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安,三裡莫要幹”——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字面意思可以這樣解釋:若要身體不生病,就要常常艾灸足三裡進行治病養生,主要說的是艾灸在治病保健方面的重要性。艾灸是一種中醫傳統的外治法,通過點燃艾條産生的熱來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很多老年人在家裡都會備一些艾條,當身體不适的時候,自己灸一灸,很多症狀會得到緩解。下面就來介紹一下艾灸療法的作用及适用症:
一、溫經散寒
中醫認為産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内因主要是七情六欲的幹擾,外因則是虛邪賊風的侵入。虛邪賊風侵入的初期,病邪多滞留于體表或經脈,艾灸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通經脈、疏風散寒的作用,将滞留于體表的虛邪賊風疏洩出去,從而達到經脈通暢的效果。因此,艾灸對于關節疼痛、痛經、閉經、腹痛、腹瀉等寒凝血滞、經絡受阻引起的疾病有顯著效果。
二、扶陽固脫
中醫認為陽氣是人體的根本,凡出現嘔吐、腹瀉、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症狀時,可灸關元、神阙等穴位。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因此,艾灸可用于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救治,也可用于中氣下陷、陽氣不足引起的遺尿、脫肛、白帶異常、久瀉等症狀。
三、消瘀散結
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當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侵襲時,會導緻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滞、經絡受阻,将會出現腫脹疼痛及一系列功能障礙等症狀。此時,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常用于小便不暢、不孕、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四、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學家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在古代文獻中也有很多記載,例如:《針灸大成》:“一論中風,但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時足胫上發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風之候也。便宜急灸三裡、絕骨四處,各三壯”文中提到灸足三裡、絕骨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語亦說“三裡灸不絕,一切災病息”。艾灸可溫陽補虛,灸足三裡、中脘等穴位,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增強了身體的抵抗力,使病邪難犯,從而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艾灸已然成為重要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
總之,艾灸的應用十分廣泛,例如腰膝酸冷、怕風、出虛汗、大便不成形、手腳冰涼、小便清長等症狀均可治療,且具有簡便易操作、效果明顯、經濟實用等優點,但操作時應咨詢專業醫療人員,使用正确的艾灸方法,從而即可起到養生作用,又可達到治病目的。
文/康複中心 張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