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誰做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清新蔬果季,隻啖牡丹香。
周末在鄭州開會,順便去了趟洛陽,牡丹花開,晴空萬裡飄香。深深感受了華夏古文明發源地——河洛地區的富饒和祥和。我想每一個中國人來到河洛地區,都會有一種尋根的感覺。
說道“根”,芍藥與牡丹皆為良藥,卻可以從根上看出草本和木本的區别。沒錯,牡丹花的确一味“木本”而非“草本”的良藥!
牡丹全身是寶,花、葉、根皮皆可入藥![1,2]
《神農本草經》:" 牡丹味辛寒,主寒熱中風、癟瓜、症、驚痛、邪氣,除撤堅,痕血留于胃腸,安五髒,療瘸瘡,人食之輕身益壽 。”
《名醫别錄》: 牡丹可“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頭腰痛、風嘴癫疾”。
《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别。”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調經活血。”
《四川中藥志》:“治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珍珠囊》:“牡丹乃天地之精,為群花之首。葉為陽,發主也;花為陰,成實也。丹者赤色,火也。故能瀉陰胞中之火。“
牡丹花開嬌欲滴,其味苦、淡,性平,歸肝、脾經,功能活血調經、通經活絡!不僅可以用于治療女性的痛經與月經不調,還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風濕關節痹痛、屈伸不利!
牡丹葉 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肝 、腎、心包經,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發熱吐血、齒龈出血、風火牙痛、痛經、經行不暢等。 牡丹葉含有沒食子酸,用 50克的牡丹葉煎劑治療細菌性病疾,療效甚佳 。
中藥丹皮為牡丹的根皮,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 入心、肝、腎經,具有解痙止痛、化瘀和血、清熱涼血及抗炎的功效。 六味地黃丸裡面就有丹皮一味,以瀉虛熱。
所以,春天來了,不要隻盯着那幾株白菜青菜,在春花爛漫的時節,芍藥、牡丹花都是可以入藥入菜的。
類風濕關節炎、幹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風濕患者可以取牡丹花适量,撒于茶水之表面,品之香、飲之醇,特别是在服用了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後,牡丹花茶不僅可以養顔美容,還可以養肝調經,減輕一些藥物副作用。
為各位風濕病友和月經不調的女士奉上一道名菜【牡丹花裡脊絲】
去花蕊的牡丹花 2-3 朵洗淨切絲,豬裡脊肉300 克切成 3厘米長的細絲,用鹽、味精、料酒、雞蛋清、濕澱粉拌勻上漿;用醬油、精鹽、味糖、料酒、雞湯、濕澱粉少許兌成汁。
炒鍋燒熱放入豬油,燒至5 成熱,放入肉絲,炒散後加入芡汁,待汁收濃時,放入牡丹花絲,快速翻炒幾下,盛入盤内即可。
除了做菜,牡丹花瓣可釀酒,酒味香醇,乃活血調經之佳品。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李白
參考文獻:
#清風計劃# #蔬果表白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