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9月5日,第二十屆江蘇省運動會正式閉幕。常州代表團以217.5金、168銀、153銅,總分5590.5分的成績;圓滿結束省運會征程,以領先靠後一名城市近60枚金牌、140枚獎牌和1000分的絕對優勢奪得全省第三,穩居第一方陣,取得了參賽成績的曆史性突破,實現了常州競技體育的跨越發展。
5個數字,看懂本屆省運會“常州成績單”
9月9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向常州市體育代表團發來賀信,祝賀常州市體育代表團在第二十屆省運會青少年部比賽中取得優異參賽成績。在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上,有着許多“第一次”“第一名”“曆史突破”……其中,有5個數字值得細細品味,今天本報記者帶你通過這5個數字讀懂“常州成績單”。
常州代表團霸榜20天
本屆省運會提前開賽項目從6月20日正式打響。開賽之後,常州自行車、少兒體适能、籃球、柔道等多支隊伍成績亮眼。從7月10日開始,至7月29日,常州代表團持續20天占據金牌榜、獎牌榜、積分榜榜首,刷新了非主場辦賽的最好成績。
4個項目金牌獲全省第一
本屆省運會,常州市體育代表團1692名運動員參加青少年部33個大項、近800個小項的競技體育項目比賽,與上屆省運會相比,參賽人數增加412人,參加大項增加6個、小項增加200餘個。常州4個優勢項目金牌數獲全省第一:籃球隊闖入7個項目的決賽,獲得4冠3亞的驕人戰績,位列全省第一;遊泳隊以18金、26銀、11銅的戰績獨霸該項目金牌榜、獎牌榜、積分榜榜首;曲棍球比賽中,常州代表隊伍包攬10—13歲、14—15歲和16—17歲三個組别冠軍;自行車隊以10金、10銀、10銅,十全十美的成績創曆屆省運會之最。
常州獲金牌數位居全省前三的共有16個項目,除上述4個項目,還有花樣遊泳、手球、棒球、壘球、柔道、跆拳道、體操、蹦技、舉重、賽艇、現代五項、馬術,大幅超過第十九屆省運會取得前三佳績的6個項目。
各項目獎牌榜方面,遊泳、自行車、體操、手球、籃球、舉重、賽艇、曲棍球、花樣遊泳這9項均為全省第一;總積分榜方面,遊泳、體操、自行車、籃球、舉重、曲棍球這6項均為全省第一。
2個省運會項目在常辦賽
常州承辦了本屆省運會的曲棍球和“小巨人”優苗體能比賽,曲棍球包攬所有項目金牌,“小巨人”優苗體能比賽取得5金12銀8銅的好成績。
參加此次比賽的“小巨人”均為全省12—17歲,來自籃球、手球、田徑等各個項目的大體型青少年運動員。男子預測身高1.95米以上,女子預測身高1.85米以上。此次“小巨人”優苗體能是首次進入省運會比賽的項目,江蘇省也是全國唯一開展該項目競賽的地區。比賽旨在提高大體型運動員的靈敏度、耐力等綜合競技水平,是加強江蘇省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
“水中飛魚”李愛莎一人狂攬6金
9月1日,省運會青少年部遊泳比賽落下帷幕。在本屆省運會中,遊泳隊湧現出了兩名“尖子生”。
女子組的李愛莎一人狂攬6金,這些項目分别是:女子11—12歲組4×50米混合泳接力、女子12歲組100米仰泳、女子11—12歲組4×100米混合泳接力、女子11—12歲組4×100米自由泳接力、女子12歲組100米自由泳、女子12歲組200米自由泳。
男子組的“小光頭”薛子健也收獲了5個項目的冠軍,分别是男子13—14歲組4×200米自由泳接力、男子13—14歲組400米自由泳、男子13—14歲組4×100米自由泳接力、男子13—14歲組100米蝶泳、男子13—14歲組200米自由泳。
本屆省運會,常州在遊泳項目中表現強勢,在全部7個比賽日中收獲18塊金牌。尤其在接力項目上,常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佼佼者。實行了兩屆省運周期的“體校主導、一校多點、體教融合、産業支撐”培養模式,其優勢在本屆省運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15後”霸氣閃耀賽場
本屆省運會,常州共派出了20餘名“15後”運動員參加體操、少兒體适能項目的比賽,其中有4名2015年出生的小将登上省運會冠軍領獎台,他們是7—8歲組少兒體适能跑酷團體接力的吳梓銘、陳芃飛、萬禹喆,以及女子7—8歲組體操團體冠軍宋佳怡。
後浪,是常州體育厚積而薄發的未來,這些7歲的孩子們在賽場上勇于挑戰、突破自我,盡顯新一代常州體育人的風采。
