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說明文常見題?如何概括文章主旨記叙文因其内容豐富,語言優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于理解又耐人尋味,能帶給學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啟迪,因而,近年來倍受中考命題專家的青睐在中考語文試題中,記叙文閱讀是一個常考常新的項目考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理解、篩選、概括、整合、以及鑒賞評價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本文拟就記叙閱讀題的命題類型及其解法略作探讨,以期能給同學們一些幫助,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考說明文常見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記叙文因其内容豐富,語言優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于理解又耐人尋味,能帶給學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啟迪,因而,近年來倍受中考命題專家的青睐。在中考語文試題中,記叙文閱讀是一個常考常新的項目考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理解、篩選、概括、整合、以及鑒賞評價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本文拟就記叙閱讀題的命題類型及其解法略作探讨,以期能給同學們一些幫助。
“概括文章主旨”這個考點既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也考查其概括、提煉與表達的能力。由于此考點涉及的内容十分豐富,思維量較大,因此難度較大,往往得分不高。不過,隻要考生能夠掌握其解題規律和方法,還是能夠達到“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一、了解設題的方式
1.要求直接概括文章主旨,如:
讀完全文,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主題。
2.考查對關鍵句的理解,間接概括主旨。如:
最後一段說“××××××”,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3.考查對題目内涵的理解,來考查對主旨的理解。如:
小說以“×××”為标題有什麼作用?
4.根據閱讀感受談啟示(體會、看法)的題。如:
×××的事迹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選擇一點,結合本文内容或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二、掌握有效的方法
1.巧妙抓住文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傾向,進而得到到文章的主旨。
例:
弱種子也要發芽
開闊、坦蕩的田野裡,一位農民正在種高粱。他把那些癟種子一一挑了出來,隻揀飽滿的種子種到地裡。
這時,一位到鄉下遊玩的城裡人,帶着兒子路過這裡。城裡人的兒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種莊稼,感到非常新鮮,拽着父親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着農民的一舉一動。農民寬厚地望了他們一眼,報之友好一笑,繼續挑他的種子、種他的地。
城裡人的兒子把嘴巴附在城裡人耳邊,父子倆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說些啥。
不一會兒,他們停止了嘀咕。城裡人靠近農民身邊,小心翼翼地懇求說:“那些癟種子,你把它們也種到地裡好嗎?”
城裡人怎麼會有這種想法?農民很奇怪。他搖了搖頭,果斷地說:“不可以!我指望着莊稼吃飯呢,癟種子長出的莊稼怎麼能保證産量?”
城裡人回頭望了兒子一眼,沉默了起來。半晌,他以極其隐蔽的動作,掏出一張百元鈔票,悄悄塞到農民手中,壓低聲音說:“因為一場醫療事故,我兒子的兩個耳朵聽力嚴重受損,非要附耳說話才能聽清。在同齡的小朋友面前,他總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棄在一邊的癟種子,感到很難過,就問我它們為什麼受冷落,難道是它們不能發芽嗎?……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癟種子也種到地裡,給我兒子一次鼓勵、一個希望。這一百元錢,就算是對你播種癟種子,造成減産的補償吧。”
農民聽了,心中一熱,忙把百元鈔票推了回去,毫不猶豫地說:“這錢我不能收!我這就把那些癟種子種到地裡去!你去告訴你兒子,我要把它們種在最肥沃的地段,因為它們發芽的欲望最強烈,我對它們的期望也最高。”
城裡人感激地望了農民一眼,快步回到兒子身邊,把農民的話告訴了兒子。兒子的眼睛像雨後的兩片綠葉,立刻鮮亮了起來。
這雙靈性飛舞的眼睛,觸動了農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淚水,以既誇張又慈愛的姿勢,抓起了那些癟種子。瞬間,其貌不揚的它們,紛紛從農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鮮、肥沃的土壤裡。
城裡人和兒子開心地笑了。等他們一離開,農民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裡趕去。農民家中,有一個因車禍失去雙腿的兒子。以前,他一直認為殘疾兒子是一個廢物,就老是把他關在家中,不許他出門。現在,農民改變了想法。
“再弱的種子,也要發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長大!”作為一名種地的老把勢,這個道理,他懂!
