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竹子的人生道理

關于竹子的人生道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5:46:53

關于竹子的人生道理(晨讀竹子的另一個生命)1

資料圖片

竹子,是一個村莊的生命。

那一叢叢屹立在村口或山坡的竹子,疏影橫斜,蒼蒼郁郁,像守護村莊的仙子,以超凡的風韻,舒展出清新脫俗的日子。

山有竹則山青,水傍竹則水秀。竹子筠色潤貞,四季青翠,被文人騷客視為知己。一千多年前的晉朝,王羲之在會稽山寫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茂林修竹”給了一群雅士“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的美好情趣。

竹子可以附庸風雅,更是煙火人生的伴侶。它在山林裡喝露水,也在村莊裡吃塵土。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竹子。吃竹筍、睡竹涼席、坐竹凳子、用竹筷子。村莊裡的老人們,還喜歡用竹籃子拎菜,用竹蒸籠做窩窩頭。正如蘇東坡所言:“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蘇東坡也許沒有想到,竹子還把藏在地底的根,以最美的姿态呈現給世人。賦予竹根新曆程的,正是竹雕藝人。

出色的竹雕藝人是竹根的知音,他們每年都選擇冬季去山區采集竹根。隆冬臘月,天氣幹冷,竹子進入了冬眠,生長迅速減弱,養分和水分都集中到了根蔸。此時的竹根,質地堅韌,密度達到最高,打磨後光潔度最好。

毛竹根在地底蔓延,像八爪魚向四面八方拓展領地。藝人們揮起開山鋤,小心翼翼地挖掘,盡量不損壞竹的根須,哪怕是一根。這樣的挖掘,不僅僅需要力氣,更要心明眼亮,細緻耐心。待挖掘成功,藝人們要細細除去竹根表皮和須根上的泥沙污垢,使其顯示出竹纖維的天然紋理。

洗淨後的竹根,要放進大鍋裡蒸煮。此時,讓人想起以前的木地闆,為防止變形,都要在鍋裡煮開。買了毛巾,不少人會煮一煮再用,一來殺菌,二來提高使用壽命。蒸煮好的竹根,要放在太陽下暴曬。曬透後,再放進庫房保存。保存個5年以上,竹根的優劣就顯現出來了。選出理想的,沒有蟲眼的,浸泡到水中。半個月後,竹根部的纖維會發軟,藝人們就可以拉開架勢,施藝走刀了。

竹根雕受材料的局限性很大,竹根都是圓筒形的團塊,中間空心,壁厚有限,周圍又長着密密的須毛,形體結構單調,給立體形象的雕琢帶來一定的制約。藝人們在創作的時候,需要因材制宜,根據材料本身的自然屬性進行構思。這有點像繪畫,像寫作,要考慮素材的運用、主題的凸顯,落筆之前,務必胸中有丘壑,絕對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高超的藝人們還會把漫畫、泥塑等各類藝術涵養融入到作品中,更好地顯示作品的材質美感,達到一種和諧圓潤的美。

東陽木雕平面浮雕技法對竹雕有着較大的影響。東陽的竹雕藝人們往往從木雕起步,他們對竹當歌,投刀為筆,靈活運用圓雕透雕平雕技法,盡情雕琢心中的宇宙,展現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藝術感知,抒寫竹子一樣堅韌而清麗的人生。

竹雕藝人用雙手說話,把自己心底的話通過一雙手傳遞給竹根。曾見過一件竹根雕作品《天趣》,雕刻了一棵大白菜,四隻蝸牛和二十多隻青蛙,巧妙地将創作立意和造型技巧融合在竹材中。藝人理性地把握了“工與藝”“虛與實”“自然與人工”的辯證關系,将竹根部“肉”多的部分雕出大白菜的厚實感,并雕上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青蛙和蝸牛,而敞開的部分恰好留白,有的像蟲眼,有的像破損的葉片在和田園對話。整件作品融入了平雕、圓雕、透雕等技法,以豐富的層次,呈現出野趣。看到這件作品,腦海中閃現的,就是小時候的田野。田野是每個在鄉村長大的人心中柔軟的存在,也是城市人的向往,而竹根雕以藝術的面貌再現了這份溫潤的美好。

一物一匠心。竹根雕的創作在于“走心”。竹雕藝人們的雙手承載着慧心,如水一般流淌在竹根上,以豐富的段落或細節,不斷制造出傳說和神奇。這是一種意境,更是生命的締造。

竹根雕,是竹子的另一個生命。

非遺小貼士:東陽竹根雕系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