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男子遭狗咬生吃斑蝥“以毒攻毒”結果急性腎衰竭住進ICU》一文發布後,不僅獲得多家媒體轉載,也引發網友的熱議,關于偏方和“以毒攻毒”的見聞,内服或外敷的經曆,如同被點開“話穴”,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血淚史”。千言萬語吐不盡,最後回到原點:偏方,到底有用嗎?
對此,記者采訪了貴州省兩家醫院的ICU專家、燒傷醫學家,他們用大量的實例和數據來證明:偏方,不能治大病,而是要人命!
燒燙傷後,要擦狗油、豬油、醬油
老一輩為何執著“萬傷皆可油”?
燙傷後該怎麼辦?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卻引發了梁玲家保守派與少壯派之争。
菜油、醬油,不行再抹點豬油,老人有經驗的對付着,年輕一輩的眉頭越擰越緊,圓盤子臉分明已是“多雲轉陰”,最終七分怒火化作三分無奈:“媽,小孩燙傷不是小事情。”也不管廚房裡如何“驚天動地”,一把抱住孩子就去醫院。
診室裡,4歲的小虎已經不哭了,右手臂的燙傷被醫生診斷為淺二度燙傷,原本冷臉的婆媳,争先恐後地問是否留疤,小虎爸極力在兩個女人中間插話,一時間吵吵嚷嚷,三個人卻又同時啞口無聲,隻因醫生問了一句:“沖冷水了嗎?”
這是緊急處理燒燙傷的關鍵方式,卻是90%的人會忽略的細節。據全省處理燒燙傷患者最多的醫院之一——貴鋼醫院不完全統計,有10%左右的患者聽信過偏方,各種油脂制品以及面面藥是老輩人習慣的應對方法,千奇百怪的外敷應運而生。
當到醫院時,傷者患處一塌糊塗,有的需要重新治療,有的必須剔除腐肉,還有人面臨截肢的風險……診斷聲落,氛圍微妙,一場場家庭戰争就在醫生眼皮底下一觸即發,診室變成了調解室。
男童手部燙傷後,用“面面藥”處理導緻潰爛。
在傷口上撒一把堿
端鍋的把手斷裂,一鍋熱湯倒頭頂;蹒跚學步的伢子,栽進還沒來得及加涼水的浴盆;被滾水燙了,衣服一脫就像撕透明膠布,撕下一塊皮肉……近日,在貴鋼醫院燒燙傷門診,記者見到各種各樣的燒燙傷患者。大部分患者選擇在傷後6小時内到醫院處理,這個窗口時間包含了他們自我處理,進一步觀察的時段。也有少部分人延遲了就診,理由是“已經處理過了”,但沒有效果。
至于處理的方式,從納雍來的張德發,被開水燙傷後用狗油塗抹患處;67歲的蔡阿姨,用的是醬油,手一伸出來,烏黑烏黑的,醬汁和燙傷起的水泡摻在一起。
“用老經驗和偏方自治燒燙傷的,不是個例。”貴鋼醫院院長助理、創面修複科主任劉竣彰感慨,貴鋼醫院日接診燒燙傷患者約50例,其中有10%左右的患者使用過偏方,而且城市和農村用的偏方各有特點。
城市用偏方者,慣使作料,例如醬油、醋、蛋清。這讓傷口看上去像一盤菜。
“在農村受傷的患者,偏方集中在擦油。”他發現老輩人特别信任油脂制品,“萬傷皆可油”,以抹菜油最多,其次是豬油,還見過擦狗油、耗子油、變壓油……傷者蔡阿姨對此表示:“從我外婆那輩起,一直是這樣做的。”
劉竣彰認為,執著于用油并不能對皮膚起到消腫、修複、祛疤的作用,“淺度燒燙傷不管塗什麼都會痊愈,深度燙傷,塗多少也白搭。”
“用油,姑且算聽外婆的話,用堿就真不能理解了。”劉竣彰一臉迷惑,“堿有灼傷性,本來就血肉模糊,還撒一把堿,不比傷口上撒鹽更痛苦?”
