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2022年,輪胎銷售依舊延續了去年年底的頹勢,輪胎經銷商銷量下滑成為了這段時期的行業常态。
庫存壓力正在吞噬輪胎商理智廠商的輪胎銷售任務還在累積,經銷商又賣不出去,更多的輪胎被存在倉庫裡。正強新世紀董事長潘卓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22年一季度輪胎銷量下降了50%,但庫存上漲了一倍。
銷售渠道多樣的大經銷商尚且如此,其他商家的現狀可想而知。
而眼看經銷商的倉庫裡輪胎被塞得溝滿渠平,廠商們漲價刺激備貨的策略也是越來越難奏效。
4月20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在直播會議上,公布了輪胎行業的權威數據。協會數據顯示,過去一個季度以來,國内輪胎企業的庫存同期增加了約40%。
經銷商庫存多,廠商庫存壓力也很大,如果不能盡快将庫存輪胎轉化為營收,無論是經銷商還是廠商,上漲的經營成本早晚會壓垮企業的資金鍊。
所以,“哪怕是虧價賣,輪胎也要先賣出去,保證資金運轉”,這種急迫心聲如同魔咒,正在吞噬商家們的理智。
輪胎廠商:漲價降價“兩手抓”從去年到現在,輪胎市場價格漲了多少?
去年年底央視統計的結果是10%,而半年過去了,又是半年頻繁的漲價,這個數據肯定隻高不低。
但問題是,漲了這麼多次價,經銷渠道賣出去的輪胎價格有沒有漲呢?
很多經銷商表示:自己的出貨價格實際上不漲反降,輪胎低價的還是低價,隻能看着外國同行的價格羨慕。
而歸結其中的原因,廠商的促銷政策起了大作用。
市場本身是疲軟的,對于廠商來說,既然利潤追求不到,通過促銷增大銷量,盤活賬上資金就成了必然選擇。
經銷商:拼價格大多是迫不得已而對于經銷商來說,給銷售終端更低價的輪胎,更快走貨,能夠減輕庫存壓力,回籠部分資金,緩解燃眉之急,自然也沒有拒絕放價的理由。
除了庫存壓力這個現實的原因,輪胎經銷商選擇低價策略還有一個理由——電商。
既然要打輪價格戰,電商可以說是專業的——輪胎上新要打折、店慶要打折、平台老闆過生日要打折,甚至3.8婦女節這種和輪胎幾乎不沾邊的節也有折扣。
當然,電商平台能通過其自身的特殊優勢從廠家那裡拿到更低價的貨,玩得起。但市場輪胎價格這麼一搞之後完全透明,經銷商還不能不跟進,眼看着市場被電商瓜分,這怎麼行。
于是,一個隻有利潤受傷的世界形成了。從廠商開始,到經銷商,再到門店形成了一個低價連鎖,其中的每個人都想靠壓低價格解決自己的問題,低價競争的土壤已經形成。
下半年,價格大戰打響之時?綜上,無論是輪胎生産企業還是經銷商,消耗掉庫存輪胎,降低資金風險都是第一要務。
而面對冷淡的市場需求,自己手中同質化的輪胎産品和激烈競争的市場,通過價格戰在市場競争中分高下似乎成為了廠商和經銷商們的“最優解”。
此外,從去年到現在,輪胎市場旺季不旺的趨勢越發明顯,銷售前景的不明朗勢必會讓銷售渠道之間的價格比拼越發“内卷”。
除了市場競争激烈催動價格戰,近期橡膠價格的逐漸回落,一定程度上會幫助輪胎生産企業在6、7月份實現生産成本的逐漸穩定,下半年頻繁而猛烈的漲價可能不再出現。
這是否意味着成本壓力緩解廠家在下半年會有更大的讓價空間,間接加劇價格競争,小邦認為還有待考察。
低價競争:想說恨你不容易關于低價競争和價格戰,很多廠商和經銷商都是恨得牙根癢癢,它拉低了商家們的利潤,搞賤了品牌價值,斷了企業發展的“能源”。
但另一方面,一些标榜自己不齒于價格戰,走高端路線的廠商和經銷商,暗地裡卻勾結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偷偷降價,誓将低價競争進行到底。
說到底,這還是輪胎産能過剩和市場由增轉存的産業轉型期下,傳統的、銷量唯一的輪胎經銷模式給商家們平添的“難言之隐”。
畢竟大家出來做生意都是為了生計,行業大計也要讓人先吃飽飯,這無可厚非,但長此以往,輪胎這碗飯将會越來越難吃。
總結:
就目前來看,單一的、靠輪胎銷售盈利的輪胎商業模式,在輪胎産品同質化和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勢必會走向低價競争末路。
因此,尋求經銷商的服務商身份轉型,提高輪胎服務水平,以多樣化的盈利模式應對市場沖擊,可能是輪胎行業跳出低價競争怪圈的良方。
另外,作為廠商也要做好銷售渠道間的價格把控,避免出現對下遊市場價格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态度,同時做好産品研發和品牌梯隊建設,為下遊市場營造良好的競争氛圍。
關于輪胎低價競争您有怎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高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