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一年來,養老理财迅速成為養老第三支柱中最具競争力的産品之一。
自《關于開展養老理财産品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于2021年9月15日落地起,我國養老理财試點至今已滿一周年。券商中國記者彙總多份産品成立公告,同時綜合從多家理财公司處獲悉的信息獲知,截至目前48隻養老理财産品募集規模已接近950億元。
也就是說,養老理财開閘後僅一周年的募集規模,就已經幾乎快趕上2018年8月獲批運行了整整4年的養老目标基金合計規模。鵬揚基金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場已累計有195隻養老FOF産品,規模合計1057億元。
當前,居民養老保障意識被引導至空前高度,頂層綱要出爐、政策紅利落地、金融機構圍繞長期資金進行各種探索。2022年以來,養老理财産品試點擴圍、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範圍、養老目标基金獲批發行、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等養老第三支柱的标志性事件頻出。
9家機構發行48隻産品,首批4家占據數量規模優勢
按照《通知》所述,9月15日為暫行過渡期的最後一日,而此時市場上9家理财公司已發行48隻養老理财産品。
今年3月,我國養老理财試點從“4城4機構”擴容至“10 1”家機構及10座城市,整體試點規模上限已提升至2700億元。截至目前,除了信銀理财及興銀理财暫未發布産品,其他獲批的9家機構(6家國有大行理财公司、招銀理财和光大理财、合資理财公司貝萊德建信理财)均已在試點城市發行了養老理财,開放式和封閉式淨值型産品均有涵蓋。
具體來看,工銀理财、建信理财、招銀理财和光大理财作為首批4家試點機構,得益于在今年試點擴圍中将單家募資規模上限由100億元提高至500億元,其養老理财募集規模遙遙領先,發布産品數量占市場總數的75%。
券商中國記者從各試點機構及相關公告中獲悉,招銀理财5隻産品募集規模超260億元;建信理财11隻産品募集規模超180億元;工銀理财11隻産品募集規模超130億元;光大理财10隻産品募集規模超90億元。
試點擴容之後的第二批養老理财也受到了市場熱捧,向首批機構奮起直追。其中,農銀理财2隻産品均提前完成募集,達到100億元募集上限;中銀理财首隻産品60億元提前銷售一空,3隻産品募集額度約達85億元。類似的是,中郵理财首隻産品開售僅一小時銷量就突破20億元,2隻産品共50億元的額度均提前完成募集。
從産品類型來看,約950億規模的48隻養老理财中,較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産品占據主導,共36隻,規模超850億元;而混合類産品數量也在增加,12隻産品規模接近100億元。
收益穩健,運作趨于靈活
養老理财作為目前頗受市場看好的養老金融新品種,通過今年以來持續運作,一些新的特點正在顯現:
一是業績基準高于多數理财,平滑基金機制熨平波動收益穩健;
二是涵蓋封閉、開放式産品,運作模式更加靈活,結合“已老”和“未老”客群特色及差異化需求,提供差異化産品供給;
三是5年—10年或更長的投資期限,1元起的極低投資門檻及認購、管理費率優惠,凸顯長期性和普惠性;
四是代銷渠道進一步擴寬,客戶認購積極性強。
收益率來看,養老理财目前的業績比較基準分布在4%—10%區間,大多數産品聚集在5.8%—8%之間,業績比較基準普遍高于市面上大多數理财。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理财網統計了已披露淨值變化的34隻産品,目前累計收益率最高的是光大理财發行的産品,已超4%;而其餘産品淨值均超過1,在此前快速下跌的行情中較好地控制住了回撤,凸顯其産品的穩健性。
最具代表性的是去年12月發行的首批4隻産品,正式運作至今的近10個月,這些産品的最新累計淨值在1.0192至1.375之間,即收益率在1.92%至3.75%之間,光大理财首款産品淨值水平最高,而招銀理财的首款産品在4隻産品中排名靠後。
收益平滑基金機制,是養老理财風險保障的核心内容,此外,風險準備金、減值準備等,可進一步增強産品的風險抵禦能力。業内分析人士認為,收益平滑基金能夠熨平收益波動,使得産品收益呈現穩定上升的态勢,降低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已有一些養老理财産品正在發揮平滑基金機制的作用。根據貝萊德建信理财發布的“貝安心 2032 養老理财産品1期”産品2022年二季度投資管理報告,該産品自5月10日成立以來,共提取了227.3萬元平滑基金,占資産6月末資産淨值比例為1.4%。
從産品運作模式來看,雖然目前大部分養老理财産品是封閉型産品,但已有多家機構開始發布開放式淨值型産品。其中,建信理财和光大理财均在今年1月各自發行了一隻開放式産品;8月,招銀理财也發布一款同類産品,且為混合類産品。開放式産品的資金規模不固定,且存續期往往比封閉式産品的時間更長。
