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生秘訣第一條:心态平和。
俗話說,千保健,萬保健,心态平衡是關鍵。
任何形式的養生,其首要任務,就是頤養心态,心态好一切都好。
壽高104歲的張至順大師深谙此理。對他而言,克制欲望是常态,清心寡欲是修行。
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心平氣和,圓融自然變成了家常便飯;再後來,成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須臾不離。
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為了夢想奮發拼搏,卻在煩惱中迷失自我。
煩惱歸根結底,都是欲望過多的苦果;有些人甚至以健康為代價,換取一點薪水的微薄,實在是得不償失,舍本逐末。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見不得别人的好。羨慕嫉妒恨,越越活越沒勁。
心态一旦失去平衡,煩惱痛苦必将接踵而至,身體每況愈下,導緻疾病叢生。
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從心開始。
保持心态上的平和,讓身心更加舒暢,沐浴明媚陽光,享受鳥語花香,感知愛的芬芳。
如此這樣,每一天都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2
養生秘訣第二條:飲食清淡。
在飲食方面,張至順大師講究八個字,“食物清淡,營養均衡”。
一個人,随着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器官,各項機能都會退化,腸胃功能也不例外。
對于老年人而言,肥甘厚味的刺激、大魚大肉的攝入顯然都不再适宜了。它們不會帶來豐富全面的營養,卻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
飲食清淡的核心,不是“素食主義”,不是苛求自己,而是恰如其分,因人制宜。
飲食方面的科學搭配,合理補充才是王道。
比如,通過肉蛋禽魚補充優質蛋白;從奶制品、豆制品裡攝取鈣質和營養素;在新鮮蔬菜獲得膳食纖維。
通過它們的巧妙組合,讓健康如約而至。
那些為了養生而養生的行為,恰恰與自然南轅北轍,與養生背道而馳。
作為修煉大師,張至順的自律并不是一味地對自己“嚴苛”,而是懂得食物的四性五味,善于合理安排。

3
養生秘訣第三條:保持運動。
很多人都喜歡一句話,“生命在于運動”。小嘴不停,卻遲遲不見行動。
張至順大師是運動達人,并且把運動貫穿到每一天的日常中去。
張至順最喜歡的運動方式是“八段錦”,他稱之為“金剛功”,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加入自己的創造元素,樂此不疲。
每天堅持這項運動,有通經活絡,氣血調達的作用;更能讓人精神煥發,心情舒暢。
在這項運動過程中,周身肌肉、關節得到鍛煉,體内經絡得以疏通,進而讓氣血流暢。
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認為,“氣血不通,百病橫生”。通過有效的鍛煉,貫通經絡和氣血,身體出現疾病的風險就會降低很多。
相對于其它運動,八段錦的強度會更低一些,運動節奏舒緩,不緊不慢,行雲流水,健身修心雙管齊下,最适合老年人清晨鍛煉。
早晨是一天的“青春期”,旭日東升,陽氣升騰,走出戶外,融身自然,鍛煉一番,精神抖擻;工作起來,事半功倍。

4
養生秘訣第四條:作息規律。
相對而言,老年人的覺會顯得少一些。張至順大師的養生,是從早睡早起開始的。
我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動補不如睡補。
張至順大師有自己的睡眠原則:每天晚上一定要有7到8個小時的睡眠時長,這樣才能保證第二天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能夠長期保持優質睡眠的人,更容易擁有健康長壽。
人睡覺的時候,體内的器官還在工作,它們在進行自我修複,鞏固免疫系統的防線,同時把體内垃圾代謝出去。
我聽過一位老師的睡眠“妙方”,他說,我們控制不加了睡眠,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早起。
白天把身體内部的“電量”放完,晚上酣然入夢的幾率會大幅度提高。
睡不着的時候,就找點事情做一做,疲勞會産生困倦,對于順利睡覺很有幫助。
如果白天疲憊,可以在中午睡一個小午覺,即便半個小時,也效果奇佳。
5
養生秘訣第五條:享受自然。
自然,是我們的偉大導師。
有什麼想不開的時候,不妨走進大自然,去看山看水看草原,去聽風聽雨聽天籁。一切美好就會次第綻開。
張至順大師注重修煉,數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動。遠離世俗塵嚣,遠離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心靈還給心靈。
許多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問題本身,而這個問題,就是内心的一種糾結。
當糾結沒有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煩惱自然蕩然無存;痛苦必定不翼而飛。
在自然的懷抱裡,我們發現了健康的密碼:規律生活,靈魂通透。
我們常說一句話,心小了事才會大,心大了事自然變小。
随着年齡增長,我們最大的收獲應該是智慧,不為雞毛蒜皮煩心,不再對誰斤斤計較,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長壽不請自來。
大自然的真谛,永遠是欣欣向榮,永遠是生生不息。萬物怡然自得,并行不悖。活着的時候郁郁蔥蔥,離開的時候秋葉靜美。
如此,甚好!
張至順大師做到了這些,因此,他被後人譽為“陸地神仙”,流傳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