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名家白露與中秋美詩五首,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沉,蘇轼的蘊藉
今人已經很少知道白露節氣的重要,但是在古代,白露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但是卻是仲秋的第一個節氣。
傳統的秋季,比現在早,農曆七月立秋,就算入秋,實際還在炎熱的暑氣裡,現代歸為盛夏。
到了仲秋白露節氣,才能感受體感上的涼風和真正的秋意。
白露節氣到來,是炎熱和涼意的分水嶺。往往白露節氣,應對在農曆八月上旬。
太陽到達黃經165度,現代天文地理學,是北半球太陽直射漸近赤道。而一年中上個重疊階段,是在晚春。所以有着和春天相似的溫度。隻是春天的溫度是上行的,而此時的溫度是逐漸随着時光下行。
白露節氣的重要标志,是晝夜溫差加大,白天或者還有高溫,但是夜晚,氣溫驟降,雖然北方的涼空氣南行,雨水減少,呈現秋高氣爽的明淨,但是近地面富含水汽的土壤植被上,會因為夜間淩晨的空氣驟降,形成晶瑩的露水。這種露水,對于秋季作物的保濕,糖分的聚集,已經成熟,是相當有利的。農家珍愛白露節氣,因為不但莊稼成熟,還可以種植适合春秋季節的蔬菜,田野呈現多層次的立體富庶美。
“白露”實際上代表着仲秋的滋潤水分。
那麼白露和中秋節是什麼關系呢?
白露節氣,往往在農曆八月,而八月通常迎來了一年第八次月圓。此時的月圓,也具有天文意思,是最靠近地面時段的月圓,往往和太陽引力疊加,形成一年中最壯觀的潮汐。而秋高氣爽,明月當中,白露如星辰閃耀,充滿了向上勃然的活力。
而此時,也是傳統中國人回鄉秋收,慶祝月圓,團聚的日子。
白露節氣以處暑和白露交節為起點,時間長達十五天,而往往涵蓋了仲秋的月圓之夜,氣候相對涼爽舒适,是一年中難得的良辰美景,人心,秋收,自然,文化共振,形成了白露節氣最美的中秋文化。
中秋節的節日名稱,是宋朝之後形成的,但是不是因為中秋節在宋朝之前不重要。
中秋節是仲秋八月十五節日的一節多表,在宋朝之後沿襲成固定的稱謂。
在宋朝之前,此日被稱為“秋夕”或者“八月十五”。
而“秋夕”是隆重的秋天的節日,在先秦周朝,就有帝王隆重的祭祀月神的儀式,這種儀式一直保留到清朝。
在白露節氣,登高賞月,享受最美的秋月,遍地清涼白露,人心和自然共振,是盛大的傳統。
“望秋月。秋月光如練。
照曜三爵台。徘徊九華殿。
九華玳瑁梁。華榱與璧珰。
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
凝華入黼帳。清輝懸洞房。
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
桂宮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南北朝南梁 沈約《八詠詩》
這是賞玩仲秋的明月,大家一起登高。
在高樓頂端,望向明月,秋月的光芒如同最美的蠶絲白練。實際至少漢朝就能制作輕薄的蟬翼紗,這種透明的絲綢,比喻月光那是恰如其分。是透明的,又隐約看得見絲線,秋天最美的月光,想必也如此。
那月光照耀有着三杯美酒祭祀月神的高台,在富麗連綿的宮殿上頭灑下銀色的光輝,所有的雕梁畫棟,仿佛都蒙上一層光彩。
這首詩的細膩在于,說月光不僅為建築增添華麗,而且建築上的月光如水反射,反而更加璀璨。
那月光,轉入窗戶中的錦繡羅帳,在房間形成清輝,那月光穿過燕子巢,落在了美人的床上。
這些都是寫八月十五前後的月光之美。
無需質疑古人,在仰賴自然光照明的漫長古代,誰不愛明如白晝的秋月?
