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正式取消手機長途漫遊費,到此,這個伴随消費者20多年的通信增值費用正式成為曆史。
從工信部提出到運營商回應,再到正式廢除,長途漫遊費有着怎樣的前世今生?為何三大運營商願意主動放棄這塊收入?消費者真的得到實惠了麼?
為何運營商會願意放棄?
漫遊費并不是運營商建立的時候就有的産物,它的曆史要追溯到20年前。中國移動研究院一位前高管曾指出,過去,運營商是以各省甚至各地級市為單位運營的,各省的分公司之間成本獨立結算。用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通話,就要使用當地運營商的通話資源設施,所以就要額外付一筆漫遊費。
然而,随着時代和技術的發展,目前,三大運營商已實現全集團整體核算成本,且從技術層面來說,國内漫遊費成本已“幾乎為零”,國内漫遊費照舊收取并不合理。2015年5月,新華社直接發問劍指“漫遊費”,到了2015年7月6日,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關于“提速降費”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遊費的可能性。”這樣,取消漫遊費正式被提上日程。
雖是不合理的收費産物,但對于運營商來說仍舊是一筆數額不小的費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發布的數據顯示,早在2012年,我國移動漫遊費收入累計達718.5億元,在國内移動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穩定在8%至10%。那麼,運營商為何會願意放棄這筆收入?
記者緻電三大運營商,他們均統一表示,随着4G時代的到來,漫遊費這一2G時代的産物原本就已經漸漸淘汰,這次取消漫遊費,不管是對用戶來說還是他們來說,影響并不大。也有數據支持這個說法,據工信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G和3G用戶繼續向4G用戶轉換,4G用戶保持穩步增長,累計淨增1.18億戶,總數達到8.88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65.1%。
“語音收入現在已經不是我們的主要業務,我們現在都在主打流量套餐。”浙江聯通相關負責人說。
△中國聯通官網主推與視頻網站的流量合作業務
從語音業務到流量争奪
從目前三大運營商披露的半年報來看,流量市場的競争已經進入白熱化,尤其是4G用戶的争奪。
據中國電信23日披露的半年度業績,電信移動用戶數達2.3億戶,4G終端用戶數占比66%,達到1.52億戶,較去年年底增加3015萬戶,手機上網總流量同比上升126%。中國移動此前發布的中報顯示,公司數據業務收入占比過半,并保持33%的快速增長,拉動中移動整體收入增長5%。中國聯通港股中報顯示,4G用戶累計到達13880.8萬戶,淨增長3425.7萬戶。實現移動服務收入增長5.2%。
曾有一運營商内部人士和記者稱,他們預計會因取消漫遊費損失億元以上,但早就已經通過其他套餐調整慢慢彌補這一損失,其中主要來源就是流量。“現在其實用戶之間聯系用微信和視頻更多,語音通信減少了許多。”
事實上,有數據統計,語音收入在各大運營商總收入的占比比例在漸漸下降,流量收入則快速上升。拿中國移動舉例,2016年上半年的半年報中,中國移動流量業務首次超過傳統業務躍升為第一大收入來源。而語音收入為1204億元,同比下滑14.2%。
目前,三大運營商在官網主打的套餐策略雖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主推流量包業務。例如中國聯通通過與騰訊、小米等企業的合作推出大王卡、小米卡等專屬流量卡;中國移動推出各種優惠流量包活動,與各大視頻網站也有合作;中國電信則在主推流量不限套餐。
“漫遊費”仍舊陰魂不散
到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長途漫遊費是取消了,但對用戶本身其實實惠并不多,因為本身打電話已經不是日常通信中最大需求,用手機上網才是。而流量費用其實仍舊要分省内省外,類似的問題還是存在。
記者查看運營商推出的套餐便發現,有的套餐中流量是全國流量,有的是省内流量,全國會比省内費用稍貴一些,而各省之間的流量費用也不一樣。
△中國電信不限量套餐資費價格
“目前這塊都是各個省自己的系統支撐,而且每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不一樣,費用也會不一樣。”其中一家運營商負責人說,“全國目前也承受不了那麼多用戶。”這個邏輯和長途漫遊費産生的原因何其相似。
因而漫遊費雖然看似廢除,其實仍舊陰魂不散,要解決它,隻能等待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規模的擴大。
而目前我國通信費用對比發達國家仍舊高昂,占人均GIN(國民收入)的比例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曾經中國移動在中國香港的不限流量套餐引發一陣争議,可見用戶對于流量降費的期盼。
△2013年移動通信綜合價格分指數排名(2013年)
目前,各大運營商已經在向不限流量套餐努力,雖然仍舊會有一系列限制條件,但可以看到這是一種主流趨勢。随着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規模的擴大,流量費用不平等的問題大概率也會和目前的漫遊費一樣進入曆史,未來提速降費仍舊是不能停的持久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