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冬病夏治三伏貼該怎麼貼

冬病夏治三伏貼該怎麼貼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2 04:33:58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發作或複發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頸肩腰腿痛等),在病情相對緩解的夏季,采用适當的調治方法,以預防或減少疾病發作頻率和程度的一種中醫療法。

2019年“三伏”時間

初伏(7月12~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潤中伏(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為什麼需要冬病夏治呢?

夏季溫度高、新陳代謝快、白天時間長,天時地利人和,此時進行"排寒濕",能快速對身體進行大掃除。

其次,夏季外界溫度高,人會容易吃生冷的食物,吹空調,導緻"寒濕"更易進入體内。如果不在夏日去除積郁的寒氣,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再來的時候,就又會内外夾擊加重或引發病症了。

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複和扶助人體的陽氣,加強防衛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貼治療,故稱為“三伏貼”。

圖:攝圖網

什麼是穴位敷貼法?

中醫有多種治療方法,如中藥内服和針刺、艾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療法,以及食療等都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貼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簡便、安全、無痛,療效确切,費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是利用夏至後的三伏期間,故也簡稱為“三伏貼”。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疾病?

1、小兒疾病:體虛易感、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厭食等。

2、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腸胃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等。

4、婦科疾病:宮寒、月經不調、痛經、産後頭痛等屬寒證者。

5、骨關節疾病:頸椎病、腹痛、腰椎病、風濕病等。

6、亞健康調理:手腳冰涼、畏寒、失眠、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氣虛體質等。

冬病夏治三伏貼該怎麼貼(冬病夏治要來啦)1

圖:攝圖網

哪些人群不适合穴位貼敷?

1、貼敷部位的皮膚疣創傷、潰瘍、感染者。

2、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

3、過敏體質、瘢痕體質者。

4、急性發熱性疾病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

5、咳黃色濃痰、咯血或者易出現口腔潰瘍等内火較重者。

6、醫生認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伏貼的注意事項

1、貼敷前一天洗澡,貼敷時宜穿透氣性能好的寬松衣衫;注意防止藥膏污損衣物。

2、每次貼敷時間應在12個小時左右;貼敷後局部有輕微灼熱、癢感為正常反應;如出現奇癢、灼痛難忍等應立即去掉藥膏,切不要搓、抓、撓,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癢藥品。如無不适,建議成人可貼12~24小時,兒童可貼2~4小時。

3、取下藥膏後如出現灼痛,可塗抹凡士林藥膏、燙傷膏、香油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藥物;如出現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水泡已破,應保持局部清潔幹燥,避免感染;個别局部反應大者,應終止貼敷治療或由醫師對藥物作适當調整。

4、貼藥期間不宜進行劇烈運動,也不宜待在空調房間或直吹電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風的地方,以利于藥物吸收。

5、 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為宜,忌煙、酒、生冷、甜食、油膩、魚蝦、海鮮等易緻敏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或荔枝等辛燥之品。

中醫貼敷治療主要是防治冬季易發疾病,其遠期療效要明顯強于近期療效,因此原本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進行中藥敷貼期間也不要盲目減藥、停藥。由于治療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所以最佳療程一般為連續貼敷三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