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投資人陳恂

投資人陳恂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5 21:11:53

投資人陳恂(高中曾是競賽生)1

陳恂

想了解更多人物故事,請掃二維碼。

上周六,在深圳舉行的以“科學的春風”為主題的“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開玩笑說,陳恂是一個腰纏萬貫的資本家。目前常居矽谷的陳恂的頭銜之一是軟銀遠景基金合夥人。資料顯示,軟銀遠景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私募基金,掌握來自蘋果等資金達千億美元。該基金的創始人是因投資阿裡而出名的孫正義。

除了是投資人,陳恂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1987年,讀高中的陳恂為中國拿到了在世界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上的第一枚獎牌——銀牌。29年後,他在母校北京大學物理系2016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時,不僅另類地念出他喜歡的搖滾歌手窦唯《高級動物》裡的歌詞,讓師弟師妹們畢業後勿忘追求真實的自己,還順帶建議既然解決不了物理上的三體難題,起碼可以解決二體問題,尋找人生的另一半。

在今年的“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上,陳恂在跟粵港澳三地青少年對話時,表示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在社會做成一些事情的人,最終做出的成就和開始對自己的設想不見得一樣。但真正重要的是從自己的内心尋找指南針,尋找有美感、快感的東西。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丹陽

“馬放南山,春風得意。”作為2018年未來論壇理事會的輪值主席陳恂,用兩句打油詩幽默地結束了他的開場白。

科學40年

從早春二月到春華秋實

2015年,陳恂與李彥宏、沈南鵬、楊元慶、徐小平等企業家朋友一起成為未來論壇創始理事。去年,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未來大獎在北京頒發給了施一公、潘建偉和許晨陽三名科學家,也在國内外引發了對科學的關注熱潮。

頒獎後,未來論壇的理事們在微信群裡商量,連續三年在北京舉行的未來論壇,也應該去全國走一走,擴大影響力。作為未來大獎獎項捐贈人和理事的馬化騰,第一時間在微信群裡舉了手。

由此,就有了5月26日,以“科學的春風”為主題,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的“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

“‘馬放南山’,是因為我們走向深圳,是在馬化騰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南山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才能夠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作為此次大會開幕式主持人的陳恂如此解釋。

“春風得意”則不僅是陳恂的祝福,也與此次論壇主題“科學的春風”有關。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中國科學界曾提出“科學的春天”。本科在北京大學學物理,後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工程學博士的陳恂對科學有着自己的理解。

“40年前,中國科學的春天是早春二月,是春寒料峭,還在播種耕耘。今天中國科學的發展,應該說已經非常接近看得見、觸得着的春華秋實、春風和煦。這40年是一個漫長的春天,但是我們很快會迎來燦爛的夏天和開花結果的秋天。”陳恂說。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科學獎頒發機構未來論壇理事會的輪值主席,陳恂說,中文喜歡把“真善美”三個字并提。科學本質上就是在求真,人文是在追求善,藝術是在追求美。但他認為,科研追求也能由真達到善和美。因為生活中所有的美妙事物實際上都是基于科學知識、基于技術的進步。

“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人們也會感受到強烈的美,所以科學也是美。換言之從事科研,真善美都能達到。”陳恂說。

人生選擇

去追求讓人有靈感的事業

“沈南鵬大學裡學數學、丁健學化學,我學物理,江南春本科學英語,馬化騰學工程,馬雲學師範。一個人,尤其是比較成功的人,最終做出的成就和開始對自己的設想不見得一樣。”

在此次論壇上,有青年學生問陳恂怎麼确定人生的道路,如何選擇大學的專業?自己孩子也在讀書的陳恂,也在思考這些問題。

“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從内心尋找指南針,問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什麼讓你覺得有美感、快感,當這樣的東西出現時,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邊。追求讓你有靈感、有熱情的事物,你會發現困難也會變小,機會變多,也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快樂。這個過程中就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陳恂說。

作為中國世界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上的第一枚獎牌的獲得者,并在北京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接受過中美兩種教育,陳恂也有諸多感觸。

陳恂認為,競賽是讓人學習一門知識非常好的途徑。“在你的能力比較強、比較感興趣的學科上多學一些,會走得遠一點。”

從人的角度來看,陳恂覺得競賽可以培養一個人三方面的素質,首先是面對壓力的能力;二是挑戰自己;三是面對成敗的能力和素質。

“人一輩子總會有成功的時候,也會面臨失敗的痛苦,競賽一定有人赢有人輸,人生也是如此,這是一個縮影。”陳恂說。

從學霸到投資人

在斯坦福受到創業鼓勵

1987年,在武漢一中讀書的陳恂為中國拿到了在世界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上的第一枚獎牌——銀牌。随後,他進入北大物理系學習,學業上一帆風順。本科畢業後他繼續去美國攻讀物理研究生,在博士時又跨學科轉去斯坦福大學讀工程學博士。

