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腳氣的小竅門

腳氣的小竅門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07 22:07:09

患腳氣的人多嗎

  1. 1

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發病率可達50%-60%,在一些特殊的職業(如礦工等)中,發病率可達80%-100%。随着社會發展,一般是穿皮鞋和運動鞋,透氣性比較差,很容易得腳氣,腳氣患者越來越多。

  1. 2

說起香港腳,還有一個小故事。在18世紀,北歐侵略者坐船到香港登陸後不久,許多士兵的腳開始發癢,腳趾之間糜爛、滲液、脫屑,并很快在士兵之間流行開來。而這種病在天氣寒冷的北歐很少見,以至于北歐來的随隊醫生并不認識它。因為它在香港流行,他們把它叫“香港腳”。這個稱呼在以後的殖民者及香港居民之間流行開來,并且由殖民者把它帶回北歐,傳遍全球。

  1. 3

千百年來,在中國民間一直對腳氣存在着一些歪曲的、甚至錯誤的認識。有些人認為是由于身體内的毒氣經腳排出後形成;如果治愈腳氣,會封閉體内毒氣的出氣囗,則體内的毒氣無法排出。久而久之,毒氣就會在體内作祟,從而造成人患大病。

  1. 4

曾有這樣一例j腳氣患者,該患者已患腳氣20餘年,曾多次并發細菌感染,此次因并發嚴重細菌感染而就診。表現為發熱,趾間、腳背明顯腫脹、疼痛,趾間有較多的淡黃色膿液,腹股溝淋巴腫大。腳氣患者就診時,要求僅控制細菌感染,不肯治療腳氣。

  1. 5

亦有些人認為全身精氣在體内運行後經腳底排出,故宜緊緊把腳包裹好,以免自身精氣排出過多、過快、并且不宜經常洗腳,讓精氣更多地運行于體内及凝結在足底。而則是香港腳凝結的标志,香港腳在則精氣旺。這些歪曲認識舉不勝舉。

  1. 6

由于存在這些歪曲的或者錯誤的認識,有些人不認為香港腳是一種疾病,反而認為香港腳是身體健康的标志。或者,是不應該治療的疾病。這也是腳氣長期以來患病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想預防腳氣、避免腳氣的侵襲,小編建議大家穿襪子時最好就穿抗菌襪子,效果比較好的具備航天品質的如澳洲的2xu抗菌襪,則可以徹底防臭,長期穿着可以免除腳氣的困擾。

2、腳氣病

腳氣病,是因為維生素B1攝入不足引起的。維生素B1的缺乏多表現在足部,會導緻特異性的雙足對稱性麻痹、小腿腓腸肌疼痛、下肢水腫等症狀。糙米、豆類等食物中富含維生素B1。

腳氣的小竅門(腳氣健康小知識)1

3、腳氣

腳氣,俗稱“足癬”、“香港腳”,是最常見的皮膚淺表真菌感染疾病,以紅色毛癬菌引起為多。其症狀不僅可以表現為足跟角質的增厚、脫屑及小紅丘疹,也可以表現為足趾間的脫皮、滲液,且一般都會伴有瘙癢。

腳氣的小竅門(腳氣健康小知識)2

二:三類腳氣需區别對待

腳氣多發于中、青年人,且以男性居多。因病原菌種類等的差異,在醫學上常分為三種類型。

1、水泡型

好發于足緣部,局部炎症明顯,其水疱較為飽滿、大狀,壁較厚,有糜爛症狀或透明疱液滲出,伴有瘙癢疼痛感。但抓破後可能會繼發感染,引起蜂窩組織炎、丹毒、淋巴管炎等。

常見治療措施以霜劑為主

此類型一般選用各種霜劑,如:克黴唑霜、咪康唑、派瑞松乳膏、益康唑等。待水疱幹癟後,可用卡氏搽劑等藥水塗抹,直至痊愈。

腳氣的小竅門(腳氣健康小知識)3

水泡型腳氣

2、糜爛型

一般多發于第3、4、5趾間,初期腳趾潮濕,有小水疱或是浸漬發白,有少量鱗屑或是滲液。幹燥後脫去皮屑,有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易發癢及出現繼發感染。若抓癢後不及時洗手,也可能引發手癬。

常見治療措施視症狀而定

  • 如果是處于皮膚色白起皺而無糜爛的程度,可使用達克甯散等撲粉。
  • 若皮膚糜爛、有滲液及發腫,可用3%硼酸水等高滲液體或有抗菌藥物的溶液濕敷患部。待其幹燥後,再用霜劑或是水劑藥物,如:派瑞松乳膏、卡氏搽劑等;
  • 該類型可能引發惡臭,除了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泡等常用方式,建議就醫遵醫囑。

腳氣的小竅門(腳氣健康小知識)4

糜爛型腳氣

3、角化型

好發于足跟,有形狀不規則的嗜紅色鱗屑性斑片,皮膚粗厚而幹燥,有脫屑及瘙癢,界限或模糊不清,病情緩慢,也較頑固。一般多見皲裂,尤其是冬季,夏季可出現丘疹或小疱,病菌擴展可能會累及趾甲,皮膚也易增厚,出現“皮屑”。

常見治療措施以霜劑、膏劑為主

用藥以霜劑、膏劑為主,如:水楊酸軟膏、苯甲酸軟膏等,但不宜用酒精制劑。

塗藥前可先用溫水浸泡手足20分鐘,膏藥厚塗,使其均勻,待其幹燥,也可用塑料薄膜封包,盡量不要碰水。待角質剝脫後再用其他用癬藥。

腳氣的小竅門(腳氣健康小知識)5

角化型腳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