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之後,好多人都喜歡買些牛肉自己回家鹵牛肉,不僅實惠,關鍵自己做得也比較衛生,吃起來更放心。但有一點是牛肉不同于豬肉,價格上就比豬肉高出一大截。所以一般買牛肉,大家都非常謹慎,生怕花了高價,還沒買到好牛肉,吃了大虧。所以如何挑選新鮮牛肉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學問。
去市場買牛肉,大部分人都喜歡趕早,一是價格實惠一些之外,二是普遍都認為牛肉剛上市,比較新鮮。但實際到買牛肉的時候,卻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稍有不慎,明明看着非常新鮮的牛肉,買回去之後卻一點都不新鮮,而且加熱之後甚至還會有股異味。那麼買牛肉到底該如何選擇?
買牛肉,牢記“3不買”1、顔色,氣味不對的不買
俗話說“貨比三家”。如果不是經常買肉,沒什麼經驗,那進入市場之後,你不要着急選擇,可以多看兩家,一是對比牛肉價格之外,二是最關鍵的看牛肉質量的好壞。
而在“貨比三家”的同時,就要觀察牛肉的顔色,一般新鮮的牛肉都呈紅色且有光澤,尤其在冬季其表面容易形成一層薄薄的風幹膜,脂肪呈白色或奶油色。而那種宰殺好幾天,或者賣不出去反複冷凍解凍的牛肉,牛肉的肌肉一般顔色都比較偏暗,并且沒有光澤,脂肪呈現黃綠色。
再者就是湊近聞下牛肉的味道。牛肉不同羊肉,膻味比較小。所以湊近聞一下,新鮮牛肉隻有肉腥味或者血腥味,沒有什麼其他異味。而如果聞着牛肉有股莫名的異味,或者發酸發臭,那這種的牛肉就不要選擇了。
2、沒有彈性的牛肉不買
新鮮牛肉不僅鮮紅有光澤,而且彈性也比較好,用手指按壓後的凹陷能立即恢複,基本看不出按壓的痕迹。而對于那種按壓之後凹陷恢複比較慢的,且不能完全恢複;甚至一按一個坑的牛肉,那說明牛肉不太新鮮,或者牛肉就已經變質了。這樣的牛肉建議不要選擇。
3、表面太幹或濕漉漉的不買
肉類,如豬肉羊肉牛肉等,一般在宰殺之後,都需要一個排酸過程,經過排酸之後,不管是豬肉,還是牛羊肉,在肉質上更柔軟有彈性,肉質也比較細膩;另外排酸肉血腥味和水分會變低,口感上也會嫩些,在烹饪的時候好熟易爛。
而這類排酸肉,因為有排酸放置過程;所以肉類表面的水分會揮發一些;摸起來表面微幹或者有的有風幹膜,但觸摸時不粘手。
而對于那種表面非常幹燥,又有些粘手的牛肉,即使新切面也粘手的牛肉,那這類牛肉一般都不太新鮮或者都已經變質了,不建議大家購買。
另外就是那種表面看起來濕漉漉的牛肉,很有可能會是被注水的“注水牛肉”。牛肉注水後,肉纖維更顯粗糙,暴露纖維明顯;并且牛肉看起來都是濕漉漉的,水汪汪的。所以在買牛肉的時候太幹或濕漉漉的都不建議選擇。
牛肉的各個部位及推薦吃法
牛頸肉:是牛脖子上的精肉。因為靠近牛頭部的部分,也是牛經常運動的部位,所以肉質柔嫩有嚼勁。一般大部分人都喜歡用牛頸肉用來涮火鍋,但個人更喜歡用來做牛肉丸,非常美味。
眼肉:牛眼肉指牛背上兩側前面的部位肉。這塊部位的肉形如眼狀,因此稱為眼肉。眼肉不僅肉質細嫩,而且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的口感比較香甜多汁,不柴不硬不幹澀。所以一般最常食用的就是用來涮肥牛,或者就是燒烤非常美味。
牛肩肉:位于牛的前肩胛部。牛肩肉的間隙脂肪含量較多,肉質鮮嫩,尤其用來制作成牛排,是非常美味的做法。
牛腩肉:牛腩其實是一個統稱,一般指的是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不僅肉多油少,而且帶有筋膜;所以一般我們經常吃的番茄炖牛腩,都是非常受衆人喜愛的一道美食。
牛柳:牛柳指的是牛裡脊肉,是位于牛脊椎骨兩側的嫩肉;可以說牛柳是牛肉身上相對非常嫩的一個部位,基本上不含油脂,肉筋及肥肉也非常少;像有名的水煮牛肉,就是選用牛柳這個部位肉制作而成。
牛外脊:指的是胸後部到腰部後端,脊柱兩側的條狀肉。牛外脊沒有牛裡脊肉嫩,但很多情況好多人都把牛外脊和牛柳混為一談,所以有時候搞錯了,口感卻大不相同。牛外脊脂肪較多,所以更适合用來燒烤,滋滋冒煙的香味更誘人。
牛腱子肉:牛腱子肉是牛的前後腿肉,腱子肉是膝關節往上大腿上的肉。有肉膜包裹,肉内藏筋,一般加工後口感非常勁道。所以喜歡吃醬牛肉,或者鹵牛肉的朋友,選牛腱子肉準沒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