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小學數學課堂上,傳遞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還應該是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好一堂數學課,效果如何,取決于數學課堂教學的結構是否合理。要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首先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從某方面說可謂體現了課改的一個方面。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很多聲音中不謀而合地提倡以生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正如魏書生的一個重要教育理念——“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而像有志于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的何炳章先生,也根據自己多年的理性思考和指導面上的教改的實踐經驗,設計了“引導自學”型的課堂教學結構。筆者根據他設計的“引導自學”課型的5個環節,嘗試運用“引導自學”課型 讓“課堂”成為學生自學的“學堂”。 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教師的引導,形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學生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和諧氛圍,同時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時間進行自學,這樣的數學課堂才是高效的,才是真正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筆者将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關于“引導自學”課型實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突出以生為本的具體經驗。
在“明确自學重點”中,突出以生為本整堂課開門見山,在“引導自學”課堂上,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自學重點或口頭宣布學生記錄自學重點。在學生理解自學重點有難度的情況下,教師有必要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看自悟。根據本節課要求,依據教材的編排思想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習情況等,教師确定本節課的自學重點。每節課的自學重點必須少而精,并且學生能夠明白自學重點的意思,這樣才能根據自學重點進行自學。
如教授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認識容量和升》時,先用一分鐘時間創設“開學前一天,某老師請了幾位同學幫班級打掃衛生。打掃完以後他們口渴了,一口氣喝了不少水。有兩位同學一個說自己喝了七杯水,另一個說喝了九杯水,都說自己喝得比對方多。你認為誰喝得多?”這樣一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情境。如何判斷誰喝得多誰喝得少,與我們即将學習的容量和升的知識有關。筆者相機出示自學重點:1.體會容量的含義;2.認識容量單位“升”;3.體會1升有多少。由于本節課需要通過操作實驗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容量的含義及容量單位“升”,這裡必須給學生提供自學提示,讓學生在操作中自學、自悟。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自學重點及自學提示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盡可能地為學生着想,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自學開端。在“明确自學重點”這一環節雖用時很短,但對教師課前的備課要求很高,也足以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在“圍繞重點自學”中,突出以生為本在“圍繞重點自學”中,突出以生為本“圍繞重點自學”這一環節是一節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中要給足學生充分時間自學、自悟,小組讨論、全班交流環節(即“交流自學情況”環節)必須依據學生自學情況适度設定少量時間,以保證“圍繞重點自學”這一環節的足夠時間,全班交流一人代表發言讨論情況即可。這裡的自學,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上有更多的自主權,在教師精心策劃引導下,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選擇、有步驟、有傾向、有層次地進行學習。學生自學、自悟的同時,教師及時發現有困難的學生并給予适當的指點。
在執教的四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學例4《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一課時,通過明确自學重點,學生很快進入自學狀态。在自學提示下,學生能認真讀題、審題,理解題意,經曆分析題中的已知條件,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檢驗和反思等解題過程。由于學生的層次、水平不同,有的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求解,而有個别學生隻能列出兩步計算的分式一步步求解,他們需要經過教師的釋疑、解惑才能将兩道分式轉化成一道綜合算式。值得一提的是,自學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自己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并嘗試列綜合算式解題。這樣的環節把充足的時間交給學生(當然時間充分并不意味着時這樣的環節把充足的時間交給學生(當然時間充分并不意味着時間留得過長),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淡化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學,符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尤其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師長時間的指導和訓練下,學生的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必将能夠大大地提高。
在“交流自學情況”中,突出以生為本“交流自學情況”是教師大膽放手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創造的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小組讨論。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亦或着是其他學科,在這個環節上每一位學生都是讨論者,每一位學生都是傾聽者。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成為交流的主人,教師隻是走到學生中間變成學生間的親切引導者。組内的學生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讨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尤其是後進生的潛能,能夠使他們變得自主而活躍。小組交流完畢,則是全班交流。為保證“圍繞重點自學”這一環節的時間充足有效,全班交流時小組中一人代表發言讨論情況即可。隻要學生在前一個環節自學效果良好,小組讨論積極參與,對于數學方法的總結到位,那麼全班交流就不需用時太多。全班同學都能夠參與進來的交流自學情況,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突出了以生為本。
在“點撥自學得失”中,突出以生為本課堂教學過半,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和自我評價進行簡要的集中性點撥和指導。教師集中性點撥是學生自學、交流自學情況的總結和升華,是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更加概括、更加全面的點撥。因此,點撥都是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基礎,突出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如學生在學習四年級數學第二單元第2課時《除數是整十數(商是如學生在學習四年級數學第二單元第2課時《除數是整十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時,有了第1課時《除數是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的學習基礎,學生自學起來比較容易。學生在小組交流讨論回顧豎式計算的過程中,“對于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可以怎樣算”,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而精煉概括性的語言則需要教師的點撥。因此,在點撥自學得失時,筆者直接用多媒體出示“除數是整十數,計算時要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不夠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每次除後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這句概括性總結,也是本節課的精髓。學生默讀這句話,根據自己的自學體驗就能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算法,筆者便不必多說。
在“鞏固自學成果”中,突出以生為本學生要對自己的自學情況作出評價,說說本節課的收獲,依然存在的疑惑,還有課後鞏固練習題等。同“圍繞重點自學”一樣,“鞏固自學成果”環節也要完全放手,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自我鞏固,教師不能大包大攬。學生通過練習及時查漏補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關注後進生的發展,勤于在學生中間巡視,及時發現那些對知識還沒有掌握的學生,及時幫其補救、指導。在筆者的數學課上,這一環節除了讓學生說說收獲,更關注的是在筆者的數學課上,這一環節除了讓學生說說收獲,更關注的是學生的鞏固練習情況。學生練習的好壞正是本節課學習效果好壞的最佳反饋。對于後進生而言,若在練習中有困惑,便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其他同學充當小老師幫助解答;若沒有困惑,便随機請學生解說做題思路和解答過程。筆者在此充當的是學習困難戶或問題的發現者,而學生則是問題的解答者,他們不僅要寫出答案,更要把寫的答案及做題思路說出來。這樣的課堂,每個人都有發言權,每個人都是小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盡管小學生的各個方面需要老師的循循善誘,但隻有老師大膽放手,以生為本,才能盡可能發展學生的潛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學改革之路崎岖且漫長,作為教學新手在嘗試“引導自學”課型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不免會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但筆者堅信在踐行“引導自學”課型的路上會走出一片坦途。以生為本,與生俱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