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貴州正在以綠色發展謀求生态紅利

貴州正在以綠色發展謀求生态紅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38:38

  9月19日上午,貴州首個森林碳彙管理局——赤水市森林碳彙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

  赤水市森林面積224萬畝,森林覆蓋率82.51%,是貴州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縣。作為貴州省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豐富的森林資源為赤水帶來了豐富的碳庫儲量,也為生态産品價值轉化提供了十分明顯的優勢。

  一片森林價值幾何?赤水有獨到“算法”:2021年初,開始探索森林價值實現,啟動首批44萬畝森林碳彙開發;2022年,啟動10萬畝楠竹碳票開發,每畝楠竹林每年固碳當量在2噸左右,預計9月底将以森林碳彙管理局的名義完成第一張“丹青碳票”頒發。

貴州正在以綠色發展謀求生态紅利(碧水潤黔貴山綠景更新)1

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這是貴州聚焦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作為首批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貴州多項試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30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生态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成為傳播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

  一棵樹、一滴水,牽動着兩江清流。地處兩江上遊之地的貴州,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69個屬于長江防護林保護區,22個拱衛着珠江清源,每年為長江、珠江輸送優質水源1000多億立方米。

  這裡是護衛國家生态安全的要津屏障,卻曾因生态、發展陷入困境被扼住“咽喉”。

  位于金沙縣大田鄉的白坪村,境内硫磺資源豐富。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大規模的冶煉硫磺給生态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山上始終隻長荒草,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草坡。

  “在20世紀90年代,這裡最多有160個冶煉窯,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每年的火燒山也特别嚴重。”對當年冶煉硫磺破壞環境的情景,大田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嚴德明至今仍然記憶猶新,那時的他不敢想,令人憂慮的荒山後來會變成滿目蒼翠的木本中藥材産業基地。

  2013年,金沙穗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6000多萬元,在白坪村種植紅豆杉、皂角、連翹、無患子等木本中藥材,火草坡漸漸換上了四季常青的“妝容”。

  而家住白坪村的李加俊,由一個從事硫磺冶煉的工人變成了基地護林員。“以前這個地方,全是荒山,現在不僅荒土被充分利用,而且也給生态環境帶來了巨大改變。”李加俊說。

  貴州“貴”在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曾經的困境導緻發展滞後,讓貴州人民強烈地意識到,守住了生态底線,才能守住通往“金山銀山”的大道。

貴州正在以綠色發展謀求生态紅利(碧水潤黔貴山綠景更新)2

萬山區下溪鄉瓦田村葡萄園

  9月22日,在銅仁市萬山區下溪鄉瓦田村葡萄園内,一串串晶瑩飽滿的葡萄挂滿枝頭,村民們采摘、裝箱,幹勁十足。園外,前來采購的商販将葡萄稱重、裝車,等待運走。

  看着漫山遍野挂滿沉甸甸的葡萄,瓦田村黨支部書記袁敏捷忍不住感慨,“這些葡萄,已經成為村裡的‘綠色生态銀行’。”

  山多地少的瓦田村,人均耕地面積僅0.29畝。昔日,由于過度砍伐樹木,導緻水土流失嚴重,随處可見荒山碎石。

  2009年,瓦田村結合實際探索葡萄種植,經過不斷探索,最終選擇種植産量高、品質優、味道甜、不容易生病的山地生态刺葡萄。

  經過10餘年“摸爬滾打”,瓦田村生态刺葡萄産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昔日荒山變青山,瓦田村将山地劣勢轉化為資源優勢,成功實現“逆風翻盤”。

  下好生态一枚子,盤活發展整盤棋!

貴州正在以綠色發展謀求生态紅利(碧水潤黔貴山綠景更新)3

G320線花魚洞大橋成為紅楓湖上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今年4月,貴州首座“提籃”式公路橋梁——G320線花魚洞大橋,憑借技術創新、美學價值及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被國際橋梁大會(IBC)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金獎。

  G320線花魚洞大橋地處貴陽紅楓湖,在舊橋拆除過程中,針對各個施工階段的作業污水,項目自主設計了一套污水收集系統——污水經過收集、沉澱、隔油等處理,達标後再按要求進行排放。

  為降低施工影響,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采用靜态劈裂開挖施工方法,最大程度減少了對于環境的破壞。

  全方位擴大招商引資,貴州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亮出鮮明态度:堅持環保不達标的項目不能引進,有重大環保安全風險隐患的項目不能引進,堅決做到“多彩貴州拒絕污染”。

貴州正在以綠色發展謀求生态紅利(碧水潤黔貴山綠景更新)4

貴州興仁登高鋁業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我們公司電解槽采用的是目前國内外成熟、節能的530kA電解槽,設計直流電耗低于12500kW/t,節能減排在行業内處于領先地位。”談到企業的節能減排技術,貴州興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電解車間負責人姚敦永十分驕傲。

  貴州興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先後投入1.4億元,建成國内先進的“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淨化設施系統。這是目前國内同行業優先建成的煙氣脫硫設施,運行處理後的煙塵、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廢氣排放量遠低于國家排放标準。

  如今,随着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的高質量建設的持續鞏固,貴州人對身邊的“生态福利”如數家珍——

  綠色經濟占比45%;森林覆蓋率達62.12%;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7%;9個中心城市AQI(空氣質量指數)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8.4%……綠色,已經成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亮色。

  這片“綠”,是舉目可見的高顔值,鋪陳在貴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這片“綠”,是深入人心的新理念,引領黔貴大地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高質量推進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實現生态環境高顔值與經濟發展高質量齊頭并進,以“綠”為底的貴州叙事将期待更多精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

編輯 胡銳

二審 施昱淩

三審 闵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