農民決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去最好的醫院,為兒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讓兒子開開心心地走出家門,大大方方地發芽、開花,直至結出屬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實。
【真題回放】選文的标題“弱種子也要發芽”有什麼深刻含義?
【解題思路】這道題看似要求理解文題的深刻含義,其實是考查考生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題時,考生聯系全文,緊扣文題而思考:“弱種子”指什麼?“也要發芽”什麼意思?這與城鄉“父子”有什麼聯系?結果就會發現,“弱種子”表面說的是種子,其實說的是有某種缺陷的生命;“也要發芽”是指腿有殘疾的兒子也有成長和發展的權利,不能被剝奪。顯而易見,這個标題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深層含義是:有缺陷的人需要發展,也能夠發展,不要剝奪他們的權利,他們更需要人們的精心呵護。做這類題目,要把比喻的本義還原出來,然後揭示其深層含義,從而明确文章主旨。
【參考答案】用“弱種子”喻指存在某種缺陷的生命,小說以“弱種子也要發芽”為題告訴讀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長的權利,不能被剝奪;也喻勸人們要呵護“弱種子”,使其發芽、開花、結果。
2.捕捉關鍵語句
關鍵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練地體現中心的語句。學會抓關鍵句,是一種很穩妥的解答方法。一般來說,關鍵句的位置很靈活:或在篇首,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解題時如能注意到文章開頭那個“見山”的句子,就可以發現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結尾點題,卒章顯志,而這“點題”或“顯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關;或在篇中,如過渡句,銜接于上下文之間,使文章脈絡清楚,起承上啟下作用。還要特别注意那些蘊涵着作者觀點、情感的抒情議論性的句子,它們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結晶,有畫龍點睛之功效。
例:
昙花開的晚上
造化施惠萬物,連最小的生命也不忽略。
當恬恬第一個發現昙花有蓓蕾時,隻有米粒那般大小,嵌在寬厚的葉子邊緣一處齒形的缺罅裡;那片葉子,還是上次被貓貓追逐時踏斷了僅存的一片,一直冷落在花壇一角,孤零零随風搖曳,不想居然也孕育了花苞。
今天黃昏,眼看那一根根護在外面的花萼先已舒展,蓓蕾昂然翹揚,巍顫顫欲放還斂,我小心地安置它在桌子中央,隻等待生命展露它神秘與美妙的那一刻來到。
八點鐘,白天的煩嚣都已成為過去,一切靜下來了。獨自與恬恬分坐桌畔。她推開了她的功課,我打開我的書卷——在這恬淡的氣氛中,對着高雅的花,我沒有看長篇累牍的論文,那太笨重了;也沒有看談情說愛的小說,那太庸俗了。
“姆媽,昙花開了,你來看呀!”恬恬一聲驚喜的呼喚。忙擡眼,隻見原先抿合得緊緊的尖端,已微微開啟露出一圈潔白的花瓣,圈成鈕扣那麼大一個圓圈,宛如嬌憨的嬰兒,翹起她嫩多多、香馥馥的小嘴,那樣柔潤,又那麼逗人愛,給人有親一親她的欲望。
“我可不可以吻吻她?”恬恬谛視着昙花,眼睛發亮。
“不可以。”我說,“人的俗氣會玷薰了它。”
但是,我們還是忍不住一個一個俯下頭去,把鼻尖貼近花瓣,深深地吸了它吐出來的幽香。
九點鐘,輕輕的、怯怯的、幾乎是肉眼看不見的,花蕾一直在不停地展開,仿佛一位睡眼惺忪的少女,那一排秀長郁密的睫毛不住閃動,突然,一陣顫抖,瑩光閃閃,一束潔白纖細的花心,盈盈探首花外,象牙刻的沒有那樣精緻光潤,白玉雕的不及那樣玲珑剔透,這小小的花心宛如花的觸角,先向這世界試探:似乎滿意了這清靜安逸的氣氛,這不冷不熱的溫度。于是,圍在花心四周的花瓣,又嬌怯地展開了些,像那嫣然的笑。
“黃昏了,是繁花合攏花瓣的時候了。”而在這清靜的夜,昙花卻正在吐蕊盛放,開在黑夜中的花,是要與月亮一比皎潔麼!