同時,投資期限也更加多樣,長期限特性突出,已出現10年期封閉式、最小持有期等期限安排,如貝萊德建信所發行的首款産品封閉期達10年。長期限産品更符合客戶長期養老需求及生命周期特點,同時這意味着在資産投向上,可以積極圍繞國家戰略和産業政策領域做配置,為資本市場注入長期穩定資本。
就産品投資類型而言,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新發産品中的混合類産品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光大理财發行混合類産品10隻,招銀理财和貝萊德建信理财各發行1隻,混合類産品數占養老理财産品總數的比例達到四分之一,規模近100億元占比約一成。不同于固收類産品投資固收類資産達80%以上,混合類産品的權益類資産投資比例通常超過20%。
普惠性凸顯,客戶認購積極性高
養老理财在養老第三支柱建設中被寄予厚望,還在于産品的“低門檻、低費率”的普惠性。
首先,投資門檻方面,以9家機構大部分理财産品1元起購、1元遞增,相較于保險公司的大多數養老保險産品,乃至近期國民養老保險推出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産品,起投門檻顯得極低,未來待全面放開後有利于将優質養老理财産品下沉至縣域、城鄉。
另外,從理财費率結構來看,多數理财産品基本僅收取管理費和托管費,大部分産品不收取認購費和銷售服務費。甚至多家機構近期還發布費率優惠公告,在已經十分低廉的固定管理費上進一步實行費率優惠,取消管理費或減免托管費。
例如,近期發行産品的交銀理财不收取固定管理費,僅收取0.01%/年的托管費;中銀理财在發布三款産品後不久,将固定管理費率由0.05%下調至0.00%,僅收取0.015%/年的托管費。
中銀理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為發揮養老理财産品普惠性,‘0費率’現象較為普遍,這樣更好地服務了廣大群衆養老需要,充分讓利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來養老理财的代銷渠道也進一步拓寬,除了依托母行代銷渠道,不少理财公司的養老理财進一步拓展至其他銀行,往往在一家大行中可購買到多家平台發布的養老理财,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并進一步增強客戶的認購積極性。
券商中國記者從中銀理财獲悉,該公司養老理财産品推出後,受到投資者認可,表現出了較高的購買熱情。投資者以40歲及以上客戶為主,從客戶城市分布看,排名前5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銷售渠道方面反饋,養老産品引發了強烈的市場反響,很多尚未納入試點的城市,都希望進一步擴大養老理财試點範圍。
業内呼籲:加快制度及運作模式創新
由于養老理财試點至今僅滿一周年,我國養老第三支柱建設仍處于平穩起步階段,針對現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亦有不少業内人士呼籲,加快相關配套制度的創新,并建議相關理财機構進一步加強投研能力及機構間的合作。
今年8月,光大理财總經理潘東在中國财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活動中提出對我國養老金多支柱建設的一些建議。她認為,可以直接把第二支柱的養老金轉移到第三支柱的個人賬戶,從而投資到監管認可的資管産品中,既可以提高資金效率,也避免了跨賬戶轉換損失。
另外,在配套政策方面,潘東提出了個人養老制度設計上的思考:如遺産稅與房産稅的統籌思考、養老賬戶的風險隔離、破産隔離保護機制,以及賬戶的彈性繳費機制,因為這都有利于幫助養老人群主動增加養老賬戶的資金。
具體到未來養老理财資産配置、産品運作和投研方面,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此前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産品供給方面還有待改進,為更好地匹配不同客群的風險偏好及資産配置需求,有必要設置細分子系列,并在穩健投資基礎上,推進養老理财産品多資産、多策略探索。
在優化産品流動性體驗方面,王一峰認為,養老理财産品通常期限較長,有必要通過現金分紅、柔性贖回安排等方式,如過往養老理财産品曾有過類似企業年金模式的份額分紅設計,此種模式可供借鑒,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流動性需求。
在針對理财公司相對薄弱的投研能力,王一峰認為,理财子公司可與基金公司合作,借助“外腦”博取收益增強,這是“1 1>2”的選擇。特别是在我國資本市場深化發展、銀行理财增配權益資産成為大勢所趨的背景下,銀行養老理财與公募基金等專業資管機構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責編:王璐璐
校對:王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