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 肖相如頻道
導讀:學好理論,事半功倍!今天就來學習行經期、經後初期、經後中期、經後末期容易發生的病理變化。
中醫婦科學的病因及病理機制,曆來均從髒腑失調、經絡氣血失和的角度來論述,且重在血氣,以肝脾為主。
我們在多年的摸索中提出了月經周期的三大調節系統,即心-腎-子宮軸的主調作用,任督沖帶為主的奇經調節作用和肝脾氣血的協調作用,并把陰陽消長轉化及其升降沉浮的月節律運動作為中心加以論述。
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月經周期(包括生殖節律的具體病理變化)更有意義。
在分析月經周期中某一時期的病理特點時,必須要有整體觀念,因為某一時期的病理或整體陰陽消長轉化與升降沉浮運動失調,既有其自身的病理特點,又離不開整體性病變。
01
行經期病理
行經期是新舊交替的時期。排除應洩之經血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其目的是推動重陽必陰的陰陽運動,因而這一時期的病理特點在于排經失調和重陽必陰失常兩個方面。
一、排經失調
排經失調是行經期最為顯著的病理特點。
排經失調一般有三種變化:
一是排經不及,或稱排經不暢,常出現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經期延長、痛經等;
二是排經太過,或稱排經過快過甚,常出現月經先期、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等;
三是排經不協調,即排經不及與排經太過并現,忽而排經不及、月經後期量少、排經不通暢,忽而又出現排經太過,月經先期量多,臨床可見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先期量少、月經後期量多等矛盾病症,且非偶見1~2次。同時,行經初、中、末時間順序被打亂,或初期量即多,中期量反少,末期又轉多。
此外,7、5,3奇數律的個體特異性亦出現紊亂,或有所延長,或有所縮短,或順序颠倒,出現排經失調。
二、重陽失調
排經失調,轉化失利,常與重陽失常有關。重陽必陰的轉化是整個陰陽運動的必然。排經失常僅是局部病變,而陰陽運動中的重陽失常卻是整體性病變。
重陽失常亦有三種變化:
一是重陽不足,臨床上較為多見。所謂重陽不足,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陽氣的不足,亦即陽沒有達到“重”的水平,或者說沒有達到真正的高水平;既未達重,就很難轉化,或轉化不利。陽不轉陰,或轉陰不利,排經就顯得困難,自然出現排經不利。
陽主動,重陽者,其活動的力度和速度均較明顯,陽的動力不強,或有較明顯的内外因素影響,特别是寒涼幹擾或阻礙了陽動,以緻重陽必陰的轉化不利,自然就會出現重陽不及的反應。
二是重陽太過,亦可能出現兩種變化。
前人謂陽有餘則先期而至,重陽太過常可出現火熱現象,火熱迫血妄行,常見月經先期、量多、崩漏等陽熱有餘之證。
陽有餘,氣不暢,火熱郁滞,影響重陽必陰的轉化,可出現BBT高溫相延長,不能下降,排經不暢,經行量少,亦即西醫所謂的“黃體萎縮不全”。
三是重陽不協調,即有時出現重陽不及,排經不暢,有時出現重陽太過,轉化過甚,排經太快。如此幾經反複,矛盾叠現,則病變複雜矣。
02
經後初期病理
經後初期的病理變化主要在于陰血不足、血海空虛的恢複方面。
陰者主要是癸水也。癸水的恢複主要在這一時期,而癸水與腎陰有關。
癸水之不足實際上反應腎陰的不足,而腎陰不足除了本身的陰虛外,又與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即心火、肝火、腎火。
一、心火
陰虛者,腎陰癸水虧虛也。陰虛不能上濟心火,則心火偏旺,旺則不能下交于腎,以緻心腎不得交濟,水火不能交合。
腎為陰中之陰髒,心為陰中之陽髒,心火易動,心腎之間亦不得交合。
臨床上大凡夜寐過晚,煩躁過多,緊張過度,思慮憂郁者,常見心氣不舒,心火偏旺,心腎不交,以緻陰虛不複。前人有雲:“有動乎中,必耗其精”,又謂“心煩催人老”,均說明心火妄動必将耗陰傷精,故曰“靜能生水”、“靜則陰生”等。
二、肝火
肝火者,肝髒之火也。肝為陰中之陽髒,性善動,易緻風火,且肝者體陰而用陽,體陰不足,必緻用陽有餘。
腎陰與肝木有着密切的關系。前人所稱乙癸同源者,不僅指陰血互生,而且包含母子互養。腎水不能涵養肝木則肝火易動,肝火旺則腎陰癸水更難恢複。
