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易過敏發炎,哪些東西必須“忌口”?便秘了到底吃什麼能通便?腰椎間盤突出了怎麼辦……日常生活中,總有些關于健康和養生的“小疑惑”,各種說法和偏方滿天飛,究竟該信哪個?“浦東醫生話養生”欄目,邀請浦東新區各大醫院的專家和醫生為你帶來專業的養生和健康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小孩子的情緒,真的隻是“撒嬌”和“無理取鬧”嗎?新手父母該如何識别和正視孩子的情緒呢?記者邀請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心理與睡眠咨詢師王廣海一起聊聊孩子“情緒”的話題。
每個人,包括孩子,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恐懼。但是,當有些孩子情緒的感受性太過于強烈,就會幹擾他們的日常生活、同伴交往、學校表現,甚至玩耍娛樂。
當我們察覺到孩子不同以往的情緒與行為表現時,就要特别小心,孩子有可能患上了情緒的“重感冒”——抑郁症和焦慮症。
看到這裡,家長也無需太擔心,王醫生告訴記者,抑郁症和焦慮症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療的!
情緒的“紅色警報”
——孩子抑郁症和焦慮症的表現
抑郁症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的問題,核心症狀是悲傷或煩躁不安,同時可能伴有思維、睡眠、飲食、精力的波動。
焦慮症是由于擔憂或恐懼而導緻的,這使得孩子很難參與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極端的恐懼可能隻發生在特定情境下,如孩子身處社交場合或遠離父母時,但也可能泛化到對每件事情的擔心上,變成廣泛性的焦慮。焦慮還包括驚恐發作,表現為心跳加速或呼吸困難。
抑郁和焦慮存在一些共同的症狀,包括注意力和記憶力困難;睡眠問題;過度内疚自責,總是認為自己犯了錯;易于疲勞,精力不佳;思維和認知能力受損;暴躁(發脾氣,對立違抗);自我傷害或更嚴重的行為。
抑郁和焦慮會導緻孩子出現睡眠問題,尤其是入睡困難和早醒等失眠症狀,同時還會讓孩子在思考或管理挫折方面出現困難。因此,很多孩子的焦慮或抑郁通常首先以破壞性行為被注意到,如違反規則、頂嘴或發脾氣。
情緒的“襲擊”
——每位孩子都可能有抑郁症和焦慮症
從學齡前到青春期,抑郁症和焦慮症可以在任何年齡的兒童青少年身上發生。
王醫生告訴記者,生活事件、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哪些孩子在何時會患上抑郁症和焦慮症。雖然抑郁症和焦慮症更有可能在緊張的情況下發生或在家庭中蔓延,也更容易“襲擊”那些家庭環境不良的孩子,但兩者可能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孩子身上發生。
情緒的“百寶箱”
——孩子抑郁症和焦慮症的管理
父母、教師以及不同專科的兒科醫生可以時時觀察和監測孩子是否出現抑郁和焦慮的迹象,包括學習困難、睡眠或飲食變化、與朋友或家人相處、回避活動,以早期識别和發現,及時尋求心理咨詢/治療師、精神科和發育行為兒科醫生的幫助,進行專業評估和針對性幹預。
抑郁和焦慮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和行為幹預、藥物或兩者聯合得到有效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案選擇取決于兒童青少年的年齡、症狀嚴重程度、接受治療的能力和家庭偏好。
家長可以先從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做起,從幼兒階段就多與孩子分享交流感受;教授和示範健康的應對策略和情緒管理的技巧;避免打罵孩子,并讓孩子遠離暴力、虐待和可預防的傷害;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對心理健康的科學認識,對孩子的情緒問題,不“諱疾忌醫”,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有了這些來自孩子、家長和專業人員的“百寶箱”,孩子的抑郁和焦慮通常可以得到有效預防和幹預。
“需要強調的是,很多家長是等孩子出現了嚴重的抑郁症和焦慮症,以至于孩子不能堅持上學時,才會帶孩子到門診尋求幫助,這時,一方面孩子已經受到了損害累積,另一方面幹預治療的難度也會增加”,王醫生介紹說。因此,一旦發現孩子存在情緒方面的困擾,特别是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學習時,越早尋求專業幫助,孩子和家庭的獲益越大。事實上,即使是沒有表現出情緒困擾的兒童、青少年,最好也進行常規的心理健康監測,獲取預防性的心理健康咨詢。
責任編輯 楊林雨
作者 李理
來源 浦東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