2歲男孩掉進開水盆
擦紫藥水後,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媽媽,媽媽……”
2歲零3個月的小宇(化名)哭得撕心裂肺,徐筝從廚房跑出來,僅一眼便目眦盡裂,孩子摔進盛着半盆開水的小澡盆裡。她趕緊把孩子的衣服脫掉,創面表皮連着衣服被撕落,小宇失聲尖叫。徐筝急急尋來一張大毛巾,小心翼翼地給孩子裹上。
那一塊塊燙得通紅的皮膚,沾着外物如刀剮。看着兒子痛得快變形的小臉,徐筝恨不得受傷的人是自己,“怎麼就把盆放地下了?”她給小宇洗澡,向來是先放熱水再放涼水,偏巧,爐上炖着菜,前腳剛踏進廚房,嘴裡還呵斥着别在家裡橫沖直撞,眨眼的功夫,人就栽盆裡了。
徐筝哭着給丈夫打電話,兩個大人也不是相互埋怨的時候,想起家裡有紫藥水,手忙腳亂地就給孩子抹上。
小宇燙傷的地方在背、雙腿以及臀部,紫藥水一上,好像起點作用,“原本皮膚破潰出現了雞蛋大小面積的薄水泡,紫藥水塗過之後,倒收斂了,傷口有結痂。”徐筝夫婦稍微放心,當晚沒有送醫院。
然而這一念,成為他們後悔終生的一個決定。
淩晨,小宇出現高燒不退、四肢冰冷的情況,他們慌慌張張抱着孩子趕到貴鋼燒傷醫院。
劉竣彰作為接診醫生,一解開小宇的衣扣,心裡頓時“咯噔”一下,“傷口創面被紫藥水污染,完全看不出傷情本身的樣子。更糟糕的是,小孩出現的高熱、驚厥、發燒、口唇發紫,就說明已經發生了休克。”
他馬上為小宇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快速輸液,而後送入ICU,給予心電的監護,給予導尿,觀察尿量……
“不都好了嗎?怎麼更糟了?”徐筝夫婦相互攙扶着,似乎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劉竣彰指出,擦紫藥水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使醫生辨識不了具體的燙傷程度,對病情判斷起到誤導作用。而且,一般兒童燒燙傷面積達到10%以上,本就容易導緻休克。
10%的面積,自己估算,是以小孩的手掌五指并攏的情況為1%,如果是小孩十個手掌這麼大面積,發生休克的危險就相當高。若燒燙傷部位在頭面部,出現5%以上的傷情也容易休克。
“早期的燙傷之後,及時進行液體補充是糾正休克的主要方式。”劉竣彰說,液體補充包括口服補充和靜脈補充。口服補充,對于輕微的損傷可進行口服淡鹽水,但不能喝太多,也不要單純的隻喝白開水,尤其是大量的喝白開水,那會加重休克。傷後兩小時之内是一個黃金救治時間,在這個時間内,尤其是大面積的損傷,必須盡早進行液體的輸注,如果超過兩小時甚至四小時沒有補充,小孩會出現高熱、驚厥、發燒,或者是尿少、四肢冰冷、心跳加快甚至于出汗、口唇發紫,這就說明已經發生了休克。而休克之後,易發生并發症。
