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魚屬存在于最早的鲨魚和硬骨魚類開始各自進化前的時期,這個血統最終延續到人類生命中。
人類在内的所有颌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猿類出現:這些古猿很可能是現代類人猿和現代人類的共同祖先。猿類的出現可追溯到地質學上的漸新世。現在所知的最早的古猿是1911年發現于埃及法雍的原上猿,其生存年代為3500~3000萬年前。
比原上猿稍晚的有1966~1967年在法雍發現的埃及古猿,生存年代約為2800~2600萬年前。
更晚的則有森林古猿,1856年首次發現于法國的聖戈當,後來歐、亞、非洲許多地方都發現了同類型的化石,其生存年代約在2300~1000萬年之前。
類人猿起源于約5500萬年前。森林古猿
古猿頭骨
森林古猿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瑪古猿等幾個分支。
拉瑪古猿生存年代約為1400~700 萬年以前,最早的化石是1932年美國學者G.E.劉易斯在北印度的西瓦利克山地發現的一塊右上颌碎片。
60年代之後,在肯尼亞的特南堡、匈牙利的魯道巴尼亞、希臘的皮爾戈斯、土耳其的錢德爾、巴基斯坦的博德瓦爾高原及我國雲南祿豐,都發現了同類化石。
這些特點與人類相似而與猿類不同,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拉瑪古猿是人類的祖先。
人猿過渡
從猿到人的過渡,如果從拉瑪古猿算起,大約經過了1000多萬年;如果從南方古猿算起,則有200~300萬年。
南方古猿
拉瑪古猿之後出現了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約為500~150萬年之間。
根據研究,南方古猿至少有三個種,即南方古猿非洲種(或稱纖細種)、南方古猿粗壯種和比粗壯種更為粗壯的南方古猿鮑氏種。
曆史綜述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結束後,人類的體質形态仍在繼續發展。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内,人們把這一發展過程分為猿人、古人、新人三個階段。
國外學者主要采用兩種分期法。一是分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個階段;智人又分為早期智人和現代智人。
直立人在中國本土習慣上稱之為“猿人”。生存年代距今約170萬年或150萬年前至二、三十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其腦容量為775~1400毫升。
直立人的化石在亞、非、歐三洲都有發現。在中國有北京人、藍田人、元謀人;在非洲有肯尼亞的KNM-ER3733号人、 KNM-ER992号人、KNM-ER3228号人、坦桑尼亞奧杜瓦伊峽谷的 OH9号人、OH28号人、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毛裡坦人等;在歐洲有德國的海德堡人。
此外在匈牙利的維特沙洛斯、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累西勒提及德國的比爾欽斯勒本也發現了猿人化石。
早期智人又稱古人或尼安德特人。身體素質極為強壯,而且長壽,生活于距今約二、三十萬年至四萬年前。
早期智人的化石在亞、非、歐三洲都有發現。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德國的斯坦因海姆人和英國的斯旺斯孔布人,定年約為25萬年前。
早期智人體質形态已接近現代人,但仍保留若幹原始特征,如眉嵴比現代人發達,前額低斜,颌部較突出,颏部不明顯等。
晚期智人又稱新人,出現于4萬年前。
發現的化石分布于亞、非、歐、美、澳各大洲,說明此時除南極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已有人居住。
晚期智人出現時現代人種亦形成。
多把人種分為三大種,即:蒙古利亞人種、高加索人種和尼格羅人種。
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産生和其他生物的産生是相同的:基因變異。資料整理來源于:網絡,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