仰頭看那月宮中的陰影,是傳說中的桂樹,半夜裡白露生成,那定是從月宮中的桂樹上,消無聲息地落下的。
露水自然不是從高空降落的,露水是水汽遇到冷的表面,土壤,岩石,樹木的枝頭,而凝結成的珠子一樣的水滴。但是人行走在高大的樹木下,也會感受露珠的灑落。
近地面的露珠,有着沉澱塵埃的作用,所以有露水的夜晚和白天,空氣幹淨,能見度更好。
所以此時的月色是最美,最皎潔。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沈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晖。”盛唐 · 李白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24歲的李白,青春矯健,一匹馬,一隻劍,離開四川,此年八月十五,在江南南京,古代的金陵。不同于四川崇山峻嶺的瑰麗,吳越之地,開闊壯麗,是另外一種秋美。
金陵城的夜晚,人聲消沉下來,有涼風徐徐吹過,站在金陵城最高的樓上,俯瞰月光下的吳越之地。此夜月色皎潔如同清晝,目力所極,遠處的白雲都依稀可見,無邊流水,環繞城池,遠遠近近一片沐浴在銀紗裡的浩渺。
而此時有着被現代人忽視,但是古代卻常見的秋露。
半夜裡,涼氣吹來,白露凝結在樹梢。而李白的高台,恰恰掩映着此季節的桂樹。
那桂樹葉子上垂懸的露珠,是從月亮中墜落下來的嗎?
而現在它就挂在眼前,從露珠中去看秋月,從露珠側去看秋月,一顆珠子,就是一個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在這裡,更為細膩生動,是一滴秋露,一圓月,千萬露珠耀月光。
李白之浪漫,寫出了人人眼中有,人人筆下無的露珠明月的交映美。
現代人近距離拍攝露珠,也難以傳神拍攝出“白露垂珠滴秋月”那種華麗細膩的美。
在這樣的月光下徘徊,看到了古往今來少有的景色。
他的視線放遠,看到了真正月光下澄江如帶,讓人想起南朝謝朓詩作的大氣清美磅礴。
所以喜歡李白的人,一定要看看謝朓的詩,為天才李白所激賞的詩人,其人其詩,必有過人之處,讓李白共鳴。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 《月夜憶舍弟_》
八月十五往往在白露節氣當中,也會有白露節氣當日和八月十五重合的年份。
這實在是正常。
唐朝的八月十五,是大節,雖然名字不叫中秋節,但是官方是放假三天的,這是讓千萬官員回家,和家人團聚,共過佳節。唐朝重視中秋節,和道教為國教相關,皇帝代天行權,是日月的化身。
在鄉村,八月十五祭祀月神,土地,鄉間敬重老人,家人團聚,共同賞月。叙舊,飲酒,話桑麻,聯絡親人朋友間的感情,享受田園秋天的富庶豐收。
在安史之亂前,國家太平穩定,小的縣城,都富得流油,人們八月十五,更注重良辰美景情感的狂歡。
但是這一切,因為安史之亂而打破。
杜甫家在洛陽,戰亂激發了他愛國的豪情,逆行去肅宗那裡,報效國家,隻是他得到重用的時間不長,幾個月後,就貶谪到華州。作為帝國的官員,他尚且朝不保夕,帶着家人,輾轉逃難,過秦嶺,下四川,那麼普通的人,則更流離失所。在杜甫前往秦嶺一帶時,他的兄弟姐妹,也離開家鄉逃難,所能夠依托的,就是戰争期間的唐朝郵政保持聯系。
我其實很佩服唐朝的郵政系統,是怎樣的一群人艱難傳遞着亂世中的人書信?
杜甫在秦州,過的傳統佳節八月十五。
如果太平時代,長安洛陽是熱鬧喧天,光帝王的秋夕祭祀,就吸引了無數的人。然而今日不同往日,杜甫在荒涼的秦州樓頭登高,憂患傷感襲來。
是日,既是八月十五,又是白露交節。
白露節氣和白露雙寫,那露珠,是從今天晚上開始起,熠熠在廣袤的田野樹梢,是金秋盛秋的來臨,是田園的豐美。但是,這裡隻能感受無盡的露夜,沒有故鄉那種圓月之美,人情之盛。
所以他特别懷念長安洛陽。
他曾經所經曆的八月十五的家園節日的盛美和溫馨,現在隻在記憶和遙望裡。
月是故鄉明,是飽含心理的眷戀和思鄉。
但實際洛陽此時空有明月,卻也一樣兵荒馬亂,白露不是盛世繁盛,而是荒蕪野地的凄涼。
杜甫的蒼涼和憂患在于,有兄弟姐妹,但是此時都已經離散,甚至想象得到他們四處漂泊,沒有固定的落腳點,沒有一個固定的家園,通訊地址,可以得到他們是生是死的消息。
就算是太平時代,這樣的居無定所,都難以收到他寫的信,更何況現在,到處都是戰争。
他該如何知道家人的消息和平安呢?