亮眼“成績單”背後,是常州體育的厚積薄發
近年來,常州堅持“出人才、争榮譽”的競技體育發展指導思想,深化體育改革,更新體育理念,創新工作模式,積極培養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在國際國内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目前全市共有世界冠軍26人,其中奧運冠軍3人。
省運會的驕人“成績單”,得益于常州體育多年來的紮實積累。“大體育”格局構建完善、多元化辦隊模式逐步形成、“金字塔”人才梯隊紮實穩固,讓常州競技體育厚積薄發,并一直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協同融合 全力推動“大體育”格局構建完善
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連續多年将體育工作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年度重點工作和為民辦實事項目。
全市各有關部門對競技體育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對運動員文化教育、入學升學等全面保障,市财政局多渠道籌措落實相關備戰經費,市人社局對體育人才引進和優秀運動員安置一路“綠燈”,市發改、規劃、建設等部門對訓練場地及體育設施建設傾力配合,其他部門對體育部門提出的困難和問題也都全力幫助協調解決。這一體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大體育”工作格局,有效破解了體育事業特别是競技體育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
改革創新 多元化辦隊模式逐步形成
結合常州“訓練規模小、教練編制少”的特點,常州在第二十屆省運會備戰周期全力推進項目發展改革創新,大力推行多元化辦隊模式,深入落實訓科醫管服一體化。
以遊泳項目為主,創新打造“體校主導、一校多點,體教融合、産業支撐”訓練模式,常州代表團77名遊泳運動員此次獲得18枚金牌、55枚獎牌和614分,金牌數、獎牌數和總分均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曆史性突破。
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單一辦隊模式。第二十屆省運會中社會力量辦隊的散打、空手道和馬術等項目共獲得4枚金牌,成為常州競技體育發展的有效補充。
市區聯動成效明顯,聯辦運動隊取得突破。在第二十屆省運會上,與金壇區聯辦的自行車項目獲得10枚金牌;與武進區聯辦的女子曲棍球項目獲得15枚金牌、聯辦的賽艇項目獲得7枚金牌,三個項目所獲獎牌數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曲棍球項目更是包攬了10—13歲、14—15歲和16—17歲三個組别冠軍。
近年來,常州立足科醫助力,重視科學訓練和科醫保障,圍繞田徑、遊泳和重競技等傳統實力型項目專門成立了多個訓科醫管服一體化小組。在日常巡診的基礎上,針對重點組别、重點運動員提前制定精細化方案,結合營養調控、運動損傷預防和診療等各方面,實現了業餘訓練的保障專業化。第二十屆省運會期間,常州派出專業的科研醫療保障人員共519人次,為運動員提供了全方位訓練監控和醫療保障,助力常州健兒創造佳績。
夯基固本 “金字塔”人才梯隊紮實穩固
近年來,常州市體育局不斷貫徹落實人才強體戰略,加強教練員、運動員、科研人才、行政管理人才、裁判員等體育專業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出台《常州市體育教練員管理實施辦法》。
近年來,常州引進了金甲洙、黃維剛、郭玉祥、楊倩、劉景等一批國内外高水平優秀教練員。持續實施年輕幹部成長工程、教練員能力提升工程、運動員體能強化工程,構建全方位的體育系統人才體系,夯實競技體育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為常州市體育代表團“全面進前三”打下了堅實基礎。第二十屆省運會備戰周期,常州共向江蘇省優秀運動隊輸送體育後備人才86名,人才輸送獎位居全省第三。
文字 呂亦菲 陳來彬 陳炜
圖片 夏晨希 姚柳之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