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在河南濮陽市南環路與052鄉道交叉路口東北150米處,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墓穴,墓穴中,有一具男性骨骼,長約1.84米,在他身邊并沒有發現什麼值錢的文物,就在考古人員将要把此墓葬列為一處普通文物時,一位幫着挖掘的當地姓“龍”的老農,用锛䦆在墓穴的西南角,多锛了幾下,突然聽到锛頭下一陣嘩啦啦的響動。
他還以為是锛到了白銀堆裡面,當發現是一堆貝殼時,當時就掃了興。因為他祖上世代祖居于此,這裡是一片地勢較低、常年積水、蘆葦叢生的沼澤地,當地人稱作“西水坡”,這兒的沼澤裡,常常會聚集些貝殼田螺之類的東西。
一位姓“白”的考古工作人員,見老“龍”頭,對着一堆白花花的貝殼,在那兒唉聲歎氣,走過來問道:“龍叔,你咋啦?”
老“龍”頭灰心喪氣地說:“小白呀,你看看,這一堆白花花的貝殼,要是一堆白花花的銀子該多好啊!”
小白走進瞅了瞅,感覺這些貝殼似乎不像是近期才聚集于此的,就随手撿了一枚,正反細細打量了一番,自己拿不準,又問問自己的老師陸先生,陸先生叫來同門賀師兄共同端詳了一番,又在貝殼堆附近挖出土來,仔細瞧了瞧,心裡已經有了八九不離十的判斷:這些貝殼不簡單!
兩位老師,趕忙讓小白去省裡檢測機構,用碳十四的方法,科學斷定了一下,原來這些貝殼連同墓主人,年代距今已有6600年!
這下考古隊,對這處不起眼的,距今已有6600年的墓穴來了興趣。他們小心翼翼地清理出了墓穴周圍四五十米遠的陪葬物。
當站在坑頂向下看時,不僅小白傻了眼,就連陸先生,賀老師也目瞪口呆起來。
原來,在墓主人的兩旁,用蚌殼排列成兩個碩大的形狀——東邊的是個龍,西邊的是個虎!腳下,有個像北鬥似的形狀。周圍一些小圖形,有的像鹿,有的像鶴,同時還發現有三具初步判斷為十二三的兩個少男一個少女的屍骨。這三個少男少女頭顱上皆有被擊打過的痕迹,表明是非正常死亡,很可能是陪葬,奇怪的是他們的大腿骨像鐘表似的,擺成了三個方向。
後來考古學者們,解讀出來了三個殉葬人的作用:中國古文獻算學之首的《周髀算經》中這樣記載,周髀,長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什麼意思呢?就是用人體的大腿當做表的測量工具。
再後來,考古專家們翻遍了所有的上古書籍,發現這個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因為颛顼常常“乘龍而至四海”,據說他死後葬于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裡中。
由于墓主人東邊的這條用貝殼排列成的一條“龍”,乃是現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一條關于龍的圖形。故此被專家們譽為“中華第一龍”。
2013年5月,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濮陽從此也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龍鄉!
老“龍”頭,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龍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