十點一刻,時間之流默默地滾去,受它灌溉的生命悄悄醞釀着美和芬芳,那一片片相疊相扣、密切偎依的花瓣,猶如蝴蝶展翅,看似怯生生嬌柔無力,輕俏俏半啟猶阖,盈盈綻放時,真是冰肌雪膚,粉妝玉塑,光華四射,一時連燈光也暗淡無色。玉瓣展處,中央赫然湧出一簇黃燦燦的花蕊,每莖像一個金黃色的音符,整齊的排成一行一列,奏着欣悅的生之樂章。
恬恬堅持着要守着花開完,但小小身心終抵敵不住一天的疲困,我輕輕撼着她的肩敦促她說:“昙花現在剛盛開,你已看到最美的一刻,不必再等它萎謝。”起居室内隻剩下我一個人,一燈如水,獨對孤芳。窗外,細雨灑落芭蕉,風卷起榕葉,似乎秋意更濃。
十一點半,夜闌人靜。玉翅般的昙花瓣現在已完全展開,凝視中,恍惚心靈與外境之間,漸漸起了陣朦胧的輕霧,身外的世界逐漸離我淡去遠去,花我共處,渾不知是我投身花中,抑是花融滲入我心内——光影若然一閃,霧漸散去,燈光掩映下,花兒卻更煥發、更璀璨了。
我若有所悟,依稀記起不知從何掇拾來的斷句:一片花影,将引起你眼淚不能表達的深思。
十二點,昙花仍然盛開着,夜更深靜,也更涼沁。倦意爬上我的眼簾,揮拂不去。隻得掩卷起立,閉上窗子,熄了燈亮,默默地向花兒道了“晚安”,悄然退出室外。走到門口,不由得又留戀地盼顧了最後一眼,隻見幽暗中依然閃耀着一團白皚皚的花影。噢,是了,它不會因為無人欣賞而減損它的美麗芬芳。
當我認識昙花以前,隻知昙花總是用來形容生命的短促和事物的容易幻滅。如今我認識了它——從吐蕾、含苞以至盛開,卻并不感到它生命的匆遽。所有的生命不問存在的時間短長,而在它有無顯示;沒有顯示的生命再長也不過是一片空白,而昙花在它短短的開放時間,已顯示了純淨的美和生命無比的璀璨。這美和璀璨,留給人的印象,豈不是永久的麼!
【真題回放】最後一段說“沒有顯示的生命再長也不過是一片空白,而昙花在它短短的開放時間,已顯示了純淨的美和生命無比的璀璨。”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和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注意結尾段的共性,其次要把有關段落放到文章的整體結構中去考察,與文章的相關内容聯系起來。具體到本題,考生閱讀選文後,便能知道昙花具有純淨、美麗芬芳、生命短暫卻又無比璀璨的特點,昙花盛開,情景美麗,但因為時間短暫,所以容易被人們忽視,接着還有被踏斷的悲慘遭遇。不過,昙花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顯示自己純淨的美和生命的無比璀璨。于是,作者在篇末發出由衷的議論,其中蘊涵着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主旨的作用。
【參考答案】含義:生命的價值不是用長短來衡量,隻要能顯現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打造屬于自己的風景,人生也就因此而熠熠生輝。作用:畫龍點睛,提示文章主旨。
3.分析綜合歸納
大多數文章,并不一定有明顯的中心句,這就需要歸納綜合了。先整體把握各個語段大意,抓住陳述或評論的對象,再從時間、空間或事理邏輯關系等角度劃分層次,理清其詳與略、正與反、映襯與主體等關系,而後将各段要點,經過綜合歸納,便得到了文章的主旨。
例:
淡定的秋色——曾媽媽的平凡故事
嶽母曾志去世十年,至今仍是家中鮮活的話題。她經過無數次重大革命運動的磨練,具有中國共産黨黨員的本色。由于理念、追求以及生死曆練而形成了人格特征的一貫風貌,即使在後來我所見到的常态生活環境中,也深深刻下原先的樣子。’
曾媽媽退休以後仍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享受中組部正部級待遇,但家中私事,她不指使保姆,不麻煩司機,也不有勞家中任何人,每天為買菜而奔波,一副舍我其誰的樣子。
