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文通用聯合國語言

中文通用聯合國語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4 00:20:10

文/一青

中文通用聯合國語言(漢字漢語智慧美)1

今日谷雨,我們迎來了第13個“聯合國中文日”。

作為第一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全球16億人在使用),漢語穿過數千年歲月長河,嵌入了我們的靈魂深處,承載着中國人生命最初的記憶,賦予了我們獨特的文化傳統、與衆不同的民族思維和表達方式,成為華夏子孫共有的精神家園。漢字漢語智慧美體現在唇齒留香的聲律、精深厚重的典籍、意蘊無窮的成語、經典永傳的詩詞、百讀不厭的古今佳作、神奇隽永的漢字書法裡。漢語漢字是世界上僅存的活着的一種古老文字系統,是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基因,也是中華文明永續發展并為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貢獻的基石。

漢字從萬象缤紛的大自然中,概括出平圓曲直、峭拔渾厚的線條,取法自然,又表達自然,決定了中國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觀。漢字漢語與哲學話語形态具有高度一緻性,中國人将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思考、求索以及自身的智慧情感體驗和道德标準都折疊在漢字裡,從古樸厚重的甲骨文、金文,到敦實端莊的篆書、隸書,再到如今輕靈俊秀的楷、行、草書,它們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智慧,漢字史是一部蘊含哲學底蘊的文化史。

漢字作為适合漢語書寫的并兼容形、音、義、理一體的表意文字系統,其自身就是一種文化哲學符号。從漢字發展看,以形表義,使得人們能夠“望文生義”。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正反兩面并能對立而轉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最簡潔的“一”字:古人以虛像的一橫畫,表示将混沌未開的遠古太極劃分為天地,而衍生萬物。這一橫極為壯闊,極有詩意。“一”象征萬物之始; “二”,上一橫表示天,下一橫表示地,天地相配為“二”; “三”,古人以為世上最大莫過于天、地、人,所以用三橫來代表:上是天,下是地,中間是頂天立地的人。“中”字代表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上下左右以中為最,中間的“口”,像四方圍繞的邊界,端端正正;筆直的一豎,表示貫通上下,平分左右,不偏不倚……

漢字的筆畫與部首是中華哲學的基因密碼。點橫豎撇捺提折鈎傳遞漢字紋理,展示漢字造型美。漢字構造如人之本體,有外形和骨骼、有思想靈魂、有情感神韻,且各部件間的字形和字義有聯系有哲理,其外在筆畫有條不紊地分布在方字格裡,内部結構有規律可循,形、音、義之間有特定關系。每個筆畫與部件有多種靈活的排列方式,漢字的空間結構是可以拆卸的,不同的空間組合有不同的意義,從而形成了漢字數量繁多、字形複雜的特點。參悟漢字玄機,可了解中國人的人生觀。如:路,在各自足下,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舒:快樂之本在于舍得給予他人;福:有衣穿有飯吃,知足常樂就是福……這樣造字,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具有經驗綜合性特征,傾向于對事物作經驗的整體把握,善于把握事物兩個對立的方面,即有辯證思維。

