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春節過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民間節日叫做二月二龍擡頭,但是很多人對于二月二并不是很了解,在城市裡對于二月二甚至已經淡忘了,那麼二月二龍擡頭究竟有什麼典故呢?二月二龍擡頭為什麼要剪頭發呢?
二月二龍擡頭寓意
(二月初二)又稱為是“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在我國古時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龍擡頭是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風調雨順,莊稼豐收。
也有傳說是堯王的誕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北方地區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發(剪“龍頭”)的習俗。
二月二龍擡頭為什麼要剪頭發
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擡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
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為了讨個吉利:大家都來剃龍頭。舊時民間還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還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着“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
既然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就一定有很多傳統的美食,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明天記得要吃呦。
蔥餅(煎餅)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稱為“揭龍皮”。
也有人用餅卷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謂之“啃龍骨”。
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擡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擡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财”,寄語新年财源滾滾之意。
龍擡頭傳統食物: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财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油炸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
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
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着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裡就不會腰酸背痛了。
芥菜飯
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裡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裡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于皮膚。
面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讨個好彩頭。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禦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發絲的面條,宛如龍須,皇帝胃口大開,龍顔大悅,贊不絕口。從此,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面旗子
山東淄博老百姓在二月二這一天有吃炒面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厘米。将幹後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炒面旗。
在你的家鄉還有什麼樣說法?有什麼不一樣的美食?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建議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