“洗澡時一個動作,娃被燙到重度休克”“2歲娃被嚴重燙傷送入ICU”……記者在網上查詢時發現,近年來,被洗澡水燙傷的兒童已非個案,劉竣彰也接診過多例類似患兒。還有掉餃子鍋、湯鍋、面條鍋的……受傷經曆大同小異,家長把滾水鍋放在地上晾一晾,一轉身的功夫,人就跌坐進去了。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年前六盤水一個5歲孩童,跌進煮豬食的大鐵鍋,背部、雙上肢、雙下肢皮膚被燙壞,家中長輩用“黑色面面藥”撒在患處。孩子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一周後送醫已是感染性休克,且“面面藥”污染的傷口極重,小孩是在死亡線上被拉回來的,前後經曆五次整形手術,才把丢失的皮膚“一寸一寸補上”。
劉竣彰在為燙傷患者手術。
“以毒攻毒”面面藥
傷者“剔肉刮腐”變殘疾
作為創面修複科的醫生,劉竣彰見過千奇百怪的自我療法。若論“殺傷力”,“用油”不是最糟的,“以毒攻毒”的草藥、“面面藥”才是典型的“傷敵未知自損一千”的偏方代表。
偏偏,信此方者,挺多。
“有一男子,左下肢被燙傷後,找土郎中上草藥包傷口,連續敷一個多月,那臭味兒連自己都聞不下去。來了是我接診的,看到他左膝蓋到足踝結有一層薄薄的黑色痂殼,揭開一看,腐肉見骨。”
該男子接受剔肉刮腐的痛楚不言,因髌骨感染,一并去掉。“他特後悔,原本的燙傷如果早來醫院,十多天就能治好,不至于最後變殘疾。”
還有清鎮一男子,信江湖醫生所言,在受傷的兩根手指頭敷上厚厚的“獨家配方”,最終新鮮的嫩肉潰成流膿的傷口,又慢慢變黑……直到喪失功能,做截肢處理。
劉竣彰提醒,有些草藥的确具有消炎、鎮痛的作用,但究竟是不是“這隻蓋配這口鍋”,用對了藥方、劑量沒有,尚且未知。就目前他接診的草藥偏方患者作分析,基本屬于“所有治療從頭來過”,更嚴重者造成器官功能損傷,“提起這茬,個個欲哭無淚”。
他認為,即便是對敷草藥情有獨鐘,也應該是在正規醫院處理傷口,聽從正規醫生的建議,而不是對“某某親戚朋友的治愈奇迹深信不疑”。
家屬都會問“留不留疤?”
先問自己“沖冷水了嗎?”
在燒燙傷門診,基本上所有傷者家屬開口的第一句話,都是圍繞“留不留疤?”而展開。
“關于傷口是否會留疤,除了後天的治療,還有三個關鍵點。”劉竣彰說:其一是依據受傷的性質而定,其二是根據被什麼所傷來判斷,其三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傷口有沒有及時沖冷水。
他發現,很多人都不清楚燒燙傷後先要淋30分鐘的冷水降溫,值得提醒的是,淋冷水時不需要做任何處理,“千萬不要先把衣服或者褲子脫下來,那會直接撕脫一塊皮,就這麼穿着淋。”
而後,不要塗抹油脂制品或者牙膏、紫藥水,直接送專科診治。醫生會根據創面做基本判斷,通常越紅的創面越不容易留疤,這種為一度至淺二度燙傷;紅白相間的創面為深二度燙傷,有留疤的可能;創面發白,就是三度燙傷,留疤基本是事實。
貴醫附院ICU主任:
偏方不是“靈丹妙藥” 偏聽偏信得不償失
《男子遭狗咬生吃斑蝥“以毒攻毒”,結果急性腎衰住進ICU》這篇稿子,讓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沈鋒蠻有印象,原因有二:其一,涉及ICU的新聞,他的眼睛總會瞧上幾眼;其二,本院收治的“以毒攻毒”患者也不少,多數人信的偏方,聽上去再光怪離奇,也有三分“勝負心”,倒不至于信一碗湯藥有回春之意,可“試一下又不會死”的心态一搗鼓,又莫名興奮,手就比腦動得快。