對于人生該如何選擇,自己如何成為創業者、投資人,陳恂講述了兩個故事。

中學時陳恂特别調皮、貪玩,最喜歡打籃球。但當時學校氣氛嚴肅,老師一般不鼓勵學生課後打球,怕浪費時間。

陳恂的老師住在學校操場後面的一棟樓裡,他研究一下了後,知道老師大概住在十樓,而操場就在教師宿舍樓下面。

由于陳恂幾何光學學得不錯,他就利用幾何光學的原理,假設老師站在家裡的窗台查看學生是否在操場打球,如果學生在離他住宅樓最近的一個籃球場打球,那麼老師在家裡幾乎是看不見的。于是,陳恂就和同學約定,每次都在離老師窗口最近的一個籃球場上打籃球。

“我幾何光學學得可以,聲學學得不好”,陳恂回憶,他們打球常常伴随歡聲笑語,笑聲很快讓老師意識到學生在背着他偷偷打籃球,老師非常生氣。從此陳恂就沒有再繼續打球。

後來他上了北大物理系,陳恂對當時比他高幾屆的一批物理學研究人才有了一些了解,其中就包括現在中國知名的量子物理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我看到這些人才,就覺得自己不是做物理的料,後來才走上投資的道路。”陳恂開玩笑說。

另一個故事版本則是陳恂去美國讀研後,又跨專業去斯坦福大學讀電子工程機械博士。這段求學經曆讓陳恂對創業有了新的認識。

陳恂剛去斯坦福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在樓裡吃飯,一位同學指着一張桌子對他說,兩個月前楊緻遠曾坐在這裡,這是楊緻遠的辦公桌。

楊緻遠是雅虎的創始人。那個時候,整個斯坦福大學對創業、創新非常尊崇。到那兒不久,陳恂就坐不住了,去找他的導師說我想創業。

導師問他,你想解決什麼問題,做什麼研究?陳恂回答還沒研究,隻是想創業。

“我想分享的是,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創新而創新,自己一定要有對某個問題的思考,或是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不去觀察這個世界,試圖解決這個世界存在的問題,就不能輕易加入現在的創業大潮中。”

對話

最近對谷歌知識圖感興趣

廣州日報:現在會對哪些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感興趣?

陳恂:我比較感興趣的是谷歌的知識圖。知識圖的意思是用數學的方法,看到人類的知識相互關聯。

比如說手機,手機裡的芯片和顯示屏都需要材料。而材料生産需要應用到基礎物理,包括上世紀的物理飛躍和量子力學。手機裡的電池,需要稀土,稀土與礦有關系,了解礦又需要了解工程學。而手機要讓人用得高興,又需要了解人的性格,這就是心理學的研究。

基礎科學之所以成為基礎,是因為基礎科學是相互連接、相互依存的巨大闆塊。就像房子東面的磚和西面的梁,缺少哪一個都不行。

所以,我不會說為了推動物理學而忽視生物學,或者推動理工科研究而忽視社會科學、心理學。所有研究人、自然、生物、宇宙的基礎科學都要從整體角度去思考。

未來論壇十分喜歡交叉學科,推動交叉學科科學家對話。因為交叉學科給了我們一個不同的視野和角度,它也是人類整體科學文明向前發展的一條道路。

投資人工智能是僞命題

廣州日報:你怎麼看人工智能?

陳恂:前幾天,我和做投資的朋友聊天。他說他在投資人工智能,我說這是僞命題。十年之後,人們讨論人工智能就像現在讨論互聯網。如今,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經濟各個方面。不會有人說我投資互聯網。十年後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裡都有它的身影。所以,對人工智能最好的比喻就是“水、電、煤”。

廣州日報:你覺得自己是特立獨行的人嗎?

陳恂:不完全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無論學習時還是創業時,都有非常多的朋友。但人在思考時應該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科學精神的遵循來自對事實的尊重。我們總說真善美,個人認為真字應該排在另外兩個字之上。真實有一個非常客觀的标準,科學精神講求的是,無論一個人個人傾向、情感如何,到最後必須要尊重事實,尊重自然世界規律。說我特立獨行,就是說我一直在追求真。在科學上,追求真理,追求自然規律。我在投資時,特别想知道哪個企業是真的,哪個機會是真的,哪個想法是真的。而不是随波逐流,人雲亦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