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銷售的幾大套路?在複雜銷售中,類似的“坑”是不是還有很多?為什麼會經常發生這些情況呢?因為我們很多銷售人員在項目中習慣“一葉障目”,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做銷售的幾大套路?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在複雜銷售中,類似的“坑”是不是還有很多?為什麼會經常發生這些情況呢?因為我們很多銷售人員在項目中習慣“一葉障目”。
比如說:曾經我們和客戶内部的某位高管有過一段良好的合作史,他幫我們在内部推廣過産品、服務,并且取得了成功,這也證明了他在他們内部是有足夠影響力的,是可以幫我們辦成事的。所以後來,當他們公司有了新項目,按常理我們還是通過他這一層舊關系來推進。
可是,我們沒有發現以下的各種可能情況:比如這次這個項目的采購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權限;比如他在客戶内部的影響力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再是過去那個能把我們推薦給老闆的人;又或者說這次的項目和他一丁點關系也沒有。
我們總是喜歡和喜歡自己的人待在一起,喜歡和喜歡自己的人打交道。這是人之常情,也是銷售人員的常态。不過現實情況是,我們自己喜歡且費盡心思發展的“朋友”,一般情況下對我們的支持度是可以,但是他在客戶内部的影響力卻很一般,或者說是我們并不清楚。有時,我們可能還幻想着自己這位“朋友”能仗義地幫我們搞定客戶内部的其他幾個人。在這種情況下談赢單,非常沒譜!
憑感覺去找人是我們很多人的通病,銷售人員也是如此。有一類銷售人員同樣是憑感覺找人,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更喜歡接觸那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高層”,因為在他們看來,搞定了“大人物”一切就比較好說了。他們也把這種可以與“大人物”、“高層”接觸,甚至建立深度連接的能力,視為一種無與倫比的公關能力,尤其是對于有些怵高層、不知道聊什麼的銷售人員來說。
所以,在高爾夫球場、在客戶高層的辦公室,總能見到他們和客戶“一把手”談笑甚歡的身影,他們也沉浸在這種虛榮所帶來的美好感覺中。盡管與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把手”有這樣一層關系,然而,真正當項目來了,他們其實還是會莫名地不安、焦慮,因為項目最終能否被他們拿下,好像不是自己理解的那麼一回事了。
以往,我們銷售人員常常被教育要Call High(拜訪高層),意思是隻要赢得客戶内部大老闆,也就是“拍闆人”的認可,項目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所以,我們會把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客戶内部那個“看起來”會最終做出決策的人身上,理所當然地認為隻要老闆同意了,下面的人就會順着老闆的意思來,不會有反對意見。
也許,有些企業的項目通過搞定老闆,是可以赢得訂單。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老闆更加信奉專業的力量,做決策時也更願意聽取下屬或專業人士的意見,公司經營管理也越來越規範。今天,不少家族式企業都已經向現代化企業管理轉變,“一言堂”式的老闆更是越來越少。
而且,在今天複雜的大客戶銷售中,繞過客戶内部其他人直接搞定那個“看起來”會是最終做出決策的人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以鬥地主為例。在這個遊戲中,單張牌中最大的一張是大王,組合牌中最大的是由大王和小王組成的“王炸”組合。切換到工作場景來說,如果能把客戶一把手和二把手搞到一起,當然也是“王炸”組合,威力無窮,但那可能需要天大的造化。那麼就領導的藝術來說,做二把手的藝術其實要遠遠高于做一把手。所以,現實生活裡,大王被手下四個2或其他四個什麼東西炸掉的情況比比皆是。
我們既不能保證自己搞定的那個“看起來”會最終做出決策的人——“一把手”,就是這個項目真正的最終決策者。更重要的是,即使客戶内部一把手支持我們,他也很難直接做出決策。
首先,這種決策對企業而言是有風險的,特别是新技術的應用充滿了未知性,一把手深知其道理,所以做決策肯定會比較慎重,會盡可能地降低這種決策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其次,這種未知決策,對一把手個人而言同樣也意味着一份責任和風險。所以,一個聰明的領導人是不會把決策的責任全部扛在自己頭上的,除非是他不想幹了。
再次,一把手的決策需要下面的團隊去執行和落實。如果我們繞過客戶内部執行人員,不尊重他們、不征求他們的意見,以從上往下施壓的方式推進,執行過程中難免就會遇到各種阻礙、抵制。
最後,在一個組織中,一把手通常需要利用派系來平衡局面、牽制下屬,有時候也會利用内部的不同意見讓真理越辯越明,然後讓他自己的意見成為最後的一根稻草。
所以,即便一把手做決策選擇我們,他也必須有做決策的“支撐”!
大客戶銷售中客戶決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多變的過程,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質疑,有人一開始支持後來又反對......客戶内部随時會有太多人出現。而我們自己也是提心吊膽,因為害怕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半路會殺出個程咬金,壞了我們的好事。
那麼客戶中有哪些人參與決策,他們的影響力如何,對我們的态度又是如何,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對項目有一個全面的掌握,才能制定有效策略推動項目往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所以,找到項目中所有影響決策的人是當務之急。
在大客戶銷售中,我們把所有這些能影響到項目“拍闆”過程和結果的、影響決策形成的力量叫做決策影響力,把對項目有決策影響力的人稱為購買影響者,即我們所說的關鍵人。
業界對購買影響者的劃分方法,如下:
最終決策者EB經濟購買影響力(economic buying influence),擁有這種影響力的角色簡稱EB,就是我們常說的“最終決策者”。他可以在所有的否定中肯定,也可以在所有的肯定中否定他人的決定,不用再請示其他人,擁有資金使用權和審批權。
應用選型者UB用戶購買影響力(user buying influence),擁有這種影響力的角色簡稱UB,就是我們常說的“應用選型者”,他會操作或使用我們的産品服務并且從中受益。
技術選型者TB技術購買影響力(technical buying influence),擁有這種影響力的角色簡稱TB,就是我們常說的“技術選型者”。他是标準的制定者和把關者,是篩選者,也是守門員。他說我們行,我們不一定行;他說我們不行,那我們一定不行。所以他有否決我們的權利。
顧問Coach有的叫教練、指導者,還有的叫内線、線人,我們結合其概念和特點認為叫“顧問”比較合适。Coach能為我們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幫助我們評估關鍵人的态度,并且提出行動計劃和建議。
在每一次複雜銷售中,無論有多少人影響決策,這些人都在扮演這四種角色中的一種。也可以說,在所有的複雜銷售中都會有這些影響決策的關鍵人出現,每個角色都會有其影響力,他們總是能從不同的側面來影響項目的最終決策,隻是可能有時我們沒有發現或判斷錯誤。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決策影響力一定是和單一銷售目标相關聯的。
以結婚為例,如果兩人隻是先吃頓飯認識一下,那麼自己決定就可以了。如果是決定成為正式的男女朋友關系,那麼最多也就問問身邊朋友的意見。如果是準備結婚,肯定就得征求雙方父母意見。所以,單一銷售目标不同,影響決策的人就不同,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單一銷售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會不同。
所以,在大客戶銷售中,到底有沒有誰說了算這事兒?答案已是不言而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