所以,不能忽略肝火傷損腎陰癸水的一面。
三、腎火
腎火者,常稱之為相火,大多屬于陰虛火旺的範圍,一般醫書上所說的陰虛相火旺多屬于此。
陰愈虛,火愈旺,反過來說,火愈旺,陰愈虛。性質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但凡屬陰虛火旺者,均可出現腎陰虛相火偏旺的證候。
與陰虛有關的是血海虧虛,沖任血海者,子宮内膜也。
由于血的特性依賴于肝,肝藏血,其陰血是血海的源泉,所以肝血肝陰的不足亦将影響到血海(包括胞脈胞絡),即子宮内膜之成長充盈。
血氣相連,肝髒者,體陰而用陽也,體陰不足,用陽不及,常多伴有氣郁不舒的病變。
并且,肝陰肝血之所以供應血海,促進血海充盈者,必藉氣的功能也。氣機不暢,勢必郁滞,可緻血海亦即子宮内膜之充盈不足。
另外,有手術或感染外邪直達子宮,損傷頗重,并夾有瘀滞者,血海充盈更為難也。
03
經後中期病理
經後中期雖較經後初期略短,但已有帶下,并開始出現陰長陽消的變化,因此其病理變化亦在于陰長失常,陽消不利。
一、陰長運動失常
陰長運動主要是指天癸陰水的滋長運動。
臨床上其病理變化有三種:
一是陰長運動不及,即癸陰不足,較為多見。
表現為帶下少,時間延長;或有帶下,但維持1~2天後迅速減少或缺如,亦即由中期又返回初期,陰長運動倒退;或呈間歇性運動,即帶下1天有1天無,時間亦延長。
二是陰長太過,即癸陰有餘,反而影響陰長運動的正常進行,甚則停滞不前,表現為帶下較多,質黏稠,但不呈錦絲狀。
三是陰長運動不協調,即癸水之陰忽而不足,忽而有餘,不足與有餘相互交替或間斷出現,見帶下忽多忽少,時斷時續;
或一個月的經後中期縮短,表現為陰長有餘,熱甚化火,迫經妄行,見月經先期,但經後中期延長,帶下時斷時續,以緻經行不及,月經後期,從而影響生育。
二、陽消不利
陽消以保證陰長,故而在陰長不及的病例中有相當一部分與陽消不利有關,即陰虛是由陽虛所緻。
陽虛不僅不能很好的充陰,而且還将對陰長運動推動不利,使陰長運動很難進入到末期。
如陽消太過,動态劇增,陰長太快,陰盛陽動,必将出現火旺,表現為經後期縮短,經前期亦縮短,形成月經先期、量多,甚則崩漏等疾患。
另有一種陽消不及與陽消太過并存的病變,即一個月表現為陽消不及,見月經後期,經量偏少,另一個月表現為陽消太過,陰盛化火,見月經先期,經量偏多,或在一個月内出現忽而帶下多,質黏稠,忽而又帶下缺如,即經後初期與經後中期交替出現,而見經後期延長,但又陰長過甚的狀态。此種情況臨床上較為少見。
04
經後末期病理
經後末期是經後期最短的時期,也是經後期運動最明顯、變化最多的時期。
經後末期與經間排卵期密切相關,亦是陰長陽消變化最活躍的時期。
該時期帶下較多,且質地較黏稠,可能已有少量錦絲狀帶下,其病理變化在于陰長運動的太過與不及,以及陽消陽長的失常。
一、陰長運動的不及與太過
由于經後末期陽長運動明顯,降中有升,以降為主,降升十分活躍,如果活躍太過,以緻轉變為以升為主,則帶下反有所減少,即使勉強地進入經間排卵期,亦可能導緻經間排卵期出血或排卵障礙等病變;或者由于動态加強,反緻帶下明顯減少,大大延長經後末期的時間。
如果陰長不及,到了經後末期,本該動态明顯,反而帶下增多不著,質地亦稍黏,亦将延長經後末期,不能很快地進入經間排卵期;或由于動态減弱明顯,帶下反而減少,以緻返回到經後中期,甚則突然帶下缺如,返回到經後初期。
二、陽消陽長的失常
由于經後末期陰長運動趨劇,所以陽不僅是消,長亦十分重要。陽消者,是為保證陰長。
陰長不及或太過的病理變化,有相當一部分與陽消陽長的失常有關。
陽消在經後末期非常重要,陽消不及将導緻陰長不及。陽消的同時又有陽長,特别是經後末期,不僅需要有大量的陽消來保證陰長近高水平,而且陰長之動亦需陽助之,并為重陰轉陽做準備,所以陽長不及是陰長不及的重要原因。
如陽消太過,不僅使陽的虧耗太過,亦必耗陰,是以陰虛火旺,出現經後末期波動性大的病變,是這一時期的最大特點。
05
經間排卵期病理
月經期中哪一期對于懷孕最關鍵?多囊卵巢綜合征是怎麼回事?
未完待續.....
注:本文選摘自《夏桂成實用中醫婦科學》,夏桂成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9.10。本公衆号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于攝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