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珀是琥珀中的一種,顔色成紅色或深紅色,通常說的血珀(天然)主要産地為緬甸。 其他産地也有所謂的血珀,但顔色與緬甸血珀的血紅色差很多。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琥珀的紅色通常出現在皮上,或者是接近緬甸的棕紅珀那樣打燈後顯出來的紅色。
波羅的海琥珀未優化的琥珀從不呈現紅色。緬甸的血珀通透明亮,血色純正,不帶黃色和褐色的,是天然血珀中的極品,不管是燈光下還是自然光下,都如同血色一樣紅得鮮亮。但就算是緬甸血珀,真正淨水的血珀也非常稀少,僅為緬甸琥珀産量的百分之五左右。大部分的血珀都有雜質或者流紋。
血珀的形成
關于血珀的形成衆說紛芸,有人說血珀的形成是大兇,是古代戰場血流成河,然後長期侵染琥珀形成血珀,但是基本不可信,現在有兩種比較靠譜的猜想,一種是氧化說,埋藏在淺土層的樹脂因幾千萬年的氧化而形成的。另一種是火山灰覆蓋烘烤成色說。但因為外國人無法深入緬甸礦區考察。而緬甸人的文化水平又不夠高,目前基本沒有關于這方面的文獻可考。
血珀毛料所處的地層離地表非常淺,最淺的就在地層下一到兩米的地方。而金珀通常都在較深的土層中,因為基本沒有氧化而保持了樹脂原有的黃色。雨季到來,礦洞都積水無法采挖,于是緬甸人會采用高壓水槍沖刷地表來開采血珀毛料。(這也是血珀出産有季節性的原因,雨季才會有大量血珀上市,旱季出現的血珀基本是存貨)
開采出來的血珀通常都有厚厚的氧化層。氧化層呈土黃色,極為酥軟,用指甲能刮下來。緬甸人會順着原料有裂絡的地方用手掰開,将大毛料化成無裂的小料再進行粗加工打磨。
因為血珀的那種美麗動人的血紅色是由于氧化形成的,同一塊琥珀,内部的氧化程度要低于表層的氧化程度,因此會出現血珀顔色深淺不一的情況。
血珀的打磨過程非常講究,磨少了,風化紋依然存在,會影響到血珀的價值。磨多了,會露出未氧化黃色的内芯,血珀就變成了金紅色。
磨血珀是一個冒險的行為,稍不留神就會降低血珀的價值。到底是選購血色更濃豔的容易有風化紋的血珀呢,還是選擇不會出現風化紋但顔色變淺了的血珀呢?購買者也存在糾結的取舍過程。或者在未來,大衆能逐漸接受血珀上的風化紋,會将其視為如同老蜜蠟上的開片一樣吸引人的歲月痕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