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23:01:22

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有共同點,即都需要注意筆法,結構,章法;亦有不同點,毛筆“筆軟而奇怪生焉”,毛筆變化更多,能更好表現字的骨與肉。它們相似但不同,學習的時候可以軟筆和硬筆可以相輔相成!咱們先從毛筆入手去理解和學習可能會更加容易去理解和掌握!

任何一門技藝的熟練掌握,都必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作為基礎。

首先要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要素決定的。把握一個事物,也就是把握它的要素。訓練一個新手,當然是從基本要素入手,學習書法也不例外,學習書法基本功一定要明白書法三要素: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

第一要素是用筆

顧名思義,用筆就是毛筆的使用方法。通常包括兩個内容,一是毛筆怎樣執,二是筆鋒怎樣用。用筆第一件事情是執筆。怎樣抓住毛筆,怎樣抓住鋼筆(鉛筆,粉筆等)這是有講究的。

毛筆執筆法(擫、押、鈎、格、抵)是最好的執筆法,對其闡釋也各不相同。書法中的執筆,主要是書法家如何使用毛筆的問題。執筆可分為狹義執筆法和廣義執筆法。狹義執筆法僅指五指操作或加上腕部一起動作,主要用于寫中、小字,主要是調整指、腕執筆時的姿勢,涉及身體的部位很少。廣義執筆法是指手指、掌、腕、前臂、肘關節、上臂、肩關節等整個身體系統的合作動作。

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内,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鈎,是彎曲、鈎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鈎,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鈎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内,中指與食指合力,對着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内側,力量從右内側向左外側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執筆要點

手指實:手指要實在地壓在筆管上,使握筆穩。

手心虛:手掌不要握緊,放松自然,掌心有一定空間,能夠自由運筆即可。

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呈自然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要刻意。

手掌豎:手掌豎起,能使手把筆拿直。

二是筆鋒,毛筆又可分九用

所謂九用,就是九種用鋒方法。一曰頓筆,二曰挫筆,三曰馭鋒,四曰蹲鋒,五曰【足存】(cún)鋒,六曰衄鋒(nǜ),七曰趯(tì)鋒,八曰按鋒,九曰揭筆。這些都是唐朝人的術語。

九用也可以分為兩類:挫筆和趯鋒是書寫動作,其他都是調鋒動作。毛筆和硬筆不同,時時會散,會扭起來,所以要一邊寫,一邊調鋒。調鋒以後,筆鋒就順了。

簡言之:書法第一個要素是用筆,分為執筆和用鋒。

第二要素是識勢

書法主要有三個勢:筆勢,字勢,體勢

首先說下筆勢,筆勢包含筆畫的走勢和形勢。

筆畫的走勢就是筆畫間要有所呼應,而不是筆筆分開堆積而成!如下圖的A和B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1

雖然A和B處的筆畫間是斷開的,但是我們能感覺到它的走向!

其次就是形式,也就是整個筆畫的形狀所形成的勢,一般是弧線和斜線!如下圖所示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2

有斜線有弧線,弧線能顯示出一種向外的張力,類似于拉開弓箭,在那一瞬間,你能感覺到它的力量。

總結一下筆勢,其實就是幾個字:呼應,平,直,俯,仰,向,背。

招式就這麼多,看你怎麼用能發揮好的效果了,就像格鬥,就直拳,擺拳,勾拳,後手拳,看你怎麼打了

接下來說下字勢,字勢說得直白點就是整個字的走勢。

如下圖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3

以上每個字走向都不同,個人認為字勢的形成主要與重心有關!

最後一個就是體式,體式說的就是章法,除開墨法不說,就是由筆勢和字勢綜合起來的一個最終整體效果!如圖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4

第三要素是裹束

"裹束"是書法三大要素之一,也是最後一步。以永字為例來诠釋裹束,如圖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5

你看,書法第一用筆,"九用"就分布在"永"字八個點畫中。每個點畫都有其勢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6

第二個圖片可以看到有單一筆勢,也有複合筆勢,一點是右側勢,然後是鈎努勢,蛇頭勢,交争勢。我們最後把四個筆勢合在一起,放到各自的位置上,一個"永"字就出來了,這就是裹束。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7

但要注意,"永"字八筆都是點畫,就裹束的本意而言,它不是着眼于點畫,而是着眼于筋節,筋節是裹束的根本。

學習書法必須懂得的方法(如何去學習書法)8

所謂"筋",就是筆鋒的軌迹,那是筆鋒走過的道路,習稱大圈。大圈是行筆留下的線所表現出來的。所謂"節",就是調整筆心的地方,習稱小圈。有些是明節點,有些是暗節點。有些明節點往往可以事先決定,好像"永"字,有些明節點我們寫之前就心中有數了。但有些節點是書寫中臨時調整的。

■筋是大圈,節是小圈。

■筋是筆鋒運行,節是調整筆心。

■裹束筋節,就包括了行筆和調鋒。

把大圈和主要的小圈裹束起來,這樣,一個"永"字基本形狀已經确定了。所以,裹束了一個字的筋節,就把基本架構肯定下來了。但這個字有沒有寫完呢?當然沒有,這是個半成品,你不能這樣交貨。"永"字除了筋節,還有其他要素,如骨肉。右面這個是筋節加上了骨肉的,這就好看多了。但這時骨肉遮蓋了筋節,或者說骨肉裝飾了這個結構。

無筋無骨寫來何用!而筋骨肉又是書法精氣神中的一種體現。

簡述筋骨肉:

筋”是指筆畫的起訖,指完成一個筆畫開始和終結,筆畫兩端映帶的筆勢就叫做筋。在楷書中的映帶與筆畫相重合,在行草書中從筆畫的起訖處跳出顯露在外成為牽絲。

“骨”指内擫點畫形狀,類似于人的骨胳。“肉”指外拓的點畫形狀,美似于人的肌肉。還有書家認為骨和肉當做一個整體來理解。“骨”是線條的架構,“肉”是 架構上的附麗,好比骨胳與肌肉,是人體的有機組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