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邊的柳樹。 傅擁軍 攝
西湖邊的柳樹。 傅擁軍 攝
中新網杭州5月17日電 題:将西湖還湖于民進行到底
作者 嚴格 謝盼盼 童笑雨
昨天,浙江省杭州市召開“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民意懇談會。會上,文史專家媒體人等市民代表就如何進一步做好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工作先後發言,并受聘成為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督導顧問。
此前,杭州西湖邊七棵柳樹被移栽事件引發了全國關注,此後西湖景區迅速補種柳樹并向民衆緻歉。
在昨天會中,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捷再次為西湖沿湖部分柳樹移栽事件的發生表示歉意。他強調要站穩人民立場,堅定不移推進還湖于民、還園于民、還景于民,堅持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堅持“民呼我為”,堅持科學民主決策,讓廣大人民群衆充分參與到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中來,不斷提升幸福感和滿意度。
浙大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沈愛國表示,這一次西湖柳樹事件,一方面是民衆對于西湖的熱愛,另一方面在于多年來杭州還湖于民的城市管理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市民遊客是西湖主人的意識也深入人心。這次還柳于民也是一次踐行還湖于民理念的良性互動。
西湖柳浪聞莺的柳樹(拍攝于2020年)。 馬立群 攝
多年來,還湖于民是杭州一以貫之的“天條”。
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一度城市發展方向的錯位,杭州西湖的景觀功能萎縮。杭州環湖馬路圈内的280餘公頃區域面積中,有80多公頃為各單位和居民占用,這些建築零亂破舊,格調參差不一。
1983年,杭州市決定“拆牆”,開始大規模地拆房還綠,建設環湖綠地,還景于民,還湖于民。
時任杭州市委書記厲德馨曾告訴記者,還湖于民難度極大,當時西湖周邊的住家和單位多有來頭和背景,但杭州市堅持就要在“太歲”頭上動土。
他認為,還湖于民有“後台”和底氣———這個工程從一開始就大得民心,這是為市民遊客、為子孫後代做好事,也是民意所向。
經過整治,杭州西湖一公園沿湖一直到鏡湖廳西泠橋的湖濱一線,綠草茵茵,花木扶疏。
西湖新栽的柳樹。 王剛 攝
此後經過多次綜合保護整治,2003年4月,西湖沿湖所有綠地和景觀全部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杭州西湖還湖于民得以實現。
進入新時代,杭州市西湖會所的專項整治堪稱當地作風建設和還湖于民的标志性事件。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2013年,一張“會所西湖”“私家西湖”的地圖曾在網上蹿紅,西湖邊近40個會所,占據了西湖絕版風景。出入會所的非富即貴,而且公職人員參與其中,不僅脫離群衆,而且助長奢靡之風。為此,杭州采取“雷厲”行動,專項整治排摸出高檔經營場所(私人會所)56家,關停2家,轉型54家。
據了解,當年閑人莫入的西湖會所,現在已成為百姓茶館、書畫院、博物館等公衆場所。
從西湖整治到免費開放、西湖會所專項整治,以及近年來杭州西湖推出停車離場付費、預約旅遊等數字化便民服務,再到今天西湖還柳事件,時代在變化,不變的是杭州市對還湖于民、還園于民、還景于民的堅持,不變的是民衆對于西湖的熱愛和保護。
澎湃新聞副總編胡宏偉昨日參加了懇談會,他認為,杭州在尊重民意方面有着很好的曆史傳統。杭州可以把西湖沿湖部分柳樹移栽的事情作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借鑒和窗口,積澱出未來可以記憶和回味的片段。
從40多年前西湖的大張旗鼓整治,到今天七棵柳樹失而複得,也許還湖于民不再有“大事”,但西湖無小事,而且民衆對于西湖文化景觀、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時代的還湖于民也有了新内涵。這就需要西湖管理者進一步細化管理的顆粒度,讓決策有更多的人文考量和民意基礎,通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讓民衆的熱愛和智慧真正成為西湖治理的寶貴資源。
杭州市委書記劉捷昨日也表示,要舉一反三、建章立制,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