每當晨曦微露,曾媽媽就提着一個用舊了的布口袋,擠在照熙攘攘的人流中。她買菜既要新鮮,還圖個便宜,這樣就得順着攤位細挑慢選,來回一兩個小時,暑往寒來從不中辍。
她老人家還有一條規矩,從不接受晚輩上交飯費,這麼一來,擺到餐桌上的飯菜水準就成為問題,單調,寡味,五六口人能有兩三個菜就不錯了,而她總是把上一頓的剩菜拿來自己吃。如想改善夥食,隻能自己也去買萊,再把實物送到曾媽媽的廚房,而且要把握分寸。我知道妻子陶斯亮就因買過幾樣時令菜被她數落。她對我這個女婿似乎寬容一些。
不光買菜,買家庭日用品的路程更遠,曾媽媽也不肯叫公家配備的司機,而是去擠公交車。二十多年前的公交車站秋序混亂,上車全憑強弱相争的叢林法則。一次遇到一群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蜂擁而上,瘦小的曾媽媽落在最後,踩在車廂踏闆上,隻擠進半個身子,不料司機“叱當”把門關上,重重地夾住她的頭部。同車人驚呼:“夾住人啦!”司機才把車門打開。曾媽媽覺得頭部不适,去醫院檢查,确診為“腦震蕩”。
休養時去看她,她認真地問:“你們看看,我的頭有沒有被夾扁?”看樣子不像開玩笑。身為醫生的陶斯亮說:“沒有,夾扁是不可能的事。”看着老人家将信将疑的神色,我的心裡一沉。曾媽媽已是古稀之人,腿腳不複當年。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時候,一個原汁原味的共産黨員堅持自己的信念,竟然顯得特立獨行,還有幾分悲壯。
她的家居至今在我眼前仍浮現出那張鋪在餐桌上的塑料布,那是一幅白地印着綠色圖案的塑料台布,每天吃飯都要面對它。年深日久,中間已發黃、變脆,又被砂鍋或水杯燙出許多烙印,終至有一天裂開口子。我本想,去商場挑選一幅漂亮的台布送給曾媽媽,但陶斯亮告訴我,那樣的結果一定是被媽媽把新台布疊好後放進箱子裡,她還會用舊台布。
有一天坐在餐桌前,忽然眼前一亮,台布上裂開的大洞沒了,細看原來是曾媽媽把中間的破洞剪掉,又将尚未破碎的兩頭調到中間再縫起來,雖然短了一截兒卻還能湊合。陶斯亮有一位台灣朋友來家做客,看看家中陳舊的沙發和搖晃的桌椅,一件像樣的東西都沒有,又發現了這塊台布,大為驚訝地說:“沒想到共産黨的高級幹部這樣過日子!
豈止半塊台布,就是餐巾紙也被她撕成一半。改革開放後的社會日漸富裕,家中餐桌上多了紙巾。曾媽媽認為取之于木材的紙巾用來太奢侈,她把每張紙巾都撕成半張,再疊成一摞備用。看她耐心地一張張地撕紙巾,我總覺得那動作背後有未曾言喻的象征意義。
平時來看望她的人不少,甚至門庭若市,有求她辦事的,也有純粹出于關心的,她一概熱情招待。她深知自己曾任組織工作的敏感性。當客人臨走時,曾媽媽最常見的送客動作就是驟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風地追出門外,把客人送來的禮品堅決奉還。經過一番推拒,總是笑吟吟地婉謝。
有一年夏天,曾媽媽去北戴河,需要提前返回北京,她擅自買一張硬座票,既不叫司機又不坐中辦的專列。當時我和陶斯亮都不在身邊,聽朋友說,他在人頭湧動的車站遇到曾媽媽正站在大太陽地裡排隊,十分吃驚,連忙要帶她去貴賓休息廳,曾媽媽硬是不肯,弄得他進退兩難,不得不選擇陪曾媽媽在那兒傻曬。
有六十多位朋友為曾媽媽舉辦了一次慶祝入黨七十周年的活動。當主持人朗誦了一首真摯動人的贊美詩之後,曾媽媽接過話筒,向大家深鞠一躬,說了一番肺腑之言:“今天大家這樣熱烈地為我祝賀,我實在很慚愧,我為黨做得太少,隻是一個普通的黨員,我跟随黨走過七十年,憑的是信仰、信心和堅強,從不動搖。”
我想,早期的中國共産黨人因信仰而造就的集體性格:勇敢、忠貞、舍己為人、清廉正直、自律内省……這些也是人類社會對人格的審美共識,誰能說沒有普世價值!