沈鋒想聊這個話題,是因為他和自帶光環的“神奇偏方”交手多年,那是一次又一次與死神的淩厲交鋒。
寒江孤影,不過是他在這頭攥着生命的繩索往回拉。
偏方·器官·衰竭
沈鋒很忙。
他像一個會淩波微步的俠士在貴醫附院重症醫學科病區(ICU)來回穿梭,會診、演練、會診……采訪在斷斷續續間進行。我心存歉意,提出改日再來拜訪,他沉吟片刻,“你這次提出的問題,關注到了一個老百姓在這方面的盲點,我也治療了很多這樣的病人,關于偏方與ICU的故事,是有必要講一講了。”
他說話的語速偏快,當回想起病人經曆,深皺的眉頭又仿佛挂上一把鎖。
第一個案例,是“一個喝減肥湯的女人”。“女人,40歲,體重300餘斤,想減肥。”寥寥數語,勾勒出她的形象與苦惱。
沈鋒說,女人為了減肥就收集民間偏方,打探小道消息,野生菌菇熬制的湯有用,灌了不知幾肚子,“送到我這裡的時候,嚴重肝功能衰竭、腎衰竭。”
是野生菌有毒還是方子沒用對?沒心思琢磨了,當務之急是腎髒替代治療,還有解毒的一系列舉措,等等。“後來,人在ICU住了好些時日才慢慢好轉。”
待痊愈出院,特地上秤,體重是輕了,可這代價并不是她願意付出的,連擠出來的笑容都填充了劫後餘生的後怕。
第二個案例和“關節痛有關”。
男人的朋友好心介紹一味方子,據稱“治療風濕疼痛有奇效,且在群衆之中有口碑”。男人将信将疑,倒也吃了,吃完以後就中毒。送到貴醫附院ICU時,他表現為心律失常和腎衰竭。沈鋒團隊積極為患者洗胃排毒,血液淨化治療,抗心律失常,5天過後,男人蘇醒,先罵自己愚蠢,又怪朋友不義。關于他吃的偏方,沈鋒上網查過,含川烏和草烏,“是藥材沒錯,藥裡面有烏頭堿,使用不當極易引起中毒反應,這也不是孤例。”沈鋒結合男人的症狀判斷,應該是烏頭堿中毒,治好之後沒有後遺症,男人這才閉嘴。
第三個案例,關乎“腰痛”。
事情發生于去年,貴州一47歲女子聽說馬桑果泡水可治腰痛,照做一番。
馬桑和桑葚長得極為相似,藥理完全不同。馬桑性味辛、苦、寒。我國中醫藥書籍對其毒性均有記載,《貴州民間藥草》稱馬桑有大毒,《重慶草藥》記載其有小毒,《貴州草藥》則稱其有毒。
該女子“知馬桑而食馬桑”,本意是“以毒攻毒”,但她吃完之後整個人卻很煩躁,被家人緊急送醫途中又突發休克,而後查出肝、腎功能及呼吸衰竭。
家裡亂成一鍋粥,女子也半隻腳邁進“鬼門關”。沈鋒不願放棄,催吐、洗胃、利尿……經過晝夜守護、對症支持治療,在“生死橋”走一遭的女子終于康複。
出院時,她說自己就是個憨包,“信這些”差點把命搭進去。
沈鋒在查看重症患者的情況。
頭痛粉·胃·侵害
“什麼時候開始吃頭痛粉?”
“我想想,有十多年了。最開始是因為偏頭痛,買了一些頭痛粉,一痛就吃。後來全身不管哪裡痛,都吃頭痛粉。”
“都有作用?”“我認為有!”
“這次吃完後,好久開始不舒服?”“下午吃的,幾個小時後肚子疼得厲害,走也走不動路,就來看醫生咯。”
這是一位貴醫醫生和胃穿孔患者的對話。
老人也一臉郁悶。她因為頭痛吃了頭痛粉,結果頭痛粉造成消化道出血被緊急送醫,住院原因是胃穿孔,感覺和偏頭痛“八竿子打不着”,卻又好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她現在腦子有點迷糊——怎麼越理越亂?
