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臨近,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各所中學通過開展放飛紙飛機、拉動力圈、擊鼓傳球等趣味運動減壓活動,纾解高三考生應考壓力和心理焦慮。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中國首次全國性成人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終生患病率為7.57%,12月患病率為4.98%。那麼,該如何看待焦慮障礙?如何治療和預防?此次調查負責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教授進行了解答。
如果每天心情煩躁、沮喪、痛苦、失眠,被各種軀體不适的症狀困擾,在惡劣的情緒狀态下,出現不切實際的認知和思維,表現出偏離的情緒和行為——
如果凡事緊張、擔心、害怕,易激惹,不能做出正确的決定,處理不好家庭成員的關系,做不好家務事,不能與同事、同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那就說明精神出了狀況,這個精神狀況就是焦慮障礙(焦慮症)。
焦慮達到病理性程度,就成為了精神障礙
問:人為什麼會焦慮?
黃悅勤:焦慮情緒是正常人對應激的一種反應,本質是不能耐受各種不确定性,表現既有心理的擔憂、恐怖和害怕,也會帶有行為上的回避和社會功能減退,同時還有生理的緊張,交感神經功能的興奮。
焦慮并不意味着都是有臨床意義的疾病狀态,在應激面前适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因為适度的焦慮可以充分地調動身體各髒器的機能和潛力,适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有利于應對各種應激源,做事效率更高。
問:什麼是焦慮障礙?
黃悅勤:焦慮障礙也稱焦慮症,是一類較為常見的精神障礙,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是過度的害怕和緊張,并伴有相關的行為紊亂的一類疾病。主要表現為無明确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失眠及運動性不安。與正常的焦慮情緒不同之處是焦慮泛化,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或持續時間過長。
焦慮障礙就是焦慮達到病理性焦慮程度,以焦慮綜合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精神障礙。焦慮綜合征表現有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精神症狀是各種内心的痛苦體驗,包括惴惴不安、提心吊膽、恐怖、憂慮、害怕;軀體症狀是在精神症狀的基礎上伴發自主神經系統功能亢進症狀,包括心慌、胸悶、氣短、口幹、出汗、肌緊張、顫抖、顔面潮紅或蒼白、入睡困難、多夢、早醒等。
遺傳有密切關系,但不是唯一決定因素
問:焦慮障礙的成因是什麼?
黃悅勤:近60年以來,各國學者從遺傳學、神經影像學、神經生化及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研究焦慮障礙的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特征,迄今對焦慮障礙的病因尚沒有重大突破,但是獲得的共識是,遺傳因素、個性特點、認知過程、不良生活事件、生物化學、軀體疾病等多因素均與焦慮障礙發生有關。
第一是精神應激與個性因素。許多研究表明,焦慮障礙患者較健康人遭受更多的人際關系、婚姻與性關系、經濟、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可能是遭受應激事件多的人容易患焦慮障礙,另一方面可能是患者的個性特征更易于對生活感到不滿意,個性古闆、嚴肅、多愁善感、焦慮、悲觀、保守、敏感、孤僻的人容易患焦慮障礙。遺傳和焦慮障礙是有密切關系的,但是基因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第二是神經解剖學因素。近年來的一些神經影像和動物模型的研究顯示,部分腦區的結構或功能異常可能與焦慮障礙有關,但是研究結果還有待進一步論證。
第三是神經生物學因素。在焦慮障礙的生物學病因中,神經生物化學領域一直是研究熱點,包括γ氨基丁酸、兒茶酚胺、多巴胺、5-羟色胺、神經營養因子等多個系統。
第四是心理學理論基礎研究。從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等領域對個人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進行解釋。
總之,是從環境到個體的多因素導緻焦慮障礙的發生。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挫折教育不能缺少
問:如何預防焦慮障礙?
黃悅勤:焦慮的發生和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從小接受教育方式、外界環境和壓力、個人體質等都有關。從小到老,都要預防焦慮障礙的發生。
首先應該主動培養良好的性格,不能缺少挫折教育,在環境變化時能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刻闆、固執的性格、不合理地追求完美和不符合自身條件的過高要求。
其次,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維護正常的生物鐘,不酗酒,不接觸毒品。
第三,應該選擇适合自己的生活事業目标,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壓力事件,提高自己适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需要強調的是,出現焦慮的症狀時不要害怕,放松心态,自我調整。一旦無法自我調整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時,就要及時就醫,尋求有效的幫助。
有病不能亂投醫,應該主動到精神衛生機構就診,早發現,早治療,遵照醫囑進行足量足療程的治療,防止複發。
必須采取生物心理社會的綜合治療原則
問:如何治療焦慮障礙?
黃悅勤:焦慮障礙的發生、發展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的結果,因此必須采取生物、心理、社會的綜合治療原則。多數焦慮障礙呈慢性發作性病程,治療的目标并非僅為了控制急性症狀,還必須進行鞏固和維持治療即全程治療,以防止和減少複發。
首先,藥物治療是在精神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常用的藥物包括5—羟色胺再攝取抑制劑、5—羟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去甲腎上腺素能和特異性5—羟色胺能藥物和5—羟色胺受體拮抗和再攝取抑制劑、丁螺環酮、坦度羅酮、苯二氮卓類和三環類抗抑郁藥。輔助治療藥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或安眠藥。
其次,心理治療對于焦慮障礙有肯定的療效。許多流派的心理治療方法都可以用于焦慮障礙的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析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森田治療、暴露療法等。另外放松訓練、正念療法、冥想訓練也可以有效緩解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焦慮症狀。心理治療還能提高治療依從性。某些不宜藥物治療的患者,例如哺乳和妊娠婦女及藥物反應強烈而不能耐受的患者,隻要本人相信和接受,心理治療可以發揮良好作用。
提高焦慮障礙的識别和診治水平
問:治療焦慮障礙的主要障礙是什麼?
黃悅勤:焦慮障礙是精神科的治療重點,也是神經科、消化内科、骨科、中醫科應該關注的。
焦慮障礙的一大特征是主訴軀體不适但無法用最先進的實驗室、影像學等方法檢查出陽性結果。
由于公衆對焦慮障礙的知曉率低,焦慮障礙患者早期就診于精神科的比例很低,而綜合醫院的非精神科醫生對焦慮障礙缺乏早期識别方法,各科的對症治療能夠緩解症狀,可以達到一定療效,但是屬于治标不治本。即使在精神專科醫院,對焦慮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亦參差不齊,可能導緻反複發作。常見到焦慮障礙患者延誤了精準診治,療效不滿意,浪費醫療資源。
在上述全國精神障礙調查中發現,罹患任何一種焦慮障礙患者中隻有1/10左右的人得到治療,而其中超過70%的患者是在非精神科接受治療;各類焦慮障礙中,接近4/5的驚恐障礙患者首次接受治療的機構是非精神科,僅有不足30%的廣泛焦慮障礙患者首次接受治療的機構是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心理科。
因此,精神衛生健康教育應該重點在于早期識别焦慮症狀,提倡患者去精神衛生機構由精神專科醫生診治。同時應該加強綜合醫院非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焦慮障礙的識别和診治水平,及時将患者轉到精神科進行精準治療。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