晴天空闊浮雲盡,破屋荒涼俗夢無。”,鄭思肖一生悲苦凄涼,22歲失父,36歲喪母,僅有的一個妹妹還下落不明,他終生未娶,78歲時孤獨終老于隐居的破廟。

“朝朝向南拜,願睹漢旌旗。”,縱使舉世無人識,亦是此心期不變,鄭思肖一直秉持着對故國的熱愛,這份堅貞不渝的堅守和執着,令人淚下!

傲霜淩寒,不趨炎附勢,菊品如人品,辛棄疾贊其曰:“要知爛漫開時節,直待西風一夜霜。

背時獨立抱寂寞,心香貞烈透寥廓。”,鄭思肖也通過贊美寒菊超凡脫俗的美好品質,來抒發自己堅貞不渝的高尚情操,那一腔凜然正氣,令人可歌可泣。

遣悲懷其一詩歌鑒賞(鄭思肖的一首詠菊小詩)5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 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