1998年6月21日,曾媽媽走了。當我們清理遺囑遺物時,發現許多個發黃的工資袋,每個袋裡裝着老人家每月省吃儉用省下的兩三百或三四百元,而且每個袋都注有年份月份,排列有序,以示來源的清白。在遺囑中說明把這些錢全部捐獻。
看着那些發黃的工資袋,我熱淚盈眶,眼前仿佛又浮現出一張拼湊的塑料台布,還有曾媽媽把紙巾撕成一半的動作以及送客拒禮時的一溜小跑。我恍然有悟:這個原汁原味的共産黨員,在常态生活中,刻意走向平凡,仿佛一池秋水般淡定安詳,心清似水,淨無雜塵。這位在戰争年代百死一生的傳奇女性,幾乎用她的後半生去執着地迎接一場新的挑戰——如何在和平歲月裡保持共産黨員的本色。
【真題回放】本文題為“淡定的秋色”,曾媽媽的淡定本色,不僅表現在戰争年代,也表現在和平年代。縱觀全文,曾媽媽保持的共産黨員的淡定本色是什麼?文章結尾飽含深情地抒發了作者對曾媽媽怎樣的情感?
【解題思路】這篇文章可劃分為3個層次:第1段為第一層,總說傳奇女性曾媽媽在和平歲月的常态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共産黨員的淡定本色,引領下文。第2~14段為第二層,具體記述了曾媽媽退休後的許多平凡小事。第15段為第三層,總結全文,抒發真摯之情。在理清層次、概括内容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出曾媽媽的“淡定本色”了,即勤儉節約,廉潔無私。在回答第2問時,要特别留意文章結尾的“這個原汁原味的共産黨員,……如何在和平歲月裡保持共産黨員的本色”這個飽含真情的感悟語句。這個畫龍點睛之句,正是文章主旨所在。
【參考答案】淡定本色:勤儉節約,廉潔無私。結尾飽含深情地抒發了對曾媽媽這位“原汁原味的共産黨員”的崇敬、敬仰之情。
4.賞析人物形象
以寫人為主的記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過具體人物形象的刻畫來表現主題,分析歸納這類文章的主旨,就理應從分析人物形象人手,也就是從人物的語言、行動等方面分析,歸納出文章主旨。
例:
當客人臨走時,曾媽媽最常見的送客動作就是驟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風地追出門外,把客人送來的禮品堅決奉還。經過一番推拒,總是笑吟吟地婉謝。
(選自理由《淡定的秋色——曾媽媽的平凡故事》)
【真題回放】精彩的描寫能使人物形神兼備,文中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塑造曾媽媽的形象,請分析下面句子運用了人物描寫的哪幾種方法?作用是什麼?