關于頭痛粉,沈鋒主動提出寫一下,“頭痛粉不屬于偏方,很多老爺爺老太太長期吃它治百病,認知上等同于偏方。”
沈鋒說,“頭痛粉”通用名阿咖酚散,屬于一種複方制劑的解熱鎮痛藥。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牙痛、神經痛等。阿咖酚散屬于非處方藥物,但不是很多醫生推薦的常用藥。
緣何?他解釋道:“阿咖酚散主要成分為阿司匹林、有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其中咖啡因作為中樞興奮藥物,屬于成瘾物質。這就解釋得通為什麼很多老人對頭痛粉如此依賴。”
長期服用頭痛粉,除了會掩蓋真正的病情,還會對造血功能造成損害,引起紅細胞、血小闆減少,嚴重時導緻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就像“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引發一場海嘯。
沈鋒見過許多胃穿孔的老人都是“蝴蝶效應”的受害者,“頭痛粉從一開始的緩解頭痛,到緩解全身痛,再到不知不覺間持續攝入,對胃進行慢性侵害,繼而漸漸形成胃潰瘍,最終因大出血、胃穿孔來做急診手術。”
胃穿孔有多可怕?
沈鋒是這樣形容的:胃潰瘍發生後,會慢慢形成一個洞,有了這個口子,胃裡面的東西就跑到外面了。腹腔裡面是幹淨無菌的,但是胃裡面很多東西帶有細菌,兩者一連通就會導緻嚴重的感染,病情急轉直下會休克,“一些病人為此多器官衰竭去世,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過會這樣。”
然而,最可怕的地方在哪裡?
沈鋒說,除了手術台上的分秒必争,除了ICU裡的生死時速,更是患者出院之後,還會繼續吃頭痛粉!
“他覺得那個(頭痛粉)好,不知道厲害性,醫生講了以後也不怎麼理解。”
一時無言。
生命·交鋒·源頭
在貴醫附院ICU,因聽信偏方而送來的急危重症患者一個、一個又一個。案例是說不完的,總有意想不到的偏方攜病情登場:吃完減肥藥後沒尿、血壓低,“以毒攻毒”造成肝功能衰竭、昏迷……
ICU作為阻隔病人生命流逝的最後一道防線,醫護人員随時在與死神交鋒,有時候,他們能把對手打敗;有時候,帶着遺憾留給現世一道醫學難題。
沈鋒認為,偏方患者不應是病室裡的過客,他們的病史值得追溯,更值得挖掘,通過媒體宣傳,形成預防機制,才是阻止下一個人躺上病床的有效舉措。
溯流窮源,推尋原委。
于此,我們談論的話鋒轉向根源,引發思考。
亦如,兩年前他收治的兩位年輕人,共性是受過良好的教育,家庭條件不錯,對偏方有一定的認知,按理說不應該輕信。事實上,這兩人為了減肥,選擇喝一種含糖量高的飲料,導緻滲透壓很高,引起脫水、休克、器官功能衰竭……
沈鋒認為,發生這一切的背後實際是人們對小和大的概念認知。
“小”是指自己身上的小病,而“可一試的方子”被認為是小事,“大多數情況下,它們也的确很小,但現實就這麼玄妙,兩個‘小’相遇相加,眨眼能變成大禍。”
“再往深處看,是盲目的自信和無知。”他表示,現在的人還認為偏方是鄉野傳說的一部分,實際上在互聯互通的網絡時代,一則信息掐頭去尾,再添加點自我認知或體驗,一道道鮮香麻辣的“偏方”就烹饪而出。
“打個比方,”沈鋒舉例,網上有的博主成天吹這樣好、那樣行,“他有什麼依據這樣說,你又有何底氣就如此信?或許,他說的體驗是真的,因人而異這句話難道沒聽過?我們之前講過的案例,友人也未存害人之心,但偏偏就出事了,問過去,人家也是聽信,可最終為這兩字把命搭進去,值不值?”
他停頓一下,繼續說道:“我是真心希望不要再有聽信偏方緻病的患者進ICU,因為這個病是不該發生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沒人能預料,新的偏方又将帶着什麼光環登場。沈鋒最後給出的建議是:“帶着思考去看待‘特效藥’和‘神奇妙方’,無論是口服還是外敷,當你無法判斷,問醫生準沒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丹
編輯 皮亞丹
編審 李中迪 羅玮
文章推薦
警方實錘!百萬粉絲網紅為緬北詐騙團夥成員“
新婚當天,貴州一對新人不幸身亡,原因是……
看貴州都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