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輿無形
無形詩雲:
草原文化發祥地,
科爾沁部八百年。
清代會盟哲裡木,
東蒙中心是通遼。
第30篇,通遼市。通遼市是蒙古族最多的地級政區,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嘎達梅林的家鄉。
一、通遼市概況
榮譽稱号:巴音塔拉
通遼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西端、科爾沁草原腹地。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甯省沈陽市、阜新市、鐵嶺市,北邊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面積58,861.55平方千米,七普人口2,873,168人。
|
通遼市地形圖(騰訊地圖) |
二、通遼市區劃沿革
元代甯昌路,清朝哲裡木
通遼,自古為東胡居住地。戰國時期,部分區域屬燕國遼東郡和遼西郡管轄。
秦代,東、西遼河一帶隸屬于遼東郡和遼西郡。漢,東、西遼河以南部分地區歸玄菟郡、遼東郡、遼西郡管轄;部分區域屬扶餘國。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部隸屬于契丹,南部隸屬于室韋。唐末,嫩江流域歸渤海國夫餘府管轄。遼代,屬上京道和東京道管轄。金代,屬上京路臨潢府及東北路招讨司、鹹平路鹹平府管轄。
元代,屬遼陽行省甯昌路管轄。
|
元 甯昌路(中國曆史地圖集) |
明代,嫩江流域和東、西遼河流域隸屬于兀良哈三衛,歸大甯都司管轄。明成祖時,為蒙古科爾沁部,1626年,科爾沁部歸附後金。
清初,設立哲裡木盟,并設立各旗。清末民初,析旗設縣。
|
清 哲裡木盟(中國曆史地圖集) |
1999年1月13日,撤銷哲裡木盟,設立地級通遼市。
截止到2020年底,通遼市轄1區5旗1縣1市。
|
通遼市政區示意簡圖(方輿論壇 周釜俊繪制) |
|
通遼市政區表(無形編制) |
三、通遼市景區選錄
重要旅遊名錄如下:
【博物館】通遼市博物館、庫倫旗宗教博物館、奈曼旗王府博物館
【推薦景區】大青溝、珠日和草原、孝莊園旅遊區、嘎達蘇旅遊區、敖包相會可汗山草原、輝特紮哈諾爾草原
【推薦國保】哈民遺址、吐爾基山墓、僧格林沁王府、韓州城遺址、開魯縣佛塔、庫倫三大寺、靈安州遺址、奈林稿遼墓群、壽因寺大殿、蕭氏家族墓、奈曼土城子城址、奈曼蒙古王府、豫州城遺址及墓地、南寶力臯吐古墓地、長城、金界壕
|
通遼市著名景區分布(中圖社) |
四、區劃調整展望
1、科爾沁區新城區(開發區)析設哲裡木區
2、……
歡迎方輿讀者參與讨論。
中國分為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别行政區,333個地級市、自治州、地區、盟,2843個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 地市巡禮系列計劃以4個直轄市、333個地市、4組省直轄縣級單位、雄安新區、2個特别行政區、台灣的6都、1組台灣市縣,分别成篇,共計351篇進行各地介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