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受到了不少讀者的喜愛,施耐庵塑造了很多人物鮮明的角色,而魯智深也是其中之一,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有意思的是,和其他梁山好漢不同,魯智深的稱呼也頗具特色,他一般自稱為“灑家”,那麼這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呢?不妨讓我們好好來分析一下。
"目前關于灑家所包含的意思,也分為了幾種看法,首先有學者認為,這是關西地區的一種方言而已。比如魯智深的老鄉楊志,同樣也是以“灑家”自稱。
"清末民初時期的學者陸澹安在《小說詞語彙釋》當中記載到:“關西人自稱為‘灑家’。‘灑’即‘咱’之轉音。”而《辭源》的修訂本也提到:灑”(音zá)與“咱”“喒”同,“灑家”即“咱家”。
"實際上,自明清以來,“咱家”這個稱呼,在早期出現的白話文當中,十分常見,作為一種比較口語化的稱呼,它有些類似于西遊記當中孫悟空說的“俺老孫”或者是豬八戒的“俺老豬”,一般來說,通常是上級對于下級,或者是比較熟悉之間的平級進行使用。
"因此“咱家”的口氣,也比較随意散漫,甚至可以帶有些許傲慢,或者是炫耀的身份,它也有些像如今俚語中常常用來自稱的“老子”。
"宮廷當中不少宦官自稱“咱家”,導緻不少讀者誤認為,這個稱呼隻有太監讷讷狗狗用來稱呼,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明清期間,它和“俺”一樣,成為常見的自稱詞語。當然了,因為誕生日期比較晚,比如新版本的三國當中,董卓一直自稱咱家,這也算得上是編劇忽視的一種錯誤。
"但是話又說回來,“灑家”并不單純是“咱家”的方言版本,一般來說,自稱的隻有這類人。古代上至天子諸侯,下至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有着各自的稱呼,來強調自己的身份。
"豪強有威望者可自稱“某家”。有特定階級稱謂者則以其特指稱謂進行自稱,比如說有着爵位王侯的人可以說是“本候”“本王”,皇帝去世後,宮中的太後能夠自稱為“哀家”,而大臣和地方官員,能夠自稱為“本官”或者是“下官”。
"然而這裡的官員,卻并不包括武将,通常來說,軍官有着單獨的自稱,尤其是重文輕武的宋朝,武将更是不能和文官相比,高等的将帥可以說是“本将”或者是“本帥”,而地位低級的,隻能稱之為某。例如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初期自稱為關某。
"而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層軍官武将,就自稱為“灑家”了,《永樂大典》提到:“灑是厮殺漢。”這裡通“殺”音。事實上,魯智深擔任過提轄司,而楊志武舉出身,擔任過殿帥府制使和管軍提轄使,他們自稱為“灑家”還是比較符合概念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