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下一個劉翔
這是
孫海平和他的倔強
毫無疑問
孫海平的壓力
在于他曾經有過劉翔
更重要的是
他想制造下一個劉翔
編者按
12月11日,國家田徑隊跨欄項目訓練營在福州開營,總教練孫海平帶着國家跨欄隊從福州邁出了巴黎周期備戰的第一步。在福建省田徑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的訓練館内,筆者見到了孫海平。對于這位曾經培養出了奧運冠軍劉翔的老教練來說,盡管已過花甲之年,但是依然壯心不已。制造下一個劉翔,帶領中國跨欄再次重回巅峰,已經成為他繼續堅守在執教一線的信念。
這是一場漫長的等待
即便成為國家田徑隊跨欄組總教練,孫海平依然是第一個來到訓練館的人。
就像無論在訓練場還是比賽中,孫海平總習慣坐在第八個欄架旁一樣。“所有運動員跑到這裡,整個速度都會下降,斷崖式地下降。”在孫海平看來,驟降的能量供給在這裡形成剪刀差。
這把鋒利的剪刀也成為決定比賽的勝負手,一切都在電光火石之間。而身處此處的孫海平,總能第一時間洞悉比賽的最終走向。如今,孫海平就坐在中國男子110米欄項目的第八個欄架旁。
劉翔2015年退役之後,孫海平就一直在尋找,尋找下一個劉翔。時間一晃,已過六年。
66歲的孫海平說,制造下一個劉翔需要時間。
劉翔為什麼是劉翔?
時隔17年,當我們再去回憶雅典奧運會上的那場男子110米欄決賽,依然會讓人津津樂道。
這場決賽和劉翔兩年後在瑞士洛桑打破世界紀錄的比賽,都是孫海平始料未及的。
孫海平說,高樓大廈都不是一天建成,“它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循環反複”。對于劉翔,孫海平一開始并沒有想過奧運冠軍,沒有想過破世界紀錄,“就是在訓練裡一點點雕琢,一點點提高。隻要細節都做到了,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好的”。
恰恰是這兩場始料未及的比賽,讓男子110米欄成為國人的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孫海平和劉翔的成功就像一塊投向平靜湖面的石頭,泛開的漣漪帶來的除了贊美還有壓力。
孫海平說:“壓力确實很大,你必須維持在這麼高的高度上,不能有所變化,除非再往上走。”
在孫海平看來,劉翔之所以成為劉翔,自律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劉翔就是個模闆,無論是對訓練計劃的執行,還是生活的自我管理方面都是模闆”。
隻是時代變了,孫海平不得不感歎,這樣的“模闆”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中,更加顯得珍貴,“無形之中,劉翔已經給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就是我對現在的運動員都希望他們像劉翔一樣,但是确實有難度”。
2015年,劉翔退役。伴随着中國男子110米欄項目揮别一個時代的同時,随之而來的就是青黃不接的真空。
慶幸的是那個時代的締造者還在。孫海平說:“着急啊,就是想趕緊再練幾個出來。但是,畢竟這是件急不得的事情。”從第一次遇到劉翔,到把他送上奧運冠軍的領獎台,孫海平用了16年的時間。
下一個劉翔在哪裡?
孫海平說,自己用了一輩子的時間隻做了跨欄一件事。
從練劉翔時候的一片空白,到慢慢積累起對訓練的認識,再到整個訓練思路和體系的完善,孫海平說:“我現在帶的所有隊員,我可以把他們練到個人能力的最高值。”
包括在劉翔之後頂上來的謝文俊,包括初次見到孫海平時還不太會跨欄的曾建航,都在追趕着劉翔的腳步,但是這些遠遠不夠。“所以我一直為什麼不退?就是想能不能再多培養幾個高水平的跨欄人才。”
毫無疑問,孫海平的壓力在于他曾經有過劉翔,更重要的是,他想制造下一個劉翔。
“實際上還是對象的問題,我需要更多的對象,更多能訓練的對象。”孫海平認為,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肯定要有那麼一個群體,跨欄項目的整個綜合實力才能有質的飛躍。
此次福州集訓就有望成為飛躍的跳闆。
在出任中國田徑隊跨欄項目總教練之後,孫海平有了第一次廣撒網的機會,“這一次集訓,除了幾個優秀的選手之外,還選了一批十五六歲左右的小孩進行選拔,準備組成一個國少隊。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從這一次開始”。
孫海平說,整個選材面放開之後,感覺就又回來了,整個人都釋放了,“劉翔退下去以後,我們後面沒有人接上來,導緻出現了斷檔的情況,這就需要通過擴大選材面來解決問題”。
在孫海平看來,劉翔并不是孤例,“後面肯定會有下一個劉翔,隻是我帶的這批裡面還沒有練到位,時間還不夠”。
還打算當多久教練?
對于已經66歲的孫海平來說,時間就是最大的敵人。
“一直以來,除了訓練睡覺,其他時間都是在考慮訓練。所以,有時候出去吃飯吃到很晚,我的心裡那叫一個着急。”這是孫海平的習慣,幾十年了,外人看來略顯枯燥,他自己卻“覺得還行”。
在“死磕”跨欄這件事上,孫海平始終在和時間賽跑,但是歲月總會在不經意間提醒着這個老骥伏枥的教練,“以前劉翔的很多訓練都是我手把手,用我的力量對抗他的力量來提高水平。那時候還行,現在不行了,現在做不動了。”即便如此,孫海平說,自己的精神沒有變。
“好多人都勸我别弄了,快70了,也該養老了。但是跨欄是伴随我的年齡增長,一起在往前走的。這一部分沒了,我就會有點失落。”孫海平說,110米欄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接力棒終究是要交接的。“可能再幹一屆吧。”現在距離巴黎奧運會還有三年,孫海平也有一個自己的“321”計劃,“争取三個人滿員參賽,兩個人進決賽,有一個去拿個牌子”。
孫海平始終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像他對劉翔成績預判的誤差不會超過0.1秒一樣,“我總感覺三年以後,最起碼有兩個到三個能夠達到奧運會前八名的高水平。隻要是能夠正常的系統的訓練,應該問題不大。”
當然,孫海平從來不會短視,“如果這一次福州集訓能夠從小的裡面選到幾個,把他們前期的基礎弄好,後續的問題由劉朝旭這些年輕教練來承擔了,我就可以交班了”。
每一次進步 都是一種快樂
在孫海平看來,運動員就是一件等待雕琢的作品,而教練就是廚師、是畫家、是工匠,“說實話,當教練的最大樂趣是什麼?就是當運動員每一次進步時,你都能從中獲取别人無法獲取的快樂”。
2004年,劉翔奪得雅典奧運會冠軍,平時不喝酒的孫海平破天荒地和另外一名教練幹掉了一瓶白酒。
孫海平說,自己還是有這種奢望,“應該還是有機會的,機會也要靠自己。競技體育就是搏,隻要在一定的範圍之内,你搏得越大越好,運動員也是,教練也是這樣。”
來源:福建省田徑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