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媳婦半條命”“一場喪事兩頭空”。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一系列不良風氣、陳規陋習曾是一些地區鄉村緻貧的重要原因。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不僅是努力奮鬥的緻富曆程,也是鄉村治理體系和社會風氣重塑的重要契機。在全社會各類資源的支持下,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三治”内容不斷創新完善,帶動不少貧困地區農民“精氣神”煥然一新,使其脫貧緻富有“幹勁”,支持政府工作有“親勁”,講衛生、重誠信、愛名譽等新鄉風文明正在興起。
不過也要注意到,一些陳規陋習雖被暫時扭轉,但并沒有“斷根”,還有群衆因鄉村陋習承受着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困擾,亟待在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關口精準施策,确保脫貧成果不被陋習吞噬。
摘掉“窮帽子”,日子肯定越過越好,但有的惡習、陋俗不會因為人富了、日子好了就自然消失,反而可能變本加厲。有的地方賭博成風,越窮越賭、越賭越窮;有的家庭迷信風水,甯拜神鬼不信科學;有的鄉村人不窮、房不破,但不講衛生不重文明,污水橫流、蚊蠅亂飛,污言穢語張口就來;還有人不講孝道講排場,對老人生前圖利不贍養,死後厚葬“賺臉面”……
舊俗難破、陋習難改,有時不是因為它“對”,而是因為大家都在“錯”。白事不大操大辦就是不肖,沒車沒房就沒有“鄉村愛情”,“人情飯”越吃越火、“人情債”越欠越多……人人久苦于陳規陋習,但人人都言身不由己。
如今,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在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号角。此時,提高鄉村文明程度,推動鄉村形成适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既是新階段鄉村發展的需要,也是關乎脫貧攻堅成果長久鞏固的關鍵内容之一。
摒棄陋習,需要來股“外力”,給大家找個“理由”。在一些村莊,村民組建的紅白理事會已經發揮了作用,還需要更多的類似自治組織站出來,倡導新風,建立村規民約,道出老百姓心聲,讓每個人理直氣壯地跳出“死要面子”的黑色螺旋。隻有“人情債”輕了,“人情味”才能濃起來。
江西新餘舉行鄉村集體婚禮
對于那些違背公序良俗,甚至觸碰法律紅線的陋習,政府也要敢于“硬碰硬”。有人自己住高樓、開好車,對老人不管不問;有人搞封建、拜邪教,不信科學信鬼神;有人賭博偷盜,詭辯“小打小鬧不算事”;有人占公田公地,認為“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面對這些問題,基層政府要有敢于“得罪人”“管閑事”的勇氣,旗幟鮮明地反對陳規陋習,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對違法犯罪行為重拳出擊,警示何可為何不可為,樹新風、明法規,匡正社會風氣,為鄉村社會治理劃下紅線。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鄉土社會是“禮治”社會,有的風俗民約是千百年鄉村文化的積澱,也是村民感情的寄托,移風易俗既要順應社會發展,也不能忽視群衆的合理訴求。要由易而難、從細到巨,切忌矯枉過正;要循序漸進引導群衆轉變觀念、培養習慣,避免再出現“搶棺材”“砸棺材”等極端事件;要在潤物細無聲間,移惡俗、易陋習,樹新風、展新貌。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告别貧窮,走向小康,不僅是物質上的豐富,更應該有精神上的充實,在破與立間,聽民意、彙民智、正民行,讓健康的文化産品走進農民心坎,豐富百姓生活、重塑鄉村文化,讓群衆告别“精神貧窮”,才能更好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