【解題思路】在寫人記事的記叙中,作者往往通過對人物的言談舉止進行描寫,從而刻畫人物的形象。解答此類題,應在讀懂文章内容的基礎上,結合語境辨析人物的性格特點。例句中運用了動作描寫(“驟然起身”、“小跑”、“追出”“奉還”、“推拒”) 神态描寫(“笑吟吟”), 形象生動地突出了曾媽媽廉潔自守,體諒他人,禮貌得體的品格特點。
【參考答案】描寫方法:動作描寫 肖像描寫(神态) 細節描寫 作用:形象生動地突出了曾媽媽廉潔自守,體諒他人,禮貌得體的品格特點。
在概括文章主旨時,不管從哪一方面切入,都應該從全局的視角來理解,不能一葉障目,隻有對所給閱讀材料有了宏觀上的把握,對整篇文章了然于胸,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5.分析文章意境
象征性的作品,總有感人至深的意境。所謂意境,是指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與表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要善于從作品精心描繪的畫面景物中,挖掘豐富的潛台詞,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去探求其中所蘊含的作者“獨特的自我”,與作品、與作者産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例:
與一隻蝶不期而遇
①一隻翩然而至的蝶凝止于我的肩頭。
②震顫的雙翅微微收攏,輕踏花蕊的細足清香的立于我的頸項之側。那裡,是我最鐘愛的開滿淡紫蝴蝶蘭旗袍左肩上含苞待放的一朵。
③輕輕側過臉,與一隻蝶對視,與一朵花的靈魂對視。
④我的目光應該是柔的是暖的,竟不敢直視這美麗的精靈,分明是一顆美到極緻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豔一擊,在此時竟是如此的脆弱,強烈的痛感讓我的目光也 A (灼傷、灼痛)。
⑤那一襲紫黑的蝶衣,是上好的絲綢的質感,暈着點點的黃,若隐若現,不可碰觸,不敢碰觸。那般的高貴神秘那般的典雅脫俗。
⑥破繭,是為了尋找生命的花朵,用一身的美麗,用一生的癡情,短暫的生命不曾放棄過。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美,為了尋找美,為了展示美。
⑦因為美,而成為永恒,成為人們美的幻想和寄托。
⑧最美的夢境是蝴蝶夢;最美的紐扣叫蝴蝶扣;最美的戲服稱做蝶衣;最美的舞姿喻為蝶翩跹;最美的愛情是化蝶而去的梁祝……
⑨那麼是誰,安排我在陽光的花影間與一隻蝶相遇,讓我靈魂的尖端随蝶的纖纖細足舞出春天的芬芳?
⑩你從哪裡來?你又到哪裡去?為着怎樣一段生命的軌迹,在這一刻,神奇的靜栖于我的肩頭?
⑪靜是禅。
⑫淨是禅。
⑬仿佛冥冥命運中賜予我一瞬得天獨寵的美麗,讓我的心靜在蝶翼的翩然中,讓我的魂淨在蝶衣的绮夢中;使我的生命經的住歲月最苛刻的吟讀,讓我在清晨花瓣的露珠上 B (構築、構造)水晶的房屋,安置我們的芳香的邂逅。
⑭不期而遇的蝶啊。
⑮顫動的雙翅萌動一樹花蕾,潮湧一河春汛。
⑯我将以心為橋,走進春天的脈絡,将一朵最美的花融入生命。
⑰由此住進幸福的春天,永遠的春天。
【真題回放】品味全文,談談你得到的人生啟示或感悟。
【解題思路】選文表面上是寫“與一隻蝶不期而遇”,實際上是說“我”遇到的是一種極緻的美。如作者在第8段中這樣寫道:“最美的夢境是蝴蝶夢;最美的紐扣叫蝴蝶扣;最美的戲服稱做蝶衣……”運用排比句式,增強語言氣勢,突出蝴蝶的美,抒發對蝶的喜愛之情。又在第15段中恰當地運用“萌動”“潮湧”這些詞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蝶帶給“我”的那種含苞欲放、生機蓬勃、春機無限的無窮的美的遐想,表達了“我”對美的追求與向往。這就是文章的主旨。
【參考答案】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把生活中的美融入生命,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追求幸福的美好人生,追求永恒的美。
【演練提升】
蝸牛人生
記得剛入北大時我什麼都很差,普通話不好,英語更是一塌糊塗。盡管我經過3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我落榜了兩次,最後一次很意外地考進了北大。實際上我的英語水平很差,在農村既不會聽也不會說,隻會背語法和單詞。分班時,50個同學分成3個班,因為我的英語考試分數不錯,就被分到了A班,一個月後,我就被調到了C班,C班叫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
畢業典禮上,我說:“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5年幹成的事我幹10年,你們20年幹成的事我幹40年。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80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有個故事說,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隻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北大有很多雄鷹式的人物,很多同學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到達高峰。大家也都知道,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肯定隻能是爬上去,從地上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要一年或兩年。我相信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蝸牛隻要爬到金字塔的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獲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
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隻蝸牛。我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隻要你在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思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将永遠是一堆瑣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本文作者以個人的經曆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請把這個道理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參考答案】本文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思想,有一顆善良的心,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