我仍然很佩服唐朝的郵政系統,是怎樣的一群人,在維持着運轉,在這亂世裡。
杜甫有驚無險,過了不久,他收到了弟弟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那麼這是詠白露節氣和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名詩。
在這風露清涼的月色裡,在極端的環境裡,你最思念誰,最牽挂誰?
實際上中秋節重要的團圓之意,在唐朝就已經盛行。那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到了宋朝之後,八月十五正式定名為中秋節,雖然官方隻放假一天,但是八月十五深入民間民心,所以比唐朝更為熱鬧,月餅開始出現,中秋的含義從望月賞月逐步深化到以明月象征團圓的團聚為主。
但是喜愛自然的人們,還是會虔誠地走出戶外,享受秋月之美,白露之繁。
“白露入肺肝,夜吟如秋蟲。
坐令太白豪,化為東野窮。
馀年知幾何,佳月豈屢逢。
寒魚亦不睡,竟夕相噞喁。”北宋 · 蘇轼《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其一》節錄
蘇轼此年42歲,在徐州任上,中秋節,他想念自己的自己蘇轍。
蘇轼父母已經亡故,兩個兄弟感情很好,隻是雖然都是做官,但是分配的地方不同,數年難以相見。而蘇轼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弟弟靠近點。在父母離開的日子裡,兄弟的團聚相守,成為他的執念。
這首寫給弟弟的中秋節的詩,寫到了他在中秋的明月和露水裡,感傷和弟弟的别離。
我走在戶外,那秋天的白露,清涼沁人,那涼氣直達肝肺。
而我夜晚的詩吟,就像蟋蟀一樣,連綿。
在這徐州的曠野,一個人看月亮,那李白的豪氣,化作了曠野的渺茫。
我不知道一生有多長,我卻知道像今天這樣的月色難得。
我徘徊在池塘邊,發現魚兒也沒有睡,整夜都在塘邊吐泡泡,它也在思念誰嗎?
要知道蘇轼此時是徐州知府,若是他想熱鬧,那是一縣都會歡騰。但是中秋節,他卻步出郊外,看明月,踏白露,給弟弟寫信寫詩。
因為在蘇轼心中,這個節日,是他和弟弟,和亡故是父母的。在此夜,靈魂團聚,雖寂無悔。而他确信,他的弟弟,也是如此,将最美的一段時間,留給自己,留給思念的人。
這首詩其實頗蘊藉,沒有明寫思念,但是如同虔誠的儀式,他知道,弟弟也知道。
實際明清兩代,中秋節漸漸脫離了自然之賞,成為家人團聚的大節。
因為你看不看,明月清風就是背景,涼氣夜露就是環境。而人們更抓緊時間團聚。
“四壁蛩吟白露團,西園清夜為誰歡。
千家門閉中秋月,隻有愁人獨自看。”明 · 楊慎《中秋 》
那麼真正看月亮的是些什麼人呢?
不能團聚的遊子,在外的旅人,愛好自然的小衆。
在中秋節的晚上,大多數人回家團圓,享用家庭美食和溫馨,吃着月餅,說說笑笑之間,時間很快就流走了,人間熱鬧都享受不盡,哪裡還顧得天上的月亮,戶外的白露?太平時光,酒肉鮮美,還怕遭了涼風,惹出腸胃毛病來。
但是總有孤獨者,當人間的歡樂不能随緣而至時,倒也能夠享受自然的饋贈,一天明月,遍地露珠,是另外一種久違的華美。
那房子外,到處是蟋蟀鳴叫在秋草露珠裡。
它們是為什麼在狂歡呢?實際這些小昆蟲迎來了最适合它們成長的季節,秋草甘露,提供生存最美的營養,當然會狂歡。
人間家家關門閉戶,窩在溫馨的室内,過着團聚的中秋節,隻有他,沒有這些熱鬧,反而可以擡頭看盡一天明月,在月光下,相思着相思,惆怅着惆怅,是孤獨,也是最大的華美。
當代的人,也很少和自然互動,這是時代的富庶,物質的充盈。
不過白露節氣,中秋時節,不妨戶外走走,你靜下心來,感受那月亮帶來的心潮,那露水帶來的璀璨華美,那是最自然的良辰美景,最好的中秋之源。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