漢字漢語的語言結構和思維結構高度一緻,語言的順序和認知的順序互為表裡。漢字是中國哲學的方言表達,其以形象論道的思維方式讓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始終在使用着天道、道理、權衡、本末、有無、線索、盈虧、陰陽等充滿形象特征的詞彙。漢字構形有規律可循,最初的漢字甲骨文是一幅完整的象形圖畫。而指事文字,即所謂“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漢字以人的所見、所聞、所觸、所嗅、所嘗、所思,賦予漢字本體以深刻的哲學内涵,反映了我們祖先認識事物的軌迹。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如“人”字之形态,别于禽獸,直立行走,立于天地間,中國哲學“以人為本”的思想可見豹斑。《禮記》雲:“人者,天地之心也。”其次,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構成,其每個部件都有意義,各部件構成的總和成就這個字的文化含義。《說文解字》說“仁,親也,從二人”,表示人與人相親相愛。仁者愛人,中國人本思想的核心,君子要有仁心仁德,王者施仁政于民,勇士是志士仁人。再次,是漢字隊伍裡最龐大的形聲字,形旁,表示字的意義範疇,聲旁,表示字的讀音。如“木”“火”“土”“金”“水”等,表示事物的屬性,然後用聲旁來描述相關義項,采用“一義數文”的方式,形成大量的漢字,可以更為精确地描述自然、社會和自身的種種微妙之處。漢民族的整體思維,務實心理、動态對等的認知識解,決定了哲學和漢字漢語的有機統一。漢字一如哲學從宇宙、人生的高度探求事物與事物間的普遍聯系。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國哲學曆史文化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原始思維與理性思維融合的産物。漢字相互依存的構字和筆畫順序方式讓中國哲學強調矛盾是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講求尊卑次序,如長短、高下、剛柔、有無、巧拙、大小、動靜、分合等等。漢字以形象論道的思維方式讓中國哲學充滿天道、道理、權衡、本末、有無、線索、盈虧、陰陽等形象特征的詞彙,象形因子讓國人思維裡辯證邏輯很強而形式邏輯較弱。其次,這種特征又使得中國人的思維更為靈活而少受拘束。理性的智慧與感性的經驗不僅沒有因為文字的出現而拉開距離,反而在雙音節詞的作用下結合得更加緊密,中國古人也因此而具有了與時代發展水平最為相符的思維工具。漢字所攜帶的充滿形象與悟性的思維方式又使很多詞彙“隻可意會,難以言傳”。

中國是詩詞王國,孔子雲:“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從“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的詩歌緣起,中國古典詩詞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人文價值和生命力量。《詩經》裡,藏着中國人的哪些精神底色,與審美範式:深秋露重,河畔輕寒,《詩經》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思慕戀人,柔情缱绻,《詩經》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心之所願,忠貞不渝,《詩經》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南昌人熟知的“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一幅層次豐富,蘊含色彩、動态、虛實、立體空間、意境遐想的甯靜緻遠畫面。

唐詩宋詞,律韻天籁,哲理隽永俯拾皆是。陳子昂的蒼勁蒼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李白的大氣雄放,氣吞山河——“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王昌齡出塞的沉雄睿穎,勁健雄渾——“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之渙的磅礴高峻——“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把山河的美、人間的情,融合在自然生命最清麗雅緻的狀态。那是一幅圖畫,讓人浮想聯翩。李白送别時的清朗俊逸——“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杜甫的充沛情感,歡喜流暢的節奏——“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優美的旋律,直白而坦蕩,真摯而婉麗,唐詩的偉大,來自詩人對人生狀态的準确領悟和體察,來自詩人心靈那映照世态炎涼、風雨自然的純淨。宋詞裡,藏着一千年前中國人優雅生活的樣子,綿綿離情别緒,滿腔愛國熱血,脈脈兒女情長。晏殊淡淡哀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歐陽修的愛情自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事不關風與月”;柳永的無悔相思“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蘇轼的誠摯祝福“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秦觀的美好願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辛棄疾的狂喜“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哲理詩内容深沉渾厚、含蓄、隽永,将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于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王之渙:“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蘇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杜荀鶴:“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古典詩詞不僅凝聚着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志趣、氣度、神韻、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國國民精神的全部符碼。

語言是民族認同感的基石,當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國際社會對當代中國的認知需求越來越強烈,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正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認同。五千年的文明史成就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風骨和博大氣象,漢字漢語文化國際傳播之于世界哲學文化生态的貢獻巨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和諧相處;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君子仁人、天下為公;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厚德載物……這些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引領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披荊斬棘、一路前行,也成為我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肥沃土壤。當代中國的價值理念也逐步得到世界公認,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南南合作、與時俱進、科學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新詞新語感受中國的脈動,中國在全球治理、國際秩序、國際安全合作、熱點問題解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張、新方案,展現了中國智慧的深邃與博大,體現了中國方案對于世界和平、發展與穩定的積極推動作用。如中國之治、中國夢、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反腐倡廉、全球治理、公平正義、人民福祉、共同富裕、互利共赢、創新共享、一盤棋等等。

在這場疫情中,人們用最美的漢語,震撼國人心,凝聚抗疫情。“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德不孤,必有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些充滿人本人性人文關懷的漢字漢語成為中、日、韓、意“戰”疫共勉共鳴、友好援助的共同話語。漢語漢字中蘊含的哲學智慧必将得到全世界的更多關注。

來源:江西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